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融入高考试题(一):数学美
2020-07-16李双双
李双双
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强调“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在高考试题命题上,提出了“融入数学文化”的命题要求.因此,加强对数学文化的考查,将是新课程高考评价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在高考试题中呈现“数学美”相关的试题,是将数学文化融入高考试题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同学们,一起来感受吧.
典型试题分析
例1 (2019年高考全国卷第4题)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 cm,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 cm,则其身高可能是( )
A.165 cm B.175 cm C.185 cm D.190 cm
图1
小知识
【解法1】 运用生物学知识,根据腿长进行估算.
首先估计肚脐到骼骨的距离,大约1 cm;足的高度,就是躁骨最下端到足底的距离,大约3 cm.这样,可以估算出肚脐到足底的长度大约为109 cm,再计算出头顶至肚脐的长度约为109×0.618≈67.4(cm),所以,估算出该人身高为176.4 cm,选择答案B.
小知识
什么是“腿长”?腿长是指髂骨(位于腰部下面腹部两侧的骨)到足底的高度,再减去足的高度.
【解法2】 利用不等式模型,求出身高的取值范围.
①已知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 cm,由于头顶至咽喉的长度小于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如果把26 cm 当作头顶至咽喉的长度来计算,所得到的身高也就超过了实际身高.先计算出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为,这样,头顶至肚脐的长度约为68.1 cm,再计算出肚脐到足底的长度为,从而得到身高为68.1+110.2=178.3(cm).因此,实际身高小于178.3 cm.
②再用腿长估算.由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大于腿长,如果我们把105 cm 当作肚脐至足底的长度来计算,所得到的身高也就小于实际身高.先计算出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为105×0.618≈64.9(cm),从而得到身高为105+64.9=169.9(cm).因此,实际身高大于169.9cm.
由①②可知,身高在区间(169.9,178.3)内,满足条件的只有选项B.
解题回顾
对于解法1,很多同学并不知道“腿长”的概念,无法利用腿长进行估算.那么,在本例中,我们能不能利用“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 cm”去估算“头顶至咽喉的长度”呢?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咽喉是人的第二性征,男女有别!本题只是告诉我们“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 cm,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 cm”,要求其身高,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某人”是男还是女.如果利用“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 cm”去估算“头顶至咽喉的长度”,并通过计算估算出身高,就会导致所得结果的不确定性.
我就曾经以班上一名身高175 cm 左右的、帅气的男生为例进行了估算,他的咽喉到脖子下端的长度为5cm,这样,就得到他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为21 cm,计算出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为,这样,头顶至肚脐的长度约为55 cm,再计算出肚脐到足底的长度为,从而得到该男生的估算身高仅仅为55+89=144(cm),与实际身高175 cm相差很大.
这也是导致本题失分严重(得分率仅为20%)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很多考生并不知道腿长的概念,无法利用腿长来进行估算.可见,这道高考题,也体现了新高考强化学科综合、考查全面学科素养的命题思路.
对于解法2,就是要借助于“不等式”这一数学模型来求解.在本题中,由于命题者故意给出与题干中两个所给黄金分割比不相吻合的条件,同学们需要寻找相应的数学模型来求解问题.在分析问题时,应当由所给的数据与两个黄金分割比不对应,由“等量关系”联想到“不等关系”,最终通过“不等式”来解决问题.
例2 (2019年高考北京理科卷第8题)数学中有许多形状优美、寓意美好的曲线,曲线C:x2+y2=1+|x|y就是其中之一(如图2).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曲线C恰好经过6个整点(即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
②曲线C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 2;
③曲线C所围成的“心形”区域的面积小于3.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图2
本题以“心形线”这一优美图形为背景,设计了一道非教材内容所学习的曲线试题,考查同学们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①由x2+y2=1+|x|y,得y2-|x|y+x2-1=0,这是一个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要使该方程有解,则根的判别式Δ=(|x|)2-4(x2-1)≥0,解得,所以x可取的整数有0,-1,1.同理,由x2+y2=1+|x|y,得|x|2-y|x|+y2-1=0,这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要使该方程有解,则根的判别式Δ=y2-4(y2-1)≥0,解得,所以y可取的整数有0,-1,1.把上述所得的x,y的值代入曲线C的方程进行验证,得到曲线C:x2+y2=1+|x|y恰好经过(0,1),(0,-1),(1,0),(1,1),(-1,0),(-1,1),共6 个整点,结论①正确.
②因为对任意实数x,y,都有,所以x2+y2=1+,解得x2+y2≤2,即,所以曲线C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 2.结论②正确.
③如图3所示,图中A,B,C,D的坐标分别为A(0,-1),B(1,0),C(1,1),D(0,1),所以四边形ABCD的面积,所以“心形”区域的面积大于2SABCD,即“心形”区域的面积大于3,结论③错误.
综上,选C.
图3
解题回顾
对于结论①,首先要确定变量x,y的取值范围,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来确定,还可以将曲线C的方程进行变式来解决,如由x2+y2=1+|x|y,得,即,因为,所以,解得,所以x可取的整数有0,-1,1.再把x分别取0,-1,1,代入曲线C的方程得到曲线C:x2+y2=1+|x|y恰好经过(0,1),(0,-1),(1,0),(1,1),(-1,0),(-1,1),共6个整点,结论①正确.
对于结论②,由于要判断“曲线C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这一命题是否正确,因此,也就需要判断:对于曲线C上任意一点P(x,y),不等式是否成立?也就要由曲线C的方程去确定x2+y2的取值范围,利用基本不等式2xy≤x2+y2即可.
对于结论③,相对简单一些,可以借助于图形,曲线C所围成的“心形”区域的面积与3的大小关系.
解题策略总结
1.认真审题,实现数学抽象
第一步,正确审题.审题时,从试题所给的文字语言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确定解题方向.例1中,抽象出最美人体所满足的两个黄金分割比,即“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与“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再分析所给的条件,明确题目给出了“腿长”与“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并非两个黄金分割比所对应的长度,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2.逻辑推理,分析解题策略
第二步,确定解题策略.对于例1,既可以利用腿长进行估算(注意:不能利用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进行估算,因为这是第二性征),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讨论数量的大小关系,分析解决问题可能途径.对于例2,根据所要判断的结论,去分析解题策略,如对于结论②,由题目要判断“曲线C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 2”是否正确,通过逻辑推理,转化成求x2+y2的取值范围.
3.借助模型,正确求解问题
第三步,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如例1,利用不等式模型来得到该人身高的范围,从而得到答案.又如例2 中的结论①,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来确定x,y的取值范围,也可以将曲线C的方程进行变形,得到x的范围;对于结论②,利用“基本不等式”这一重要的数学模型,得到相应结论.
牛刀小试(原创题)
(多选题)图4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它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它是由4 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ED,△BFA,△CGB和△DHC)与中间的小正方形EFGH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ABCD(如图5).设DE=a,AE=b,AD=c,且0 <b≤a<c.关于这幅弦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利用这幅弦图可以证明勾股定理a2+b2=c2
B.利用这幅弦图可以证明基本不等式a2+b2≥2ab
C.若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的面积分别是1和,则
D.若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的面积分别是1和,则
图4
图5
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