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语言教学:儿童“言用”能力的提升与转向

2020-07-16陈佩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7期
关键词:群文整本书情境

陈佩功

“言”本义是指讲、说,引申为语言学习的言说、言喻、言道等。“用”:功用、使用、采用、运用。“言用”:言为方式,用为目标,是语言学习中“言中用”与“言、学、用合一”的具体化运用,并非仅仅狭义层面的“语言文字”之用,而是广义层面的语言表达学习、实践运用活动。

“言用”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而此能力的提升强调在全语言教学的视域下,把“语言文字的构建和运用”置于儿童语文学习的正中央,把每一位儿童置于语文运用的正中央。而儿童“言用”能力提升需要用大语文教学观,用全语言教学来提升。

一、深度理解全语言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1.全语言教学的内涵

全语言教学又称为整体教学,就是在全语言教学理论下,学习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教学。全语言教学就是让学习在学生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全面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构建和运用,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全语言教学的特征

全语言教学强调以儿童学习为本,强调语言学习的整体建构,在语言学习中集中表现为全语言教学的完整性、情境性和真实性。

(1)全语言教学的完整性。完整性是全语言教学理论的核心,就是在全语言教学理论下,提升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开发学生的语言创造力,有效调动与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真正体现全语言教学的完整性。

(2)全语言教学的情境性。情境性是全语言教学的基础,包括语言本身的情境性和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如,全语言习作教学过程中没有“按部就班”的习作课程,教师就要在全语言习作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构建习作的过程,才能真实体现语言本身的情境性和课堂教学的情境性。

(3)全语言教学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全语言的本质,强调儿童的言语生成和转向,包括言语本身的真实性和言语学习的真实性。就是在全语言教学下,真实地在运用语文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语言构建中实现“言中用”,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真正焕发生命活力并实现学生真实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言的课堂。

二、儿童“言用”能力的提升和转向

全语言教学强调整体学习语言,而儿童“言用”能力提升是在全语言学习的视角下,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与学习活动,并在语言文字构建和运用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最终达到“用语文”的教学初心,学生的“言用”能力才能得以真正发展,并实现人的完整发展。

1.从整体到部分——从整体诵读到局部精读

语音、字、词、短语、句子、段落都是语言的组成部分,其总和不等于整体。不能要求学生孤立地学习支离破碎的语言技能,而应该在运用语言技能的环境中,通过提供完整的文本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机能。

(1)一篇文阅读——从浏览全文到逐字逐句。全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言用”能力提升,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从浏览全文到逐字逐句开始,对语言文字进行构建和运用,阅读课堂中渗透和关注“言用”能力,从而实现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言用”能力真正体现汉语学习的优势与特点,彰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真正实现语用这一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言用”强调通过“言语文”来“用语文”,以“用语”习得“语用”,变“全文阅读”为“学会构建语言的学习活动”。“言中用”追求“用以致学”,而不仅仅是“学以致用”。

(2)整本书阅读——从节选文本到原文本。 “言用”能力提升不仅体现在课内,更要延伸到课外。全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言用”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会阅读整本书,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课文作为基础,强化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兴趣基础上,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学会读整本的书。因此整本书阅读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程和教学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也直观地体现在学生的“言用”能力上,言语构建既是检验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的试金石,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助推器,两者相辅相成。

(3)整体性阅读——从碎片化到整体化。全语言教学要求语言教学的整体性,而当前碎片化教学现象依然存在,教师边讲边问、串讲串问等现象时常出现,学生的语言训练是片面的、零散的,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而统编本教材,要求从整体着眼,增强整体观,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如在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中,要抓住课文的特点展开。这是一篇抒情散文,行散而神不散,虽然课文题目是写“秋天的雨”,但内容实际上是写秋天,我们不能片面、碎片化地教“秋天的雨”,而要抓住秋天的特点,让学生领会秋天的五彩缤纷和秋天带来的丰收景象,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秋天的美,通过整体语言教学让学生学会完整表达。

2.调用儿童的语言经验——从文本阅读到生活阅读

语言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的语言经验是从文本阅读到生活阅读的过程,文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感悟文本的行为,而“言用”能力的提升更是要在生活的大学校中进行提炼和升华,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提升。

(1)由缩到扩——从单文阅读到主题单元阅读。统编本教材是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教学中要以单元整体统领单文阅读,要体现整体性教学,教学中不能脱离单元主题这一主线。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的“言用”能力得到锻炼,整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学习兴趣浓厚。单元主题阅读有利于节约时间,达到高效学习目的,有利于课内、课外阅读的联系与互补。应把单元作为一个系统,以单元主题为魂,遵循整体性原则,以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文为单位组织教学,用大语文教学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文环境中学习,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言用”能力的培养,建立知识框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2)由一到类——从单體理解到群文阅读比较。学生语文“言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只对单文的理解和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群文阅读中加以锻炼和提升。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群文阅读打破了以往一篇篇阅读课文的习惯,突破了传统的单元式学习阅读的习惯,从“一篇”到“一群”,从“课内”到“课外”。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不只是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背后是教师对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更是学生“言用”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的研究,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更关注教师阅读策略的运用和阅读效果的内化运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言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由片到全——从孤立片段到关联内容整合。学生“言用”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统编本教材阅读、表达的纵向训练就具有层次性、发展性,就是由片到全,由孤立片段到关联内容整合的过程。这条线索清楚,能力发展螺旋上升,稳步促进学生“言用”能力的提升。如,教材循序渐进地使儿童练习各种各样的复述,由片到全,由孤立片段到内容整合,体现训练的梯度,在不同年级落实复述的训练目标,在方法的运用中不断提升训练目标。低年级提供不同方法讲故事,三年级练习详细复述,四年级练习简要复述,五年级练习创造性复述,学生在复述中锻炼并提升“言用”能力。

全语言教学为学生深度学习和“言用”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习主体在语言构建和运用活动中学习。全语言教学认为学生语言的学习是在完整的情景、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形成的,是学习主动参与和建构的过程。全语言教学理论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的实践模式,并为我们的语言教学和学生的“言用”能力提升带来启示。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2019年立项课题“全语言教学视域下的‘言用课堂的构建”(项目编号:2019JK13-L24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盱眙县管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群文整本书情境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语》整本书阅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