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贺绿汀钢琴作品《摇篮曲》曲式结构分析

2020-07-16马晓丹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1期
关键词:贺绿汀摇篮曲曲式

马晓丹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贺绿汀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作曲家、乐理学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的音乐类型多种多样,题材不限,而且尤以我国的民族音乐见长,他创作的曲目具有那个年代人性格中鲜明的特点:曲式结构眼睛,音乐的推进具有一定逻辑性,对于推动我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了巨大的助力,贺绿汀先生一生创作出了六首有名的钢琴作品,其中的《摇篮曲》作为一首在1934年完成的钢琴小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一、贺绿汀先生的经历和《摇篮曲》创作背景

贺绿汀(生于1903年7月,卒于1999年4月),湖南邵阳县人,邵东县九龙岭镇新庵堂村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是我国在上世纪中闻名于世界的作曲家、乐理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价。在1924年时进入厂商的岳云学校艺术学校专攻钢琴、小提琴、民族乐器以及乐理知识的学习,到了1931年春贺绿汀先生进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的院校进行学习,曾经在跟随黄自学习作曲的相关理论,从查哈罗夫、阿克萨可夫处学习钢琴课程。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为我国音乐教育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作品,二十四首合唱曲目,近百首的歌曲,六首钢琴曲和六首管弦乐曲,为十多部电影进行过配乐和主题曲的创作,还出版了一部《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在上世纪贺绿汀是中国新音乐开拓的实践者和先驱,他将欧洲古典音乐的技法与我国的传统音乐进行了有机融合,创造出独属于他本人,淳朴大气的音乐风格。

贺绿汀先生的《摇篮曲》创作于1934年,主要是利用西方有着悠久历史的“摇篮曲”作为音乐的载体,融合进民族音乐以五声音调来谱写,在五声音调与功能性和声结合的基础上进行了音乐尝试,写出了一种优美、温馨、安详、柔和的音乐。由于《摇篮曲》本身的旋律非常动听,本身又具有相对完整的旋律部分,因此后来的作曲家将其改编成大提琴独奏版本,要知道《摇篮曲》完成之前正式日本大肆侵略中国的时期,贺绿汀老先生在作品中注入了很多人文关爱,不仅表达了母亲对自己孩子无私的爱,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祖国母亲炽热的爱,以及对于民族光明未来抱持的坚定信心。

《摇篮曲》的基本结构主要是采用西方的有再现的三部曲式,曲目的结尾处有一个尾声推进高潮。

?

二、单三部曲式与再现单三部曲式

(一)单三部曲式的特点及分类

1、单三部曲式的特点

单三部曲式指的是分三个阶段来进行音乐表达,每个阶段的结构和规模都相当于一个单一的曲式,所以整体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有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曲段落形成,这种形式形成于17~18世纪之间的民俗音乐中,在音乐的应用方面十分广泛。

单三部曲式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没有固定的标准,整体编写曲目都相对自由,比如在作曲的第一部分可以出现突破方整性,中断也可长可短,如果戏剧性要求较强甚至可以进行超大规模的拓展和铺陈,篇幅的对比以及整体戏剧规模的扩大也不会对整个乐曲有什么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中断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段落,能够在乐曲中达到一种从容的平衡结构,单三部曲式本身涵盖和表现范围就比较广阔,因此结构弹性也比较大[1]。

2、单三部曲式的分类

单三部曲式又细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再现单三部曲式、并列单三部曲和多体(变体)单三部曲式。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不论是单二还是单三形式在分类之中都有并列和再现的区分,但是在西方音乐体系中单二部曲式之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并列组合原则以及并列类型,而三部曲式之中则是再现组合原则和再现类型比较重要。

(二)再现单三部曲式

再现单三部曲式是三个部分组成,而第三个部分的曲式是第一个部分曲式的再现,因此的结构应该是:ABA格式。在表达形式上中间一段的曲式必须与第一、第三段曲式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有要求和前后两段有调性上的共同性,不能完全独立于整个乐曲之外,从而保证整首曲目的完整性。

1、再现单三部曲式特点

再现单三部曲式的形式是由再现单二部曲式经过演变而来的,但是由于再现单三部曲式终端部分要比再现单二部曲式的对比形式具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因此再现段落也能够比再现单二部曲式更加从容,因此在越来越多的乐曲谱写形式中再现单三部曲式正在取代再现单二部曲式成为现在小型曲式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广泛应用到的曲式之一。

再现单三部曲式中的再现部分又分为完全再现、变化再现以及综合动力再现等等一系列的再现行驶,根据乐曲编写的不同需求,有时候还会出现全再现或者半再现的情况[2]。

2、再现单三部曲式的中段特点

再现单三部曲式的中段按照使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引申对比材料、对比并置材料、综合性材料。

贺绿汀先生的《摇篮曲》属于对比中断的再现单三部曲式,对比中断材料的再现单三部曲式具有的特色:中段具有相对独立的新主题抒发,其中的音乐素材也是使用了新材料,在中段的音乐诠释之中具有比较清晰的表述,同时中段段落中又能够加入一些不稳定的新元素(比如和声、调性、节奏或者结构的裱花),这种类型在歌曲或者舞曲中运用的比较常见,但是在单三部曲式的音乐作品中相对少见。

三、《摇篮曲》曲式结构分析

《摇篮曲》曲式结构属于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主要构成是以A+B+A+结尾组成。第一部分的A区段主要由a+b的两种乐句形成,a乐句有14个小节组成,b乐句由13个小节组成,A部分一共27个小节。这一段主要描述了母亲对于置身于摇篮之中婴儿的喜爱,展示出了轻拍婴儿以及哼唱小曲哄婴儿睡觉的场景,呈现出一副安详温馨的画面。而第二部分的B乐段则是由c+d+e三个乐句组成的,其中c乐句包含6小节,d乐句包含8小节,e乐句包含7小节,中段部分一共21个小节。这一段音乐主要是从寂静转到不安,描绘出熟睡中的孩子被屋外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雨声惊醒的场景,整个音乐的情绪转为躁动不安,音乐呈现出一种紧张的气氛。第三部分是A乐段的完整再现,同样由a+b的两种乐句形成,a乐句有14个小节组成,b乐句由13个小节组成,一共27个小节组成。但是情绪与第一部分不同,主要是描绘了风歇雨止之后孩子在母亲青城哼唱中再次进入梦乡的场景,反映出出母亲的慈爱和柔美。此外尾声部分还有9个小节的乐句,主要是以低音区的音符谱写为主,描绘出在母亲安抚下婴儿安然入睡的场景。整首《摇篮曲》基调都比较缓慢,第二部分B乐段和其他两段相比在力度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变化,但是整体的节奏还是保持不变的。

(一)第一乐段的曲式结构分析

前面提到了A乐段由a、b两个乐句组成,两个乐句均是2+4+8的乐句结构,主要以和声织体形成的三声部为主,高音抒情,作为整个乐段的主旋律存在;中音采取了双音切分节奏的方式达到与高音旋律遥相呼应的目的,增加了合身的丰富性;低声则分解了和旋的伴奏,推进乐曲行进[3]。

(二)第二乐段的曲式结构分析

前文全面解析时提到B乐段主要由c+d+e三个乐句组成,这一段相对独立,在感情色彩上和A乐段也有明显的区别,中段部分更是整首曲目的高潮部分,在力度和表现力方面都民心加强,使整首乐曲更加鲜明立体,其中c乐句以低声为主,但是旋律却是模仿高声进行,声音之间达到互相衬托的作用;d乐句则是表现出既紧张又有些朦胧而意识不清的曲调;e区段主要是将整个乐段的核心推动并达到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其中45小节更是呈现出了五度关系模进状态,表现出熟睡中的孩子被风雨声惊醒之后的急躁和情绪由安详到激烈的过程,将整首乐曲推向高潮[4]。

(三)再现乐段和尾声的曲式结构分析

第三部分完全是第一部分乐段的再现。

尾声部分共有九个小节,虽然这九个小节还具有A乐段中的部分主题动机,但是实际上不具备完整的乐段部分,主要作用就是结束曲目,进行收尾工作。

结 语

贺绿汀先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内涵非常丰富,曲调融合非常精细,创作中不但有西方音乐的特点,又能突破传统的音乐模式加入中华民族的特色,充满了民族韵味,研究他的作品能够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贺绿汀摇篮曲曲式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豌豆贩卖机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歌剧《贺绿汀》剧照
摇篮曲
贺绿汀民族音乐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摇篮曲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
贺绿汀纪念活动在上海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