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掌侧和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2020-07-16朱新雷
朱新雷
河南镇平县人民医院骨科 镇平 474250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受高能量损伤的年轻患者,以及骨质疏松老年患者[1-2]。切开复位内固定为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常用术式。选取2016-11—2018-12间我院收治的9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4例患者的纳入标准:(1)均经X线检查明确诊断。(2)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3)随访时间≥1a。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及合并神经损伤。(4)凝血功能障碍、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A3 型12例,B2型 10例,C2型 34例,C3型 38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0~69岁,平均38.57岁。交通事故伤16例,高处坠落伤9例,跌伤22例。观察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19~70岁,平均39.24岁。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7例,跌伤23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均获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臂丛阻滞麻醉,患肢上止血带,实施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1)观察组经掌侧入路:取桡动脉与桡侧腕屈肌腱间行6 cm纵切口,逐层切开,桡动脉牵向桡侧,桡侧腕屈肌、正中神经牵向尺侧,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端。清除断端内的软组织和血肿,实施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显示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关节面平整满意后,细克氏针临时固定,骨缺损处植骨。置入锁定钢板螺钉固定。再次透视,确认钢板位置、螺钉长度合适,将细克氏针拔除,修复旋前方肌。松止血带,止血,逐层缝合切口。(2)对照组采用背侧入路:沿桡骨纵轴自腕背侧向近端做6 cm切口。由桡侧腕短伸肌与拇长伸肌间进入骨折端。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1)术前、术后的尺偏角、掌倾角。(2)术后1 a依据Mcbridgi评分标准[3]对腕关节疼痛、活动度、功能、握力进行评定:>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差。(3)术后并发症。
2 结果
2.1尺偏角、掌倾角2组患者术后的尺偏角、掌倾角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
2.2关节功能2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n(%),分]
2.3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该部位系密质骨与松质骨的交界处,一旦外伤容易发生骨折[4]。若为关节面移位>2 mm的粉碎性骨折,或桡骨缩短>5 mm,尺偏角、掌倾角均超出正常范围(21°~25°、10°~15°)[5]则为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存在畸形愈合、手指僵硬、Sudeck骨萎缩等并发症,故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6]。锁定钢板内固定为常用术式,但手术入路尚未达成共识[7]。
背侧入路需切开关节囊,易引起关节囊挛缩,影响腕关节屈曲功能;加之背侧为应力侧,易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同时,钢板放置于伸肌腱下方,影响伸肌肌腱滑动,易引起肌腱磨损,甚至断裂。与背侧入路比较,掌侧入路的主要优势有:(1)仅切开旋前方肌,由肌间隙进入术区,可避免钢板对肌腱的磨损,降低伸肌肌腱炎的发生概率。(2)掌侧为张力侧,有助于牢固固定和避免内固定物松动。(3)掌倾角的存在可防止螺钉置入关节间隙,避免因桡动脉、正中神经损伤所导致的并发症[8-9]。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9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两种入路手术均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而且关节优良率无显著差异。但掌侧入路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背侧入路。充分表明了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效果和安全性。需注意,掌侧入路的术野显露欠佳,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应依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术者的经验个体化予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