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探析

2020-07-17吴建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实验教学

摘 要 实验教学是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質量的主要抓手。根据高校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提高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教学效果的对策,主要从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实验教学新模式,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与评价、完善计量经济学实验课考核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计量经济学》是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决策者提供数量化的决策依据。由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的广泛性,使该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高校学校经济与管理学科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计量经济学》对本科上来说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不佳,出现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学了不会用”等问题,严重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在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本科阶段教学应以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其中理论教学主要讲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验教学主要是利用相关理论与方法、统计软件对教材中的案例或具体经济问题进行实验分析。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实验教学典型案例和课后练习,实验教学能显著地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其二,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计量分析能力和统计软件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是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学习实验教学,学了不会用或用不好,很多任课老师也抓不住实验教学的关键点。那么,如何提高《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呢?提高《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教学效果的对策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先分析计量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探讨提高计量实验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2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校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并调查其它院校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情况,总结一般高校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点:

(1)实验课时安排比较少。该课程总课时一般是36、48或54课时,安排的实验课时一般是6—10课时,笔者觉得有点偏少,致使实验教学内容不全或教学内容的深度不达标。

(2)实验教学内容单一。一般高校按教材中案例按部就班地练习,探索性实验教学较少,实证性课程论文没有涉及,出现学生学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后不会用,或者用不好,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3)缺乏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一般以教材中案例或课后习题为实验内容,没有完整的实验教学指导书,也没有建立实验教学的案例数据库,这样会降低了实验教学效果。

(4)实验教学模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部分院校没有建设现代化的实验教室,缺少多媒体的应用;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中没有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等。

(5)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不够完善,出现实验教学不考核,或者考核方案设置不合理等,对实验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考核也不完善。

3提升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如何提高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针对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提高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3.1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建议安排10—15课学时进行实验教学,做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协调。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统计软件操作和解决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内容可分为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两种。其中验证性实验让学生模仿课本上的案例,然后完成课后习题,以掌握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和软件的基本操作。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自己关注的问题,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搜集数据和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完成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模型设定、参数估计、统计检验、应用等环节,锻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实验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总结教学内容,并建立实验教学案例库(齐亚伟和安锦,2015),在此基础上编写实验指导书。

3.2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实验教学中应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实验课前将实验的相关资料如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等学习资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记录难点和有疑问的地方。实验过程录制小视频,发送给学生自学,也可以采用“个人练习+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软件操作、实验结果分析要求每个同学都会,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和实验中出现的疑问,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安排辅导和答疑,对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使每个同学都掌握所学内容。

适当采用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自主性实验可以是探索性综合实验,也可以是课程论文等。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作实证项目研究,让学生自主选题,并对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与评价,再模型设定、数据收集、计量经济分析等过程,以此为内容撰写课程论文。让学生掌握计量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的步骤和分析技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定量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性。通过课程论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祁雄,2016;田翠杰,2017)。(下转第160页)(上接第136页)

3.3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与评价

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学为中心,实验学习的效果可以体现在实验报告上,故必须要重视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每一个实验都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学生写完实验报告后,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软件操作的演示,讲解实验报告,并让同学参与提问题与讨论,然后教师当场点评实验报告中的优点与不足,以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并提高实验报告质量。

为提高实验报告质量,要求任課教师给实验报告评分。实验报告成绩应由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报告三部分构成。实验报告的评分规则如下表:

3.4完善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的考核机制

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效果,必须完善实验教学的考核办法。建议实验考核所占总成绩的比重为20%,考核点有软件操作演示、实验报告讲解、实验报告的综合评分,注重实验过程过程和结果考核。

4结语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经济学课程,在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也是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根据目前高校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对提升这门课实验教学教学效果的对策进行探讨,主要从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实验教学新模式,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与评价、完善计量经济学实验课考核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这些对策建议对提高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本科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基金项目:西安财经大学教改项目“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教学效果的提升路径研究”(19xcj014)。

作者简介: 吴建祥(1980—),男,湖北汉川人,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1] 石荣.新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理论、实践和案例三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2019(05):141-143.

[2] 陈克兢,柳梁辉.专家进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8(06):126-128.

[3] 李劼.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24-25.

[4] 肖小爱.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9):143-145.

[5] 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18-22.

[6] 刘发跃,王娅.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03):23-25.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关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应用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