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ICU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07-18付金玉
付金玉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132)
0 引言
在对ICU 危重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机械通气是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往往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存在一定创伤性,患者往往很难耐受其刺激,并因气管插管引起的沟通障碍、吞咽困难以及失音等情况,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和压力,易致恐慌、焦虑以及精神障碍[1]。对于此类患者需进一步实施有效、系统的护理干预,促使其舒适度的提升,避免出现不良事件[2]。鉴于此,本科开展了此次对比研究,旨在明确舒适护理在ICU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1 至12 月本院收治的72 例术后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可划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收入36 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可相互沟通,意识清醒,无聋哑。其中参照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19-77 岁,平均(48.03±11.26)岁;经鼻插管人数11 例、经口插管人数20 例、气管切开插管人数5 例;带管时间3 小时至8 个月,平均(14.71±3.26)小时。观察组男22 例,女14 例;年龄20-76 岁,平均(47.92±11.15)岁;经鼻插管人数10 例、经口插管人数21 例、气管切开插管的人数5 例;带管时间4小时至9 个月,平均(14.52±3.15)小时。上述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结果缺乏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的密切监测,环境护理,必要的心理支持,结合患者呼吸状况及血氧饱和度协助其进行气管插管的拔除操作。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①气管插管舒适护理。使用视觉舒适、口感较佳漱口液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护理,清洁过程中需同时跟患者进行沟通,使其感受到被尊重和应有的舒适感[3]。患者清醒时往往会存在挣扎躁动、不耐管、痰分泌物多、身体不适以及呛咳等不良情况。护士对此需将机械通气及气管插管的目的提前告知患者,以及因此引起的无法说话或不适的原因。告知其护理人员会对病情变化随时进行观察并进行全程陪护,打消其顾虑,与之达成相对默契的交流状态。②生理上的舒适护理。气管插管、尿管等各类管道的刺激,非常容易引起切口疼痛躁动、分泌物增多以及缺氧等不良状况,在将其他原因排除后,对患者及时进行镇静、止痛治疗。同时对气道以及环境的加湿护理也很重要,室内每天需进行加湿操作半小时左右,保持湿度在50%-60%左右,吸痰前使用生理盐水及盐酸氨溴索混合液滴入气管内,保持按需吸痰、吸痰动作轻柔的原则。以每小时1ml 的速率泵入浓度为0.45%的氯化钠注射液,降低痰液干痂程度,以便于顺利排痰,提高呼吸道舒适度。③无创通气舒适护理。患者在正式使用呼吸机前进行面罩的试戴,保证鼻面罩与面部贴合良好,固定带的松紧度适中,以保证不漏气为宜[4]。将纱布垫于鼻翼、鼻梁两侧对皮肤进行保护,指导其将嘴闭紧,减少吞咽动作,用鼻子呼吸,避免形成胃肠胀气。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护理满意度评估及焦虑、抑郁状态评估两项。①护理满意度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通过本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综合评估,此调查表共设置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项内容,总评分设定为100 分。其中≥90 分则视为十分满意;≥60 分且<90 分则视为一般满意;<60 分则视为不满意,(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总体满意度。②焦虑、抑郁状态评估。采用SAS 焦虑自评量表、SDS 抑郁自评量表[5]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焦虑、抑郁症状的判断标准是50 分及以上,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越轻微。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21.0 软件统计处理研究数据,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加以表示,并开展t 检验;护理满意度通过百分数的形式进行表示,并实施卡方检验,待统计值P<0.05 时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6 52.06±5.43 41.46±4.57 51.97±6.04 40.32±3.86参照组 36 52.16±5.61 47.34±5.61 52.44±5.98 46.29±4.07 t - 0.077 4.876 0.332 6.386 P - 0.939 0.000 0.741 0.000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在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外科手术特别是大型高危手术存在风险高、创伤大的特点,对于患者来说,属于非常严重的应激源,一般会引发其较为激烈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不良反应[6]。同时加上术后ICU 抢救任务、治疗环境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会促使其焦虑、敌对等不良心理的进一步加重,无形中对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很大干扰,大为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其疾病恢复时间也会随之延长,严重情况会导致其病情进一步加重而影响生命安全。
ICU 护理工作的成效通常是由细节所控制,任何环节或者细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本次研究所使用的ICU 舒适护理模式,本着以达到患者最佳满意度和舒适度的护理目标,从心理、生理以及人文等多角度出发为患者制定更具科学性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一系列系统护理措施的实施,促使患者降低其焦虑程度,减少因机械通气带来的不适,保持最愉快的状态配合后续治疗方案,是对“以人为本”护理理念良好的体现。对于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助益良多,同时医护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ICU 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其对护理的满意度也会随之获得极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开展ICU 舒适护理,可取得十分理想的护理效果,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