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狱学学科体系重新审视与构建探讨

2020-07-16徐欢

法制博览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

徐欢

[内容摘要]随着监狱学理论的发展,监狱学的学科体系已较为完备,但却缺少了监狱社会学的设立。然而无论从监狱学的研究范围还是从监狱这一特殊社会场域来看,监狱社会学的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监狱学的定义和现状着手,提出了监狱社会学设立的意义,并例举了监狱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以期对监狱社会学的设立以及监狱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监狱学;学科建设;监狱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9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20-0231-02

作者简介:徐欢(1987-),男,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社会工作师,讲师,主要研究:社会学和社会工作。

监狱学是研究监狱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惩罚与改造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社会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目前监狱学所研究的领域涵盖监狱法律、刑罚原理与执行、监狱的历史变迁、狱政管理、服刑人员教育、服刑人员劳动、服刑人员心理、监狱经济管理、监狱医疗卫生、监狱建筑和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保护等多方面内容。众多专家、学者在这些领域中对监狱学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使得监狱学建立了由监狱学基础理论、监狱法学、狱政管理学、教育改造学、矫正心理学、劳动管理学、狱内侦查学、监狱经济管理学、监狱人民警察管理学和监狱史学等分支学科构建的学科体系。这一学科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较为完整,但从监狱学的含义去看,其本质是研究监狱这一特殊社会下的刑罚执行现象,而监狱学的研究中,无论是其研究领域还是分支学科都缺少了对于监狱社会现象研究的内容一一监狱社会学的身影,这无疑是监狱学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短板,也是监狱学学科体系不完整的体现。

一、监狱社会学的含义及意义

(一)监狱社会学的含义

监狱社会学是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监狱这一微观社会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以发现监狱环境下刑罚执行中的潜在规律和特殊文化的学科。监狱社会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特点是运用了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但作为监狱学的分支而不是社会学的分支,监狱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不仅应包含对于监狱社会现状的描述和规律的总结,更应该包含制度下的监狱和现实中的监狱的比较研究,自下而上的反馈监狱的刑罚执行状况,以期将监狱工作实践中的不足抽象为具体问题,并运用社会学的理论给予解释,也为监狱学其他分支学科对监狱问题的研究提供真实的研究资料。

(二)监狱社会学设立的意义

1.监狱社会学的设立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监狱学的理论发展离不开实践的检验,而监狱社会学通过社会调查方法在监狱中的运用,可以较为客观的反映监狱刑罚执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再通过数据分析和典型个案访谈的总结,发现监狱社会内的一些潜在规律和共性问题,将监狱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抽象化、理论化,从而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转化。

2.监狱社会学的设立符合监狱管理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

随着监狱朝着人性化、社会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监狱社会学中的社会学调查方法的运用可以较为客观的搜集服刑人员的服刑感受和监狱人民警察的一线工作感受,并通过大量访谈资料的搜集归纳出“一般性”感受以及共性的问题,以便监狱工作更好的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并最终促进监狱事业的发展。

3.监狱社会学的设立有利于监狱人才的培养

监狱学的建设也是培养监狱后备人才、提升监狱人民警察业务水平的教学培训需要。监狱社会学的设立可以在课程培训中培养监狱人才的专业观察能力、社会学想象力并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学术研究能力,同时大量案例以及实务内容的教学也容易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监狱学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高监狱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监狱社会学的研究方向

(一)监狱社会研究

监狱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场域,可以看作一个微型社会,从社会学的三大理论流派一一功能学派、互动学派和冲突学派的观点分别进行研究和解读,形成不同的研究方向。

1.从功能学派的观点看,主要研究监狱内的机构和个人职务的功能,也包括监狱作为整体对于社会的功能。比如:监狱的组织架构是怎么样的?监狱社会是如何维持自身运转的?监狱中各机构或职务发挥着哪些功能?如何充分发挥监狱的积极功能,又如何减小监狱的消极功能?

2.从互动学派的观点看,主要研究监狱内的机构和个人的互动模式。比如:监狱内民警与服刑人员、服刑人员间以及服刑人员与外界的互动模式是怎样的?服刑人员的基本需要是如何在这些互动过程中得到满足的?这些互动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监狱中有哪些互动的仪式或符号?这些仪式和符号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等等。

3.从冲突学派的观点看,主要研究监狱中的机构间以及个人间的冲突和竞争问题。比如对于服刑人员的监管教育工作和劳动改造工作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各监区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监区和警区之间、民警与民警之间、民警与服刑人员之间、服刑人员与服刑人员之间是否存在竞争?这些竞争和冲突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些竞争和冲突促进了监狱工作的进步还是带来了阻碍?

(二)监狱行刑的效果研究

监狱行刑的效果主要指监狱对服刑人员的惩罚效果和教育矫正效果,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包括:惩罚和教育的措施、明文规定的措施之外的惩罚和教育措施(比如监狱环境和群体氛围的影响),这些惩罚和矫正措施的效果如何?监禁的痛苦研究等等。

(三)监狱中人的研究

1.服刑人员的研究

(1)服刑人员的人口统计学研究。主要是了解和描述服刑人员的构成特征,例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犯罪历史、犯罪类型等等,并对占比较大的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解释。

(2)服刑人员在监狱的生活模式研究。主要是了解服刑人员从进入监狱,从“入监队”到监区再到刑满释放的一般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物理环境的改变,也包括心理感受的变化,需要对大量服刑人员进行调研形成一般性的归纳。另外服刑人员在监狱中不同阶段下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一年中不同时间阶段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作息有什么特征?服刑人员又是如何调整的?哪些时段容易出现集体性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服刑人员监狱的生活模式研究。

(3)监狱适应研究。主要研究服刑人员适应监狱环境的基本模式,特别是要研究监狱化人格问题、监狱内的人际关系问题(服刑人员之间的关系、与监狱民警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服刑人员的监狱适应模式与问题(特别是女犯、长刑犯、累犯等典型对象的适应模式)。另外服刑人员适应监狱文化的过程和服刑人员中的亚文化也是监狱适应的重要表现形式,值得深入研究。

(四)監狱工作人员研究

监狱的工作人员在我国主要包含监狱人民警察、工人、外来司机或技术人员等等,其中监狱人民警察作为占绝对多数的工作人员也是监狱学研究的主要群体。对监狱民警的研究包括监狱人民警察的人口学统计、监狱人民警察的职责分类与职业发展以及监狱民警的工作适应性问题和职业倦怠问题。

三、开展监狱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监狱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应当切实遵循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并且依照监狱的具体情况,客观恰当地使用。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指借助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在监狱社会学研究中,可以利用量表和问卷、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二)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是指通过对单个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深入跟踪调查,研究其心理行为的纵向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方法。

(三)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人员通过自己的感官或者借助工具直接去观察研究对象,收集资料的方法。观察法需尽量保证观察记录的结果是观察对象在环境中的自然反应。我国早在上世纪的30年代,就开始了监狱社会学的观察研究,当时犯罪学家严景耀就曾经到北平第一监狱当志愿“服刑人员”对服刑人员进行参与式观察。

(四)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控制情境和变量研究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在监狱封闭环境中使用要比普通社会情境更容易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更准确的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四、结语

随着监狱学理论的发展以及监狱学学科建设的完善,监狱社会学一定会成为监狱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为监狱学的其他学科拓宽研究思路、提供研究素材,更能为监狱人才的培养和监狱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