APP下载

三维可视化指导下巨块型脾脏毛细血管瘤手术1例

2020-07-18陶红发曾宁肖勇杨剑项楠齐硕文赛方驰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毛细血管脾脏肿物

陶红发 曾宁 肖勇 杨剑 项楠 齐硕 文赛 方驰华

1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广东深圳518105);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广东省数字医学临床工程研究中心(广州510282)

患者女,40 岁,因偶然发现左上腹肿物1 周于2019年11月7日收我院普通外科。既往无乙肝、血吸虫病史,无外伤史。入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中度贫血貌。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脏右肋下未及,重度脾肿大,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差。生化肝肾功正常,血常规:白细胞4.64×109/L,血红蛋白79 g/L,红细胞3.43×1012/L,血小板148×109/L;CEA、AFP、Ca19-9、Ca-125 均正常。腹部增强CT 提示:脾脏巨大占位性肿瘤,恶性可能性大。收集患者薄层CT 数据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立体逼真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脏器的关系,进行360 度旋转、透明化进行观察(图1~3)。肿瘤包膜完整,脾门血管迂曲,与胰尾、肾脏、胃等周围脏器未见黏连。三维可视化模型指导下设计最佳手术路径,提前预判术中风险。

于2019年11月15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巨脾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脾脏与网膜组织少许粘连,分界尚清,脾门处与胰尾部未见黏连,结合术前三维可视化模型,游离控制脾动脉,使脾脏缩小,逐步游离脾周韧带结扎脾静脉分支,将脾脏肿瘤完整切除(图4)。术后测量脾脏肿瘤大小约20 cm×14 cm×12 cm,切面灰红,伴广泛内出血及坏死(图5)。术后病理报告:脾脏毛细血管瘤(图6)。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 周后痊愈出院。

讨论毛细血管瘤是一种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多见于中青年。多数患者就诊时无自觉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压迫脏层腹膜,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不适,极少数患者出现出现贫血、腹水、血小板减少。目前临床诊断首选上腹部B 超检查,CT 能进一步肿瘤性质进行诊断,通过二维形式显示肿瘤与血管及周围组织关系。临床上脾脏毛细血管瘤与恶性肿瘤较难鉴别,且有恶变和自发破裂的危险,因此首选早期手术治疗。此例患者因偶然发现腹部肿物就诊,除有贫血外,无腹痛腹胀不适,无脾亢、三系减少等症状。笔者通过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清楚显示脾周血管及周围脏器关系;通过放大、缩小和全方位旋转、透明化进行观察,设计最佳手术路径,提前预判手术中风险,避免术中副损伤。同时术前可通过反复仿真手术,使手术中配合更加娴熟,缩短手术时间,达到手术操作流程化、风险可控化。外科医生如遇到此类病例,应考虑到脾脏毛细血管瘤的可能性。早期发现、术前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是提高治愈率的方法,以防漏诊,延误病情。

图1 CT 显示巨大肿瘤Fig.1 CT showing a large tumor

图2 三维可视化模型肿瘤与动脉的关系Fig.2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model show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umor and artery

图3 三维可视化模型 肿瘤与门静脉的关系Fig.3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model show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umor and portal vein

图4 术中脾门血管离断Fig.4 intraoperative dissection of the splenic hilar vessels

图5 标本切开可见内出血、坏死Fig.5 internal hemorrhage and necrosis can be seen when the specimen is cut open

图6 术后病理:脾毛细血管瘤Fig.6 Postoperative pathology:splen-ic cord capillary hemangioma

猜你喜欢

毛细血管脾脏肿物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如何预防胃癌手术中的医源性脾损伤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肿瘤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