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挽面”研究的进展与前瞻

2020-07-16罗宗志王森田黄春红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容研究

罗宗志 王森田 黄春红

摘  要:“挽面”是一种用线绞去面部汗毛的古老美容术,也是一种在人生重要关口对女性脸部进行修饰的传统习俗。这门手艺在东亚、西亚、南亚和中亚地区均有流传,如今已传至欧美和澳洲的许多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利用文献考释、个人体验、田野调查、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挽面”进行探讨。时至今日,已有少量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可以反映有关“挽面”研究的大致样貌,探寻“挽面”研究的新趋势。

关键词:挽面;进展;前瞻

中图分类号:K8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20)04-0052-08

“挽面”是一种用线绞去面部茸毛污垢的古老美容技艺,也是一种在人生重要关口对女性脸部进行修饰的传统礼俗。“挽面”作为一种古老的风俗,在东亚、西亚、南亚和中亚等地区均有流传,如今作为一门传统美容技艺已经传至欧美和澳洲的许多地区。“挽面”还有“挽脸”“开额”“开面”“界面”“开脸”“择脸”“修容”“修面”“绞面”“绞脸”“拉脸”“拉面毛”“拔面”“拔脸毛”“拔面毛”“扯面”“净面”“贵面”“满面”“捺面”“升眉”“挒毛仔”等众多名称,“有改头换面、脱胎换骨、祈求吉利、祝福新娘的寓意”[1]。“挽面”阿拉伯语叫“Khite”,埃及语叫“Fathla”,英语称为“Threading”。从事“挽面”者,大多为四五十岁的中老年妇女,一般年近四旬才愿拜师学艺,并以此为副业挣点钱弥补家用。也有小部分人因对“挽面”感兴趣,十几岁时就已学会这一技艺[2]。人们习惯将那些替人“挽面”的妇人称为“挽面姆”“挽面娘”“挽面婶”“挽面姨”“挽面姐”“绞面婆”“绞面姨”“绞面娘”“绞面婶”“挽面师”等。当然,也有极个别性格柔弱、女人味十足的男性从事“挽面”这一副业[3]。因此,“挽面”从产生之日起,修的不仅是民俗,也不仅是容颜,还有民生。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看,目前“挽面”已经被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

“挽面”习俗广泛流传于中国许多地区,在汉、壮、瑶、满、纳西、白、土家、维吾尔、回、京、傈僳、高山等民族中均有流传,以广东、广西、福建、海南、香港、台湾等省区最为兴盛。然而,随着新时代人们对于科技、效果、体验、卫生有了更多的要求,“挽面”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在诸多城市老城区的街头巷尾,仍有人以这种手艺为生,仍有女性享受着这种传统的美容术。在国内部分地区以及国外有华人的地方,“挽面”美容技艺正悄然复兴,被运用到现代女性的美容事业中。因此,“挽面”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一、“挽面”研究的现状与动态

“挽面”是学术研究中的新命题。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与论述,但是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和田野调查资料的零散性导致目前的研究明显不足,留下了较大的学术探讨空间。我们以全国报刊索引、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台湾博硕论文知识加值系统、社会科学资源(Social Science Premium Collection)、斯普林格电子期刊数据库(Springer)等作为论文检索的工具,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作为图书检索的渠道,采用系统检索、追溯检索和直接检索相结合的检索方法,检索了历年国内外有关“挽面”研究的文献后发现:国内“挽面”的学术研究发韧于20世纪60年代,国外“挽面”的学术研究则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学术界对“挽面”研究给予了较高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1966—2019年公开发表、出版的探讨“挽面”的专题性文章有28篇、著作1部,其中硕士学位论文4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这些成果主要从民俗学、文化学、文艺学、力学、医学、美学、经济学等视角,采用文献考释、田野调查、问卷调查、个人体验、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探讨“挽面”的文化价值、传统习俗、传统技术、技艺传承、美容效果、顾客满意度、“挽面”人个人生活史以及“挽面”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问题。21世纪初对“挽面”传统习俗与技艺的研究居多;21世纪10年代以后,研究主题与研究视角相对丰富和多元,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更多的创新,但也存在明显的碎片化倾向。

(一)国内“挽面”研究现状

“挽面”作为一种流传广泛的民间礼俗与美容技艺,被誉为“东方奇观”,或多或少都曾经在早期的一些文章及著作中被介绍或提及。这些文章与著作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中涉及的“挽面”不过是作为风俗的局部问题而被附带提及,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探讨。国内“挽面”研究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21世纪初。较早对“挽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首推台湾施翠峰著《风土与生活》一书,详细介绍了台湾“挽面”的身体观念、传统技法、美容效果以及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内容[4]45-48。之后,有关“挽面”的研究陆续问世。在以上学术传统及知识发展态势下,21世纪初以来有18篇文章、1部著作直接以“挽面”为研究对象,反映出“挽面”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这些著作及论文涉及面相当广泛,或从宏观上对“挽面”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研究,或从某一学科的研究角度进行探讨,反映出“挽面”在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文艺学、社会学、经济学、医学、工学、力学、美学等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大陆“挽面”研究

“挽面”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与美容技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以绘画的形式见于《新民书报》[5]。不过,直至21世纪初内地才开始出现“挽面”的学术研究。较早探讨“挽面”的是福建学者林长华,著有《“挽脸”美容法两岸共相传》[6]、《“挽脸”美容法两岸共盛传》[7]、《“挽脸”古风》[8]、《闽南姑娘的美颜秘方》[9]等多篇文章。上述4篇文章对闽、粤、台等地的“挽脸”习俗与方法作了简单介绍,可惜文章内容大同小异。类似文章还有涂明炎的《姑娘出嫁要开脸》[10]、陳绍龙的《开脸》[11],这两篇文章简单介绍了“开脸”的习俗与技法,但研究不够具体、深入。另外,《传统美容亮相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一文在介绍中国传统美容技艺时,论及“挽面”美容术的操作手法[12],可惜研究缺乏系统性。邵钰淇的《略论妇女修面美容的审美价值及其技艺传承》一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作了非常有价值的探讨,论述了壮族妇女修面美容的历史起源、审美价值与现实境遇,并针对修面美容技艺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对策[13]。《挽面:潮汕的传统美容术》一文,概述性地介绍了广东潮汕地区“挽面”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挽面”历史、“挽面”习俗、“挽面”技艺以及“挽面”的兴起衰落等方面[3],很有参考价值。邹栒的《纪录片〈别开生面〉导演阐述》一文,围绕广州“‘挽面人这一文化主体,以她们作为行动主体”对“挽面”文化的“阐释和解读作影像化的纪录和呈现”[14]。上文是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其对所选择对象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有一定的创新性,当然也存在不足。从我们检索的资料来看,1980—2019年大陆仅有1篇有关“挽面”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尚无涉及“挽面”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潮汕女性挽面民俗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一文,对广东省潮汕地区女性“挽面”民俗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其内容包括“挽面”的概念、方法、习俗和“挽面娘”的生存样态以及“挽面”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同时“解读挽面在女性生命历程中的意义,揭示挽面民俗鲜明的女性文化色彩”,认为“挽面民俗的发展变迁史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与变化”[1]。文章以作者在田野调查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见长,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与学术价值,可以说是“挽面”研究的同期代表作。

除上述“挽面”专题性成果,还有一些著作和文章虽非以“挽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却有相当的篇幅涉及。虽然直接研究“挽面”的著作尚未看到,不过在一些著作中也有部分章节涉及,如《北京传统文化便览》[15]、《简明中外民俗词典》[16]、《河北方言词汇编》[17]、《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18]、《中国民俗文化大观》[19]、《江南味道》[20]、《中医1 000问:美容篇》[21]、《江西是个好地方》[22]、《中国·老360行》[23]、《中国古代生活辞典》[24]、《汉族风俗史》[25]、《禮仪》[26]、《话说南疆》[27]、《湖南白族风情》[28]、《宁波方言词语考释》[29]、《中国风俗小辞典》[30]、《马巷》[31]《那样活这样活》[32]、《细说中国民俗图文版》[33]、《海韵东山》[34]、《美丽66计》[35]、《一口气读懂1 000个中国历史常识》[36]、《多学科视野下的壮族女性民俗文化研究》[37]、《翔安民俗》[38]、《红楼梦时序推演》[39]等。以上著作在部分章节中对“挽面”作了一定的论述,不足之处是相关分析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另外,论文《“六礼”古今谈——客家婚俗考略》[40]、《闽台信仰、民俗与河洛》[41]、《客家传统婚俗》[42]、《潮汕婚姻旧俗面面观》[43]、《论潮州婚俗的文化特色》[44]、《钦州民间文化及其传承的调查与思考——以坭兴陶、采茶戏、绞脸、猪脚粉为例》[45]、《广东普宁地区潮汕人葬礼的伦理特征》[46]、《恩施方言语汇中蕴含的土家族婚恋习俗》[47]、《广西北部湾地区客家婚俗文化考究》[48]等,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或多或少触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族群的“挽面”习俗及其技艺,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可追踪的线索。

2.港台“挽面”研究

大陆“挽面”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与港台地区学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施翠峰的《风土与生活》一书,在分述台湾风土与生活时,对“挽面”的习俗与方法给予了极大关注[4]45-48。之后,有关“挽面”的一些研究成果陆续问世。例如,宜中的《挽面》[49]、黄盛璘的《喜逐颜开:谈挽面习俗》[50]、侯宇明的《现代都会古老行业》[51]、郭姿伶的《别册:传统夕阳下的挽面手艺》[52]、林再复的《闽南人》[53]、黄金财的《挽面》[54]、林新钦的《古老的美容行业:挽面》[55]等文章和著作,对台湾“挽面”的习俗与技艺作了概述性介绍。这当是台湾“挽面”研究的初始阶段。21世纪以来,台湾“挽面”研究得到一定的发展,相关著作及论文不断问世,出现了1部“挽面”研究著作、8篇“挽面”研究文章,其中有4篇为硕士学位论文、1篇为博士学位论文。吴瑞玲的《面相开运——挽面术》一书当属首部“挽面”专著,侧重于“挽面”的美容效果以及如何借“挽面”改善面相与命运的研究[56]。《古老的美容术挽面》[57]和《美丽的过去式:挽面》[58]两篇文章对“挽面”的习俗内容、传统技艺及现存状况进行了论述。张晓莹的硕士学位论文《纪忠信的挽面人生》,以纪实报导影片及文化报导广播节目两种媒材,呈现了从事电玩业10余年的纪忠信,因政策转变一夜之间出现经营危机,在事业瓦解、生活困顿之际,偶然机缘接触中国古老的“挽面”美容术后,积极投身于过去纯由女性从事的“挽面”美容业,历经7年努力后实现华丽转身的奋斗历程[59]。《古老美容术与现代美容之探讨》一文,从力学角度探讨“挽面”的原理,而且对20~45岁的女性做了问卷调查,分析了“挽面”在现今美容界的定义与角色[60],提供了一些较为翔实的数据。王明典的硕士学位论文《一个当代台湾“挽面”文化再兴起的研究》以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为基础,论述“挽面”产业在台湾发展的历史背景、组成要素、经营模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台湾社会中传承这种老辈留下来的传统美容文化[61]。张君荧的硕士学位论文《“但求立锥之地”:士林挽面摊贩的民族志研究》以台北市士林区文林路的挽面摊贩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文献材料和田野访谈资料,详细描述了“挽面街”的形成与运作、“挽面”摊贩的社会关系与日常生活实践,以此了解“挽面”摊贩如何建立与谋求他们的营生空间[62]。尤秀惠的硕士学位论文《挽脸美容业顾客满意度之研究》以台湾高雄地区到“挽脸”美容店面消费的顾客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挽脸美容业之顾客满意度,并分析不同背景变项的挽脸美容业顾客满意度在消费环境、服务品质、产品品质之相关及差异情形”[63]。林丽英的博士学位论文《以挽面文化为基础之美肤设计研究》以台湾“挽面”文化为基础,运用历史研究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从审美文化、传统挽面技艺以及现代科技三个面向建构美肤设计的议题[64]。台湾学术界上述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应该是未来“挽面”研究的发展趋势,也是向纵深化、精细化研究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一研究方法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积极运用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文艺学、经济学、工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香港,“挽面”没有引起太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从数量上来看似乎较少,目前仅见有DORIS TSANG 的Testing the extreme beauty treatment of threading(《测试极端美容法:挽面》)和TESSA CHAN、SHANSHAN KAO合著的Face threading: Chinas ancient beauty hack(《挽面:中国古代美容黑客》)两篇文章,这与“挽面”在香港的广泛流行是极不相称的。前篇主要采用个人体验研究法,以三个香港“挽面”从业人员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用以测试“挽面”这种古老而痛苦的中国脱毛方法究竟有多疼痛以及这份疼痛的代价[65]。后篇除了对香港“挽面”的具体操作手法、实际美容效果以及身体感知作简单描述,还提出“挽面”是香港的传统民间美容技艺,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指出这种古老的民间美容方法在印度和中东地区已经践行了数千年[66]

(二)国外“挽面”研究动态

国外“挽面”研究起步很晚,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目前可接触的资料来看,直接探讨“挽面”的文章仅有10篇,主要从医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内容涉及“挽面”的历史起源、操作技术、身体感知以及“挽面”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WALIA和NONA对刊物《印度时报》进行充分检索后,提出专家们认为“挽面”习俗起源于印度和中亚地区[67]。ABDEL-Gawad等人合著的Khite: non-Western technique for temporary hair removal(《挽面:非西式的暂时性除毛技术》)一文,对非西方的脱毛术——“挽面”术进行详细论述[68]。Li-YING LIN与SHANG-CHIA Chiou合著的Influence of facial threading o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skin: non-randomized trial involving adult women in Taiwan(《挽面对皮肤各种生理参数的影响:台湾成年女性的非随机试验》)一文,以台湾地区成年女性为主要试验对象,通过她们对皮肤触觉和皮肤颜色的主观感受,评估“挽面”对人面部皮肤粗糙度、保湿度、黑色素指数和汗毛的影响[69]。LITAK J,KRUNIC A L等人合著的Eyebrow Epilation by Threading:An Increasingly Popular Procedure with Some Less-Popular Outcomes——A Comprehensive Review(《挽面修眉:一种越来越流行的程序与一些不太流行的结果——综合回顾》)以皮肤醇含量为数据基础,探讨“挽面”的程序以及“挽面”对于眉毛修型的实际效果[70]。除此之外,BLOOM MW和CARTEREL合著的Bullous impetigo of the face after epilation by threading(《挽面后面部出现泡状脓疮》)[71],GUPTA S等合著的Eyebrow threading: a boon or a bane(《挽面修眉:恩惠或祸根》)[72],KUMAR R和 ZAWAR V合著的Threading warts: a beauty parlor dermatosis(《挽面疣:美容院皮肤病》)[73],VERMA SB的Eyebrow threading: A popular hair-removal procedure and its seldom-discussed complications(《挽面修眉:一种流行的脱毛程序与极少讨论的并发症》)[74],VERMA SB.撰写的Vitiligo koebnerized by eyebrow plucking by threading(《拔眉白斑病》)[75]等文章,从医学角度出发探讨“挽面”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认为“挽面”会导致面部出现泡状脓疮、疣、白斑等多种皮肤病。

二、“挽面”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应当说,国内外学者对“挽面”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可喜的。这些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挽面”的认识与理解,包括历史、变化与现状等,同时也暴露了学术界在此研究领域中也有欠缺之处。这种研究状况使得“挽面”研究极具吸引力,又富有挑战性。

(一)研究不足

1.现有研究在地域上主要以潮汕、闽台地区为核心,产生了一批值得关注的成果,但对其他地区的“挽面”关注明显不足,出现研究中的区域不平衡。

2.现有研究基本上是以论文的形式出现,虽然涉及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但缺乏全面、系统的“挽面”专著性研究,而且内容大同小异,资料多有重复。

3.现有研究中虽然不乏精深力作,但多停留在对“挽面”传统习俗和技艺的探讨上,所以该领域仍然存在许多学术空白点,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与前景。

4.现有研究在视角上多采用民俗学、文化学、医学,采取人类学角度者少,方法上多使用文献法、观察法,偶见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

(二)研究展望

1.在積极借助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挽面”进行纵深化、精细化的持续性探讨,扩大地域研究范围,加强地区、个案的细化研究,拓宽研究内容。

2.积极开展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利用文本资料挖掘出有价值的史料,同时开展“挽面”人生活史调查,为这一学术研究提供充足的“粮秣”。

3.综合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医学、女性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质性研究与量化分析交叉运用,努力实现研究论点的科学化。

4.加强对“挽面”民俗文化意义的解读,探究“挽面”这一民俗事项背后蕴含的身体观念、社会意义以及“挽面”民俗变迁所反映的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与变化。

5.在积极收集资料与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及方法对“挽面”进行多视角的分析,这将是今后“挽面”研究发展的重点方向。

以上是对“挽面”研究相关资料及学术界对其研究概况的评述。由此可知,目前关于“挽面”的研究只是一个起步阶段,虽然最近几年来相关成果(主要是单篇论文)不断增多,但从整体上看还十分薄弱,甚至成为民俗文化研究遗忘的一隅。这方面的关键问题在于从事“挽面”研究的学者实属凤毛麟角,因此亟待更多学术资源的投入,使其得以推进和深入。

参考文献:

[1] 刘文菊.潮汕女性挽面民俗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2):56-61.

[2] 林长华.挽面的民俗[N].揭阳日报,2015-7-27(8).

[3] 陈友义,杨萍.挽面:潮汕的传统美容术[J].寻根,2015(1):44-48.

[4] 施翠峰.风土与生活[M].台北:“中央”书局,1966.

[5] 佚名.女子三百六十行·绞面婆[N].新民书报,民国十八年(1929)六月十八日.

[6] 林长华.“挽脸”美容法两岸共相传[J].两岸关系,2002(2):48.

[7] 林长华.“挽脸”美容法两岸共盛传[J].福建乡土,2002(1):7-8.

[8] 林长华.“挽脸”古风[J].闽南风,2013(12):36.

[9] 林长华.闽南姑娘的美颜秘方[J].文史博览,2016(1):66.

[10] 涂明炎.姑娘出嫁要开脸[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05(7):19.

[11] 陈绍龙.开脸[J].中国老区建设,2006(4):63.

[12] 杨萍.传统美容亮相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J].医学美学美容:美容财智,2007(8):8-9.

[13] 邵钰淇.略论妇女修面美容的审美价值及其技艺传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问题研究之

一[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6):44-46.

[14] 邹栒.纪录片《别开生面》导演阐述[D].广州:暨南大学,2017.

[15] 陈文良.北京传统文化便览[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450,493.

[16] 张定亚.简明中外民俗词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238.

[17] 李行健.河北方言词汇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519.

[18] 铁木尔·达瓦买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199.

[19] 汪玢玲,张志立.中国民俗文化大观: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456.

[20] 沈敏特,方国荣.江南味道:上[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9:150.

[21] 潘祥龙.中医1 000问:美容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3.

[22] 李国强,吴文峰.江西是个好地方[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287.

[23] 蓝翔,冯懿.中国·老360行:下[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598.

[24] 何本方.中国古代生活辞典[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41,246.

[25] 周耀明,万建中,陈华文.汉族风俗史:第2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94.

[26] 朱正昌.礼仪[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96.

[27] 程万里.话说南疆[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158.

[28] 谷中山.湖南白族风情[M].长沙:岳麓书社,2006:94.

[29] 崔山佳.宁波方言词语考释[M].成都:巴蜀书社,2007:55,282,301.

[30] 陈勤建.中国风俗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151.

[31] 苏文田.马巷[M].福州:福建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356.

[32] 陈露.那样活这样活[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55.

[33] 佘志超.细说中国民俗图文版[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24.

[34] 黄江辉.海韵东山[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138.

[35] 曾兴隆,魏丽婷.美丽66计[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110.

[36] 孙旭宏.一口气读懂1 000个中国历史常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201.

[37] 陈丽琴.多学科视野下的壮族女性民俗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55.

[38] 洪水乾.翔安民俗[M].廈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87.

[39] 步应华.红楼梦时序推演[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73.

[40] 严恩萱.“六礼”古今谈——客家婚俗考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1):70-74.

[41] 萧河.闽台信仰、民俗与河洛[J].中州统战,1999(2):42-43.

[42] 陈靖云.客家传统婚俗[J].客家文博,2013(1):73-81.

[43] 陈汉初.潮汕婚姻旧俗面面观[J].广东史志,2001(4):42-48.

[44] 杨梓彬.论潮州婚俗的文化特色[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4):141-142.

[45] 卢瑾钰,唐天勇.钦州民间文化及其传承的调查与思考——以坭兴陶、采茶戏、绞脸、猪脚粉为例[J].传承,2012(16):62-63.

[46] 陈爱丽,陈坚伟.广东普宁地区潮汕人葬礼的伦理特征[J].云南社会科学,2012(4):24-28.

[47] 江佳慧.恩施方言语汇中蕴含的土家族婚恋习俗[J].民族论坛,2013(8):68-71.

[48] 韦干鹏,廖灵灵.广西北部湾地区客家婚俗文化考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7(9):1-6.

[49] 宜中.挽面[J].家庭月刊,1978:80-81.

[50] 黄盛璘.喜逐颜开:谈挽面习俗[J].汉声,1980(7):46-48.

[51] 侯宇明.现代都会 古老行业[J].台北书刊,1992(297):36-37.

[52] 郭姿伶.别册:传统夕阳下的挽面手艺[J].纪录生活杂志,1995(71):86-87.

[53] 林再复.闽南人[M].台北:三民书局,1996.

[54] 黃金财.挽面[J].台湾月刊,1998(185):66-67.

[55] 林新钦.古老的美容行业:挽面[J].丰年,1999(23):58-60.

[56] 吴瑞玲.面相开运——挽面术[M].台北:威森出版社,2000.

[57] 李晓乔.古老的美容术挽面[J].中华文化变迁报,2004(创刊号):92-93.

[58] 李鸣盛.美丽的过去式:挽面[J].农训杂志,2007(212):60-61.

[59] 张晓莹.纪忠信的挽面人生[D].新北:台湾艺术大学,2007.

[60] 杨行中,萧丽华.古老美容术与现代美容之探讨[J].美容科技学刊,2009(1):188-196.

[61] 王明典.一个当代台湾“挽面”文化再兴起的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2010.

[62] 张君荧.但求立锥之地:士林挽面摊贩的民族志研究[D].新竹:台湾清华大学,2012.

[63] 尤秀惠.挽脸美容业顾客满意度之研究[D].屏东:台湾屏东科技大学,2016.

[64] 林丽英.以挽面文化为基础之美肤设计研究[D].云林:台湾云林科技大学,2017.

[65] DORIS TSANG.Testing the extreme beauty treatment of threading[N].CNN Travel:6 October, 2010.

[66] TESSA CHAN, SHANSHAN KAO.Face threading: Chinas ancient beauty hack[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June 6,2017.

[67] WALIA, NONA.Threading, say experts, has its origins in India and Central Asia[N].Times of India Publications, 2012.

[68] ABDEL-Gawad M, ABDEL-HAMID I, WAGNER R.Khite: non-Western technique for temporary hair remov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997(3):217.

[69] Li-YING LIN, SHANG-CHIA Chiou.Influence of facial threading o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skin: non-randomized trial involving adult women in Taiwan[J].Anais Brasileiros de Dermatologia, 2018 (5):659–664.

[70] LITAK J, KRUNIC A L, ANTONIJEVIC S, POURYAZDANPARAST P, GERAMI P.Eyebrow Epilation by Threading: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Procedure with Some Less-Popular Outcomes——A Comprehensive Review[J].Ermatologic Surgery, 2011(37):1051–1054.

[71] BLOOM MW, CARTER EL.Bullous impetigo of the face after epilation by threading[J].Arch Dermatol, 2005(141):1174–1175.

[72] GUPTA S, CHAUDHRY M, MAHENDRA  A, KAUR S.Eyebrow threading: a boon or a bane[J].Indian J Dermatol, 2011(56):715–717.

[73] KUMAR R, ZAWAR V.Threading warts: a beauty parlor dermatosis[J].J Cosmet Dermatol, 2007(6):279–282.

[74] VERMA SB.Eyebrow threading: A popular hair-removal procedure and its seldom-discussed complications[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09 (3):363–365.

[75] VERMA SB.Vitiligo koebnerized by eyebrow plucking by threading[J].J Cosmet Dermatol, 2002(1):214–215.

(責任编辑:李 虎)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Facial Threading

LUO Zongzhi1  WANG Sentian2  HUANG Chunhong3

  1.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4020, China; 2. School of Liberal Arts,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3. College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

Abstract: Facial threading is an ancient cosmetic technique to remove facial hair by stranding. It is also a traditional custom to modify womens faces at critical moments in their lives. It has been spread in East Asia,West Asia,South Asia and Central Asia. Nowadays,this technique has been spread to many parts of Europe,America and Australia. Since the 1960s,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fruitful discussions on facial threading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personal experience,field investig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Up to now, there are a few research finding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published papers over the years, the academic attention and research are on the rise year by year. Through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new trend of the facial threading research.

Keywords: facial threading; progress; prospect

猜你喜欢

美容研究
美容
公司研究
针灸疗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美容疗法 快速消除橘皮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