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吟唱古诗词教学
2020-07-17唐慧敏
唐慧敏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人文情怀和民族文化精神,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吟唱诗词”的形式来学习古诗词,既可以提升音乐听赏和歌唱学习的文化内涵,又可以深化对中国经典诗歌的学习,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儿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吟唱;创设情境
将音乐元素融入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新颖渠道。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从多方面、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心中的音乐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知。这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简单易行,容易为孩子所模仿和接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吟唱古诗词”既古色古香又现代时尚。
一、聆听音乐,在“听”中创新
虽然乐音稍纵即逝,但优美的音乐不会随时间而消失,而是有着永恒的生命。美妙的音乐能引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小学古诗配乐欣赏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古诗音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认真聆听古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天空中翱翔。通过音乐形象,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阅历、平常的见闻以及老师在课前给予他们的提示慢慢地展开想象。
二、提出问题,在“议”中创新
问题是创新之源。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学生,还在于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思维。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注意到“备问题”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些有利于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想象力、激活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议论、积极想象、积极创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教学《悯农》一课时,先由学生自由学习这首歌曲,待学会歌曲后,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想象,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在“议”中创新的教学目的。
师:“农”指的是谁?你能谈谈吗?
生:(先小组讨论再集中回答)“农”指的是农民伯伯;指辛勤耕种的人;指广大的农民,并不是指哪一个人。(这里学生根据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了积极的回应)
师:在“日当午”的时候辛勤劳作,是多么不容易啊。你们想对辛勤的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生甲:农民伯伯您辛苦了,请喝口水吧!
生乙:正午的时候太阳很热,您以后就早点起来工作吧,不要在正午耕种。
生丙:农民伯伯从早上一直辛苦耕种到正午还没有耕完田,真累啊!我们每天吃到的白米饭来得多不容易啊!
生丁:那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
师:我们还学过有关爱惜粮食的哪一首诗?能不能把这首诗的词带到我们今天所学的歌曲中?
关于李绅的另外一首《悯农》学生们也是能够背诵的,在这里作为一个学习的拓展,通过各小组的“议”,把新词带到歌曲中重新演唱,先议再演。通过吟唱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学生们不由地感叹,这些诗篇太美丽了,太有意义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师:有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辛勤耕作的农民伯伯,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
同学们热情高涨,经过各小组讨论、表演后,再一一展示。小组用早就准备好的毛巾挂在脖子上,一边用动作来表现耕作的艰辛,一边还有同学演那火辣辣的太阳。有的小组则比较侧重于这首诗歌的后两句,用妈妈教育正在吃饭的孩子要吃光碗里剩下的米粒来进行表演。总之,大家都在老师问题的带动下,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议论,形象、生动地把《悯农》这首诗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表演歌唱,在“唱”中创新
“唱”这一教学手段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我们要求孩子们有感情地演唱,在正确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后,引导孩子们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然而,表情歌唱是音乐教学最突出的人文本质,那歌唱教学的人文本质在哪里呢?就在于唱出山、唱出水、唱出景、唱出情、唱出神。就是让歌唱者进入角色,以情感来歌唱,所谓的“歌以咏志”指的就是这个。同时伴以极具表现力的、具有个性的体态语言、表情语言,唱出人的一种精神,唱出风景的一种美丽。
如,我校对《桃夭》这首古诗词进行了语文、音乐、舞蹈和美术的融合。《国风·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学生在了解《桃夭》这首诗的寓意后,很快就学会了这首诗的吟唱,能很好地把握这首歌的语音、语调和情感。教师还用古典舞的水袖教孩子们表演这首诗,让学生进行了动作的创编,最后还让学生来画桃花,以加深印象。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能深刻体会这首诗,还能很好地表演这首诗,相信对于这首诗,他们一定会记忆深刻。这种教唱形式,不但深受学生们喜爱,更能让学生体验学科融合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在“演”中创新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手舞足蹈用動作表现,动作是他们认识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有效途径。正因为这样,我们教师就更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并且给予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见地表现出古诗词音乐、歌曲和创新音乐的时间、空间。
如,我校的《读唐诗》节目,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吟唱此歌曲,还对这首歌进行了动作的创编,从动作、服装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孩子们歌声动听,表演富有感染力。
五、发挥才能,在“创”中创新
我们主张不论在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还是在演唱、演奏、音乐律动的过程中,都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赋予音乐以个人情感的审美个性和生命力。“创”,可以“创”新的歌词,可以“创”新的律动动作,可以“创”新的节奏,也可以“创”新的乐曲,还可以通过音乐形象自己编“创”音乐故事,这个创作是不受任何拘束的,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心中的音乐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知。
在创编中,我让学生自己选取他们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先自己把歌曲谱出来,经过同学们的商议和老师给予的一些意见,选出其中最好的几首,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取配乐的乐器,如口风琴、竖笛、铝板琴等,还要自选打击乐器伴奏,如碰铃、双响筒、响板、沙锤、铃鼓……然后,学生以自由的形式唱出“创作”的歌曲,并通过自己的打击乐器配乐,当然也少不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自创”表演。老师再通过自评、他评、师评等各种手段选出一、二、三等奖。
“吟唱古诗词”融合了“语文”“音乐”和“美术”等学科的特色,它作为语文课和音乐课的补充和延伸,在配乐朗诵和歌唱的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并逐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增强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吟唱”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能力和识谱视唱能力,并最终使孩子获得独立吟唱古诗词的能力。通过这一年多的学习和课堂实践教学,我收获颇多,解决了以前在教学上的难点,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尝试更多简单、有效和最适合学生的吟唱方法。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