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主题积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2020-07-16刘靓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7期
关键词:习作想象内容

刘靓

“觀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学生习作中落实这一要求呢?依托文本教材,注重主题积累,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结合统编本教材特点,笔者以第二学段学生需要积累的内容为例谈谈教学体会。

一、观察主题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话题是“猜猜他是谁”,这次习作主要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出来。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同伴进行认真观察,也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同伴的兴趣爱好写在观察本上。

再如,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是“这儿真美”。对于这个习作内容来说,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写,学生即使绞尽脑汁也未必能够写出一篇文章来;即使教师为学生制作一些风景的课件让他们观看,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因此,教师在习作之前要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风景,积累关于美景的素材,这样他们在习作的时候才会变得轻松。

二、搜集主题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这次习作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已有信息的整合能力。既然是整合信息,首先就需要学生储存足够的信息量,并且在搜集某一地方的信息之前,解决好“如何确定搜集内容”的问题。

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例,教材中有这样的提示:“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写出推荐的理由,吸引大家去看看。”对于这些提示,教师可以把它们归类为“地方、位置、特点,理由”等几个方面,再让学生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去访名胜,探寻人文古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搜集路线的形式把自己搜集到的内容记录下来,为自己的习作提供丰富的储备。由此可见,当学生能够把搜集到的内容写在本子上的时候,他们在向别人推荐一个好地方的时候就不会手足无措,而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三、想象主题

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搜集想象方面的资料,为写出丰富形象的内容奠定基础。

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为例,这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我来编童话”,是一篇关于想象的习作。为了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有话可说,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组词语:“国王、黄昏、厨房、啄木鸟、冬天、森林超市、玫瑰花、星期天、小河边。”还提示:“看到上面的词语,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发挥想象,把故事写下来。”尽管这些提示已经足够具体,但对学生来说要完成习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教师就可以提前让学生围绕“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他们在那里做了什么”展开想象,并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记录下来。在这基础上进行习作,定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实现“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教师就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关于想象主题内容的搜集与积累,这样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才能让学生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习作以及教材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不同主题素材的搜集与积累活动。这样教学,学生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储备,在完成习作的时候才会真正有话可说,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城东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习作想象内容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习作展示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