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吟诵促进小学高年级古诗词主题教学
2020-07-17胡荣基
胡荣基
摘要:借助我国古诗词传统读法——吟诵来促进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的主题教学,在此过程中让學生从古诗词的诗人背景、题材、意象等不同方面系统地学习古诗词。这样,学生能从中感受古诗词的整体神态、韵味、风格,感受蕴含在古诗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
关键词:吟诵;古诗词;主题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用吟诵的方式,结合主题教学,让学生在古诗词的诗人背景、题材、意象等不同方面系统地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丰富学生对优秀古诗词的积累,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以吟诵促进小学高年级古诗词主题教学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做好古诗词启蒙,培养吟诵习惯
叶嘉莹先生说:“吟诵是一种偏重于感性的直觉的感化。学生在童幼年时记忆力好,直感力强。”所以我们可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渐渐养成“开口即吟诵”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平长仄短、入短韵长”等基本诵读规律,平时给学生播放一些吟诵大家的吟咏音频,用这种渗透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词。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最早到四年级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具备“拿到一首诗就能诵读”的能力。学生养成了吟诵古诗词的爱好和习惯,就能为高年级的古诗词主题教学奠定基础。
二、借助诵读,开展主题教学
(一)以诗人为主题,开展教学
在这个主题教学中,我会以诗人在某一时期的一首诗为主线,再通过诵读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从诗歌韵律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脑海里塑造出更加立体的诗人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
比如,我在执教杜甫的《春夜喜雨》时,先让学生诵读一遍整首诗。因为这首诗仄起五律,用的是“庚”韵,非常流畅,就像春雨润物时的感觉。学生诵读后就能感受到杜甫写这首诗时极大的喜悦之情,再加上低年级时读过杜甫在同一时期的《江畔独步寻花》,学生容易以为杜甫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杜甫的形象与成年人熟知的形象大相径庭。但众所周知,杜甫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自己也经历了许多人生曲折,在他不同的人生阶段,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有差异的。因此,我选取了杜甫在不同人生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诵读,并简单讲解。比如:选择杜甫年轻时写的《望岳》,这首诗用的是上声韵“小”韵,声调高昂,在诵读间感受诗人年轻时自比孔子的自信,同时表现出年轻人具有的志气豪迈;选择平定安史之乱后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用的是最明亮开朗的“阳”韵,字音开合相间,因而声韵明朗而流畅,学生在诵读间能感受诗人颠沛流离后,得到可以返乡消息时的欣喜若狂;选择晚年时写的《登高》,这首诗用的是“灰”韵,是一个舒缓深远的韵,学生在诵读间感受诗人的悲壮感慨。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人的生平,对诗人就有了相对比较完整、全面的了解,再回到《春夜喜雨》中,把诗人难得的喜悦之情诵读得无限珍惜。
(二)以古诗词的题材为主题,开展教学
在小学阶段常接触到的古诗词题材有:(1)儿童诗,如《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2)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3)边塞诗,如《出塞》《凉州词》等;(4)思乡诗,如《秋思》《泊船瓜洲》;(5)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开展古诗词主题教学无需拘泥于教材,不分课内外,教师可以把同一题材的古诗词串联,学生可以通过诵读一组古诗,读出同一题材下相似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这类题材的古诗词;也可以通过诵读一组古诗,发现同一题材下诗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思想感情。
比如,我在执教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送别诗的时候,先出示《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四首诗并诵读,学生就会发现这几首诗充满了离别时候的“依依不舍”“祝福”等情感。但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仄起七绝,用的是“东”韵,是比较含蓄的一个韵。诵读后学生就发现它写的是六月西湖的荷叶、荷花美景,不像前面的几首送别诗,它没有表现出离别时的感觉。这时,我就给学生讲解:原来,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忘年之交,诗中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婉转的挽留形式,希望他能留下来。当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再去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就能发现在送别主题下,诗人也可以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其他题材的古诗词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在同一题材古诗词中寻找不同之处,从而在差异中又能找到共同点。
(三)以古诗词的意象为主题,开展教学
古人写古诗词会借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国古诗词中的意象非常丰富。小学阶段编入教材的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花草、树木、日月、山川、鸟兽、时令节日等。根据古诗词意象来开展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所教授的年级教材中选择一首古诗词,确定一个主要意象,再选择三到五首相同意象的古诗词,进行整合设计,从而让学生能通过诵读去感受其中相通的情感。
比如,我在执教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时,也是先让学生诵读一遍。这首诗是仄起七绝,用的是“麻”韵,是个开口韵,学生能诵读出黄河之壮阔。但是,这首诗后两句的典故不容易理解,学生就不能够准确地诵读出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心中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为了对黄河的意象有进一步理解,我引入《登鹳雀楼》《将进酒》来丰富学生的认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先出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是一首仄起五绝,有开阔激昂的一面,要引导学生诵读出来,从而理解诗人感慨黄河不返、时光易逝、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思想感情;再出示李白的《将进酒》(节选,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会须一饮三百杯”),引导学生用较为明快的节奏诵读,感受李白在醉酒之后,以豪放的姿态发泄内心的痛苦。最后把这三首诗并列放在一起,适当地点拨学生:借助黄河抒情写诗的诗人,都是不甘落后的,要像黄河一样浩浩荡荡、一往无前。刘禹锡正是这样一个性格刚毅、有豪猛之气的诗人,他被白居易称为“诗豪”。这首诗后两句的典故就是诗人自己的浪漫感慨。最后,学生诵读出整首诗气势豪迈的明快风格。
三、提高涵养,吟咏古诗词
上文讲的主要是以诵读为主的主题教学,因为诵读是吟咏的基础,诵读读得正确、到位,吟咏才有可能意味俱佳。吟咏难度较大,且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够“放得开”,需要更多地聆听吟诵名家的音频,要经过更长时间的自我训练后才能做到,所以需要谨慎使用。也就是说,教师要自己充分掌握吟咏的“腔音唱法”等方法后,才可以示范带领学生吟咏古诗词;假如自己不擅长或者做不到吟咏,可以给学生播放吟诵名家的吟咏音频,让学生在优美动情的吟咏熏陶下,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真正领略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
开展以吟诵促进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的主题教学,教师自己要有一定的吟诵基础,也要有较好的古诗词修养,只有这样,教师在确定主题教学时才能根据不同的诗歌内容,选择合适的古诗词篇目,准确地开展教学。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古诗词,传承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徐健顺,陈琴.我爱吟诵(第三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叶嘉莹.迦陵说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8.
[4]赵志祥.古诗词教学创新例谈[R].深圳:罗湖区教科院,2018.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