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分析

2020-07-15丘天雄王超平姜景尧

中外医疗 2020年13期
关键词:肩袖损伤临床疗效

丘天雄 王超平 姜景尧

[摘要] 目的 比较单排双排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差异,为今后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1 月—2018 年2 月该院收治肩袖损伤患者8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双排锚钉修补,对照组采用肩关节镜单排锚钉修补。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UCLA评分以及术后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UCLA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UCLA 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UCL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3.86±5.30)分 vs (29.31±4.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3,P<0.05)。观察组术后再撕裂发生率为2.38%,对照组术后再撕裂发生率为9.5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8,P<0.05) 。结论 肩关节镜双排锚钉修补能够有效降低肩袖损伤患者再撕裂发生风险,改善肩关节功能。

[关键词] 肩袖损伤;双排锚钉;肩关节镜;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difference between single-row and double-row anchors in treating rotator cuff injur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treatment plan. 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ies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which were divided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paired with shoulder arthroscopy double row anchor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paired with shoulder arthroscope single row anchors. The UCLA scor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and the incidence of re-tear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CLA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surgery(P>0.05). At 1 year after operation, the UCL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ery, and the UCLA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33.86±5.30) points vs (29.31±4.75) point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5.103, 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tea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38%,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tear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9.5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788, P<0.05). Conclusion Shoulder arthroscopy double row anchor repai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re-tear in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and improve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Key words] Rotator cuff injury; Double row anchor; Shoulder arthroscopy; Clinical effect

肩關节疼痛的成因有很多,包括颈椎退化、肩关节软组织发炎、肩关节肌腱钙化、冷冻肩、旋转肌肌腱断裂、肩峰锁骨关节退化、肩关节不稳定,甚至神经压迫等。若肩关节的结构正常,大部分疼痛是来自于暂时性的功能减损,此时复健伸展运动与肌肉训练,大部分可以帮助恢复正常功能[1]。但若是有退化性或外伤性的结构异常,往往复健运动效果不佳,无法恢复原来的功能,会持续疼痛无力,影响日常生活。旋转肌、其他软组织与骨头一起,在肩关节的活动时,负责产生不同角度的力量与稳定度,是肩关节的重要组成因子。但常因为年龄的关系造成退化性断裂(一般>60岁的患者有四成断裂),或过度使用与车祸跌倒等外伤,造成外伤性断裂。一旦旋转肌断裂,往往会造成肩关节麻痛、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2]。关于旋转肌肌腱断裂的治疗,重点在于如何利用手术的方式,恢复原来的解剖构造,提供足够的稳定度与良好的环境以利肌腱与骨头生长。手术的目的,在于将断裂的肌腱靠近,减少与原始解剖位置的偏移,使用锚钉固定,达到足够的强度与稳定的结构[3]。该研究随机选择2016年1 月—2018 年2 月医院收治肩袖损伤患者84 例,对比单排双排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差异,为今后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医院收治肩袖损伤患者84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7 例、女15 例; 年龄22~78 岁,平均(51.85±3.79) 岁。对照组男29 例、 女13 例; 年龄23~79 岁, 平均(52.23±3.63)岁。主要症状:肩关节疼痛(其特征为夜间疼痛)、肌肉萎缩、肩膀外展无力、摩擦出声(尤其将手臂举高超过头顶时)及活动受限。该研究的资料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均经医院人体试验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过X线、MRI及临床体格检测确诊患者有存在肩袖损伤的情况;②手术前有按照要求向患方说明手术治疗方式,患者于手术前完成同意书填写。排除标准: ① 合并神经损伤者;② 既往肩关节撕裂者。

1.2  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静脉全身麻醉,患侧肩关节外展范围达到40~70°之间, 对患肢采用3~5 kg重量的皮牵引方法进行牵引。按要求准备好器械,组装好关节镜器械,采用肩关节后侧、外侧及前侧3个小切口,长度各1 cm左右。

观察组手术步骤如下:在肩关节镜下切除滑囊,敞开并使撕裂的肩袖充分暴露于手术视野中;术中对肩锁关节和肩峰进行检查:如在术中发现有骨赘,应用球磨钻将发现的骨赘充分切除,同时需要对肩袖部位进行合理的松解,达到最好功能状态,为使大结节的鼓面新鲜化,使卷袖的缝合更理想,应充分应用好磨钻和刨刀,在做好大结节的定位后,下一步是锚钉的置入,根据实际裂口大小进行合理的操作,在关节镜下进行缝线,部位选择在肩袖破裂的近端0.5~1.0 cm左右进行锚钉缝线,并使缝线收紧。接着是外排锚钉的置入,定位合适的外排锚钉置入位置,鼓锤在轴杆后端进行敲击,使锚钉在大结节中充分置入,然后利用扳机进行扳动进一步置入,做好相关的固定。最后是做好锚钉的植入。

该研究的对照组应用肩关节镜对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单排锚钉固定处理,手术操作方式同观察组。

术后需依手术方式及个人状况执行的复健运动,如下:①手部抓握运动:患肢手指如同握拳,一缩一放执行抓握运动,每次动作建议 3~5 s,手的屈曲与伸展,其目的在训练手部肌力及血液回流,减轻术后肿胀。②钟摆运动:身体站立两肩放松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身体微向前倾,缓慢旋转肩部,旋转的速度要以自己所能忍耐的为限。若运动后局部有红肿或灼热感,可使用冰敷,注意不可弄湿手术伤口或直接将冰块放于手术伤口上。

1.3  观察指标

①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量表( UCLA)评价手术前及术后1年的肩关节功能,总分为35分。优34~35分,良29~33分,差<29分[4]。②再撕裂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再撕裂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问卷收集后,经编码输入电脑,并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肩关节功能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UCLA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UCLA 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UCL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再撕裂发生情况

观察组出现术后再撕裂1例,发生率为2.38%;对照组出现术后再撕裂4例,发生率为9.5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8,P<0.05) 。

3  讨论

肩袖是围绕肩关节的一组肌肉和肌腱,包含4条肌肉,医学上或称为肩旋转肌,可让上臂骨头保持在肩部的浅窝内,并让肩膀做出各种的动作。当这群肌肉受伤,就可称为肩袖损伤或肩旋转肌受伤,就会出现肩膀疼痛或肩部感到无力感,当碰触到受伤的患处,这种疼痛往往会恶化。肩袖损伤若未妥善治疗与处理,可能造成肌腱破裂、滑液囊炎,以及退化性肩关节炎等肌腱相关的疾病。目前旋转肌肌腱断裂修补方式分成单排修补或双排缝合桥接式修补。传统的修补方式是单排修补,韧带在骨头上属于点状固定,但在真正的人体,肌腱与骨头的接触是一个面,因此,近年旋转肌肌腱断裂来强度比较高的作法,是在肱骨内侧的锚钉之外,在外侧增加使用桥接式修补专用的锚钉,达到双排修补,产生面状固定的效果[5]。Bhatia DN等[6]从 2006 年 2 月—2010 年 6 月年,收集在 55 岁以下罹患旋转肌韧带断裂,接受肩关节镜修复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研究,总共收集了46例患者进行了评估,MRI影像追踪显示,在单排修补有 9 例患者有明显不连续讯号,占36%,高于雙排修补的患者(3 例患者有明显不连续讯号,占14%)(P <0.05),研究的结论显示,双排修补方式旋转肌韧带的完整性明显优于单排修补。

UCLA评分越高代表肩关节恢复情况越好。该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UCLA 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UCL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3.86±5.30)分 vs(29.31±4.75)分](P<0.05)。表明双排修补术后的肩关节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单排修补术,与郑鸿等[7]研究结果类似,其在文献中报道,术后1年双排修补患者的UCLA 评分为(34.13±5.30)分,明显高于单排修补的(29.05±4.31)分。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再撕裂。裴杰等[8]学者通过对83例患者的12个月的随访,发现双排修补的术后再撕裂明显低于单排修补,预后良好。该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2个月,观察组术后再撕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这是由于双排修补可以在肌腱与骨头附着部分提供有效的压迫,减少其中的距离,减少影响肌腱愈合的关节液流通到肌腱与骨头附着处,提供足够的稳定度与强度。一般若只有小部分(< 12 mm)的旋转肌肌腱破裂,可考虑使用单排修补即足够。若是较大的破裂或是肌腱本身品质不好,可能就要采取双排修补。但仍要注意的是,旋转肌肌腱修补的成功与否,除了修补强度以外,适当的保护,良好的复健,与避免不良的愈合环境(抽烟等)也都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9-10]。

猜你喜欢

肩袖损伤临床疗效
快速康复理念用于肩袖损伤围术期护理和术后功能恢复中对患者的影响
浅谈对肩袖损伤者修复后的康复护理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及钙化性肌腱炎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