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选修课“主题研讨式”教学探索

2020-07-16谢通慧刘文彬李永红李德富张永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3期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主题式教学

谢通慧 刘文彬 李永红 李德富 张永奎

[摘 要] 主题研讨式教学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方式。该文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专业选修课程“细胞工程”为例,从教学准备与主题提炼出发,介绍了主题研讨式教学实施的主题研究、宣讲与讨论、主题拓展三阶段实施情况,阐述了考核和评价采用多元化、形成性的能力评估体系,辅以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要言之,主题研讨式模式适合于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专业选修课

[基金项目] 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八期)SCU8267——“專业选修课‘主题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简介] 谢通慧,刘文彬,李永红,李德富,张永奎,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3-0270-04    [收稿日期] 2020-01-17

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进程中,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挑战与发展契机。相较于专业理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大多具有涉及学科领域广、教学内容繁多的特点。在学时高度压缩的情势下,若沿袭传统讲授模式以实现传授专业知识的目的,学生被快速灌输大量概念,缺乏思考、提炼、升华的时间与空间。课堂容易出现前排同学拼命抄笔记、中间打瞌睡、后排玩手机的尴尬局面。显然这种以传递知识为重心的传统方式在专业选修课的课堂上实施效果不佳,难以激发同学的选课激情。

大学专业选修课的课堂重心定位于知识点的传授是否合理?当今网络资源如此丰富,搜索引擎可快速找到几乎所有专业词汇的释义。此外,研究前沿的追踪、技术方法手段的知晓以及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的了解等都可通过较成熟的数据库平台实现。再关联毕业生在工作中所遭遇的窘迫状况,仅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岗位的高需求。多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拥有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似乎比即兴背出某概念精确定义更值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其辨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解决我国教育实践存在的“思辨缺乏”顽症的良方[1]。

一、专业教育思辨能力的培养

在崇尚自由与开放的大学课堂上,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思辨能力,展现出观点争鸣,已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特别是专业选修课改革关注的焦点。国外教育研究学者一直高度关注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理论框架模型研究包括“三维模型”[2]、“多元文化素养模型”[3]以及“四层学习身份模型”[4]等。这些模型的构建为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应用依据和理论指导。此外,学者围绕思辨能力是否能教以及如何教等问题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Pithers和Sode[5]分析英国高等教育在思辨能力培养方面的教育方法和成效,指出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者不仅应以思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而且还应贴合学生的兴趣和期望进行教学设计。

我国有关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思辨能力的培养普遍受到教育研究学界的重视。目前思辨能力培养主要在外语教学上体现,而针对非语言教育课程,如专业选修课,如何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方式,尚缺乏参考[6-7]。有必要结合专业选修课程的特点,探索适合理工科专业教学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二、主题式教学与研讨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将教学内容主题化,按照主题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情境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活动,从而进行探索性学习。使学生在独立自主、合作竞争的气氛中学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该模式在大学英语教育上的应用验证了其可以有效提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深受师生推崇[8]。

研讨式教学借鉴国外研讨会的交流方式,结合我国教育特色而开创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受到研究生教育的青睐[9-10 ]。首先,教师布置专题任务;其次,学生根据基本问题搜索资料,利用媒介对专题进行论述;然后,课程参与者(包括学生和教师)与报告人针对报告内容进行问答与交流;最后,教师进行专题点评。研讨式教学强调认知互动性,充分挖掘师生双方的潜能,最接近“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理想教育境界。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其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追踪科技前沿,掌控最热、最新的科学资讯,以备学生口味以及全方位的讨论角度。鉴于此,目前研讨式教学较少应用于本科教学。然而,将研讨式教学与主题式教学融合,应用于本科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教学,是激发学生思辨能力、加深专业知识理解与应用、提升专业热爱度的良好途径。

本文以“细胞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专业选修课的改革探索。“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该课程立足于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化工与制药为特色的研究型教学定位,将生物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有机结合,以“重能力、精专业、宽口径”为人才培养目标,为从事生物化工与制药领域研究与生产提供专业性高素质人才。课程以细胞培养技术为基础、以细胞生产应用为主线,以新品种培育和生物制品生产为目标搭建课程教学体系,应使学生熟悉了解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及最新进展,同时掌握细胞、组织、器官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组织工程技术、胚胎工程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关键技术。课程主要针对大三年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设置,该学生群体已具备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代谢工程、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等相关背景,没必要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重复阐述其他课程已讲解过的基础。那么该课程利用生物化工与生物制药前沿交叉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着重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素质,重视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通过主题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具有利用细胞工程基本原理和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以细胞工程的学习为钥匙,开启细胞工程应用于生物化工与制药领域的大门。

三、主题研讨教学的准备

根据“备学生、备教材、定核心、上下连”建构教学主题[ 11 ]。

研究学生的静态起点(学习活动前已具备的)和动态起点(学习过程产生的),教学设计时才能把期望目标和学生水平完美切合[ 12 ]。多角度把握学生的静态学习起点。研究教材,理清现行教材的编排特点与体系,细致研究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与各领域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和分布情况,推测学生可能具备的学习起点;与相关前置课程主讲教师沟通,询问同学已学知识点及掌握程度;设置开课测试或访谈,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起点。只有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确定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在静态起点的基础上,课堂中留意学生状态,及时更新学生的动态起点。上课期间巧妙观察,根据课堂气氛适当调整教学。如当提问很少学生响应,或者学生表情茫然时,问题设置的起点可能就高于大多学生的思维起点。可换之设置更有层次的问题讨论、或分解知识点、或打比方等,降低思维难度。此外,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状态,调整后续课堂的难度。

优化教学内容的处理与优化,以规划教学框架。教材内容是帮助学生实现多维发展目标的载体,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情境、经历或体验,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经历和体验将知识吸纳。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与重构。教科书的知识分布不一定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有必要对课本知识点进行解剖,将敲碎的知识点再整合成更适于某专业的教学逻辑。经精心重构的构架,能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效率。其次,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教学内容繁多,而课时有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舍弃和增加内容,以便更有效地形成教学主题。最后,确定教学核心,生成教学主题。没有核心的课堂如同一盘散沙,学生抓不住主线。教学核心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集中,让所学内容围绕核心进入学生的脑子里,而不是成为耳旁风。知识的分解、重构、取舍与重排过程,也是教师思考教学核心的过程。如在“植物组培”的教学中,从生活中组培现象讨论开始,分析技术优势,引入常见问题,探索解决措施,最后讨论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从而确定“组培技术应用与改良”为本节课程的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的提炼至关重要,其演绎离不开具体生动的话题进行铺陈。话题是连接主题与问题的纽带,是实现主题的途径,是导出问题的载体。建议选择富有情感体验的主话题,选择开放性的具有探究性的微话题。好的话题能够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交流、讨论和论证的平台,因此话题应与学生生活经验、思维发展水平贴近,提供可讨论或争辩的点。具备思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话题,是开启教学内容的钥匙,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新知识的探求欲。

教学策略的选择过程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差异化策略。在涉及争议性话题(如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试管婴儿技术等)的教学中,可选择辩论策略;在产品生产技术的教学中,可模拟项目开展过程,让学生以项目经理的身份,去构建整条生产线及辅助工艺段,从而支持教学主题的有效延展。

四、主题研讨教学的实施

(一)主题研究——课前

“主题”是主题式教学的核心,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是学习的主要对象。目前细胞工程备选主题包括:植物脱毒与快繁(人工种子)、干细胞工程(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组织工程、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工程(试管动物)、转基因技术(安全性、基因治疗、转基因生物反应器)、克隆技术(克隆动物、工程伦理学)等。

对教学班进一步分组,3~5人组成一学研组。教师为各组发布主题任务,不做任何学理的界定与评价。学研组将有1~2周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主题深入了解并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会,同学们对主题内容进行凝练与升华,总结出主题报告。该过程教师不定期参与,并随时为同学解惑。

(二)主题宣讲与讨论——课堂

在主题报告框架形成之时,学研小组将带着海报在课堂提前宣传即将开展的研讨会。

研讨会开展之时,学研小组报告人将以PPT或其它演示模式做主题报告,然后学研小组所有成员将与其它同学和任课教师进行辩论、交流和探讨。自由研讨充分展示同学的学术积累和思辨才智,是主题式研讨教学最精彩的环节。同学们可以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对知识细节进行探讨,以及提出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等,形式不限。任课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整个过程,并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补充。

(三)主题拓展——课堂及课后

教师进一步对主题教学内容进行LBL教学(基于讲授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和网络教学。LBL教学授课思路为:课堂讲授(原理讲解、适用性分析、案例演示、启发式教学)、项目解析、学生练习(课堂小测、小组讨论、课后作业)、作业点评。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将教与学交织起来,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网络教学法运用互联网对多种相关教学信息进行搜索、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运用网络将课件以及相关文字和视频材料等上传到班级群中,方便学生学习、巩固,以实现资源共享。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辅以合理的评价体系,从终结性评估向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估方式的转变也是“主题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本门专业选修课考核的重点是学生综合应用细胞工程知识的能力;考核方式及评估方法多样化、多元化;评估的目的是获取教学效果信息,改进教学方法,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过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法,平时成绩占比

60%~80%,彻底改变教师为考而教,學生为考而学,期末一次终结性考试定结论的模式。当然组成平时成绩的过程性考核由多项指标组成,建立了从课前调研,课堂学习讨论到课后作业的全过程考核体系。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评价,并将考核尽量分散,让学生关注每一节课堂、重视每一项课程任务,从全方面、多层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平時成绩具体组成如下:

平时成绩=主题报告30%+研讨会宣传5%+课堂互动20%+课程论文30%+测验与作业15%

期末的闭卷考试侧重能力测试,全部采用主观性试题,并设置理解型、应用型强的非标准答案综合性题目,考查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评价方法也实现多元化,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情况,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在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不同的评价,从而全面、客观地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思维和综合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比如,在主题报告与研讨会宣传环节,教师不再是唯一评价主体,每位同学都担当“裁判”角色,小组互评、组内互评等多种形式引入评价体系。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确保了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六、教学成效

专业选修课主题研讨式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各情境中进行探讨式学习,主体身份得以重视和发挥。在主体探讨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得以提出、剖析,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思路,这对“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深远。

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利用、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科学合理、紧跟发展前沿或贴近生活的主题,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斗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检索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得到改善。在交流、讨论、互动探究的过程中,其沟通和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在主题活动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

主题研讨课堂及课前课后时间沉沁于愉悦、开放、信任的气氛中,从而培养起了新型自由交流式师生关系。通过主题探讨、网络和教学辅助(课程中心、优秀作业展示)等过程大大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学者、裁判、教师、朋友等多重角色,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此外,所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在近年内得以体现。结合专业、贴近于工作岗位、直击生产实际问题的主题,能使学生更深刻形象地理解工作内容和要求,使学生今后能尽快融入工作情境、进入岗位角色,有目的性地运用专业知识去达成工作任务,解决工作难点。

参考文献

[1]曲卫国.缺乏的到底是思辨能力还是系统知识?——也谈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问题[J].中国外语,2015,12(1):60-66.

[2]Cal Durrant,Bill Green.Literacy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in school education:meeting the l (IT) eracy challenge? [J].Australian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2000,23(2):89.

[3]Bill Cope,Mary Kalantzis.Multiliteracies:Literacy learning and the design of social futures.2000,London:Routledge:Psychology Press.350.

[4]Allan Luke,Peter Freebody.Literacy as engaging with new forms of life:The four roles model[J].Literacy Lexicon,2003,42(5):51-66.

[5]Robert T Pithers,Rebecca Soden.Critical thinking in education:A review[J].Educational research,2000,42(3):237-249.

[6]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1,8(3):49-58.

[7]殷鸯.思辨能力培养的高校基础英语研究型课堂多模态构建系统[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8,38(10):88-92.

[8]梁爱民,陈艳,程伟.以需求为主导,以内容为依托ESP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学术英语》教学实验报告[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3):75-82.

[9]刘国福,李慧,张玘,等.研究生课程研讨式教学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37-38.

[10]陈景文,刘洁.研究生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55-57.

[12]姜孟.浅议课堂教学的教学主题建构——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6,39(4):121-124.

[13]陆建江.有效课堂:从把握学习起点开始[J].教学与管理,2010,(5):41-43.

Study on the "Theme-based Seminar" Teaching for Elective Courses

XIE Tong-hui,LIU Wen-bin,LI Yong-hong,LI De-fu,ZHANG Yong-kui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engineering,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5,China)

Abstract:Theme-based seminar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The article takes the elective course Cell Engineering in the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Sichu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matic discussion at three teaching stages-thematic research,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and theme development.A diversified and formative ability assessment system is suggested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s.Conclusively,the theme-based seminar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of elective courses to raise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cultivat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Key words:theme-based teaching;seminar-based teaching;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猜你喜欢

研讨式教学主题式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中国梦教育在伦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多元化研讨教学探索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浅析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