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体设计下的科学积累

2020-07-16张洁玲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料意象内容

张洁玲

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积累都特别重视,但遗憾的是从学生们积累的情况来看,他们对积累的认知与把握,大都是停留在“读读背背记记”的层面上,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如何进行科学的积累认识不足。那么,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科学的积累呢?基于统编本单元整体设计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有意积累与无意积累互为补充

在单元整体设计背景下,教师要依据文本内容,注重学生的有意积累,并能够把有意积累与无意积累结合在一起,以使学生的积累更为扎实有效。

1.有意积累

所谓有意积累就是指学生在明确积累目标引领下主动进行的积累。这种积累可能是教师布置的积累任务,也可能是学生在课文指引下主动进行的积累等等,它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主体,属于学生们明确积累的内容。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主动积累的落实。

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单元的内容是以“我爱祖国的山河”为人文主题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着一个意思写。”本单元的课文有《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几篇,在积累的形式上,则是以逐步推进的形式出现的。在《古诗三首》一文中主要是让学生以想象、背诵、默写的形式完成语言积累,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主要是让学生以向别人介绍的形式完成语言的转换与积累;在《海滨小城》一文中主要是让学生以句子赏析品味的形式促进语言的积累;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主要是以选择旅游季节并说明理由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积累。由此可见,在有意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促进学生积累的整体推进应是学生积累的主要形式。教师要根据需要,给学生布置适合的积累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积累能力的稳步提升。

2.无意积累

所谓无意积累就是指学生在无意识或者不自觉的状态下,没有目的地随意完成的积累。这种积累的主要特点是积累的过程比较分散,它与有意积累互为补充,使学生积累内容更加丰富。

以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这单元的课文有《桥》《穷人》《在柏林》,其中在《穷人》一文后面的资料袋中编排的内容是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语文园地》中特意为学生编排了《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都属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容,但教材中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只是对学生做了暗示与引领,以起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由于无意积累系统性不强,多是以散点的形式出现,教学时,教师要能够以学生无意中读过的内容作为触发点,引领学生参与更多的阅读与积累,这才能真正发挥出无意积累的价值。

二、注重实践积累与语料积累

在学生进行积累的时候,教师要从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材料入手,关注学生的积累实践,以促进学生积累能力的提升。

1.实践积累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他们丰富的积累,教师要能够以不同的实践目的为出发点,采取不同的积累策略,以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记忆,在积累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属于说明文单元系列,主要编排了《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与《鲸》《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太阳》《松鼠》这两篇文章中说明的对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在《太阳》一文的课后练习中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太阳的特点以及作者是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说明、介绍的。在《松鼠》一文中则是从自主建构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在这儿,《太阳》一文中严谨表达的风格与《松鼠》一课中平和生活化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助于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提升。本单元还有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让学生把《白鹭》这篇散文的第2~5自然段改为说明文,这就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累运用了,有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

2.语料积累

所谓语料积累就是指学生语言存储式的积累。统编本教材中有好多文章的语言非常优美,还有一些文学或者文化信息都非常有价值,是学生们积累的好素材。教师要注重学生们语料积累的纵横联系,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教材中特意把《观潮》这篇课文与刘禹锡的《浪淘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学习。另外,在这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中教材中还编排了能够表现各类声音的词语,这样就把跟文学相关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再加上《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等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提升积累能力。再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等课文的题目虽然直白,但是信息含量特别大,体裁也非常丰富,为学生积累了丰厚的语料,有助于学生积累量的增加以及积累能力的提升。

三、意义积累与意象积累相得益彰

在学生积累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意义积累与意象积累的点拨指导,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积累策略,提升学生的积累能力。

1.意义积累

所谓意义积累就是指建立在学生语言理解基础上的积累,这种积累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学习效率。统编本语文教材经常用图表、提纲等形式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理,以使学生对文本结构的认识更加清晰,这种操作就属于意义积累的范畴。教师要重视意义积累,以使学生的积累过程更加扎实。

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图表的形式让学生对故事后续的内容进行预测。另外,统编本语文教材也特别重视学生的复述,从低段到中段再到高段,教材中都有让学生复述课文的要求。复述是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文本内容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因此,复述是推动学生进行意义积累的有效形式之一。此外,教材中还有一些关键句子对于学生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借助关键句子提取有效信息,也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意義积累。如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都有对学生积累词句的要求,有的要求是“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有的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的要求,有的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等等,这些都与本单元的阅读关键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生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

2.意象积累

所谓意象积累就是指让语言及其形象整体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它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以画面或者场景来帮助学生积累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积累能力的提升。

在《赵州桥》一文中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赵州桥。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中让学生们想象其中发生的故事。在《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就“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这个话题进行想象说话,这些角色身份的转换有助于学生用意象积累的方式学习课文。除此之外,把课文转换成剧本的形式也是学生进行意象积累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借助这种转换使得文本语言及其形象特点深刻地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另外,言文转换也是学生进行意象积累的有效途径。所谓言文转换就是指把文字表达的作品转换成用语言转换的文本,把无声的作品转换成有滋有味的作品,如表演、朗诵、故事会等都是意象积累的常用形式。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以促进学生积累水平的提升。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语文学科特性的生动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积累的方法,注重学生积累过程的落实,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语料意象内容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中古汉语分期研究所涉及的语料问题
如何使用第二外语学习者语料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