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软件在轨道客车K值试验数据实时分析中的应用
2020-07-15王云霄王常宇于会龙
王云霄 王常宇 于会龙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中心基础研发部 吉林 长春 130000)
1 轨道客车K值试验概述
K值是表示轨道客车隔热性能的传热系数,数值上等于车内外空气温度相差1 K时单位面积车体隔热壁所传递的热流[1]。目前,轨道客车K值试验的执行标准主要有TB/T 1674—1993、UIC 553-1:2005、EN 14750-2:2006等。在上述标准中,K值的计算公式可归纳为
式中:P是车内加热功率;A为参与计算的传热面积;Tim为车内空气平均温度;Tem为车外空气平均温度。
上述标准中均规定了参与计算K值的所有变量需要满足的要求,主要有如下3点:
(1)数值性要求。要求Tem或Tim-Tem应介于一定数值区间。
(2)稳定性要求。要求P、Tim、Tem在规定时长内满足稳定性判据。
(3)均匀性要求。要求参与计算Tim或Tem的所有温度测点中,其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温差)不大于规定值。
根据试验经验,只要控制得当,数值性、稳定性以及均匀性(车外)要求不难达到。然而在试验过程中,只能通过移动电加热器的位置来调节车内空气温度的均匀性。电加热器改变位置后必然会影响新位置周围空气的温度,导致车内空气温度出现“此起彼伏”的现象,调节不当时难以控制车内温度均匀性。因此,K值试验的难点在于车内温度均匀性要求的满足。
2 现有数据采集软件的不足
图1所示为现有数据采集软件的运行界面。图中左(右)侧区域展示了所有车内(外)空气温度测点的数值、平均值和温差值,同时使用红蓝双色标出最高和最低温度值。
试验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软件存在如下几点不足:
(1)只能按温度通道编号的顺序展示温度数据,不能反映各温度测点在车内的实际位置。
(2)只用红蓝双色标记出了最高和最低温度两个数值,无法通过颜色展示其余温度测点数值的高低,不利于全局掌握温度分布。
(3)只能展示实时的温度数据,无法对比调整电加热器位置前后温度分布的变化趋势,不利于对比调整效果。
(4)不能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 Excel条件格式在试验中的应用
为了弥补当前软件的上述不足,结合某车辆的K值试验,使用Excel软件的部分功能增强试验数据的实时分析。
3.1 数据表格的结构
原始数据为Excel文件格式,每分钟记录一组数据。表格各列分别为:测试日期、测试时间、车内温度通道-XXX、车外温度通道-XXX、加热功率、隔热面积和传热系数K。
为了便于分析数据,将原始数据复制至新建的Excel文件中,并根据前文所述K值试验数据的数值性、稳定性和均匀性的要求,新增如下列:数据序号、测试日期、测试时间、车外平均温度、车外温差、车内平均温度、车内温差、车内功率、车内外平均温度差、面积、K值。以上各列数据,完整地包括了K值试验所需的全部分析数据,如图2所示。其中数据序号与它所在行的序号一致,便于后续引用。
图2 数据表格的结构
3.2 车内温度数值的展示
根据试验大纲,应按照图3所示在车内布置若干温度测点。分析数据时,将车内各温度测点的相对位置标记在Excel表格中(共18列5行),如图4所示。
图3 车内温度测点布置
图4 温度测点相对位置
在图4所示区域(即图例区域)下方,同样建立18列5行的区域,用于展示图例区域所示的各点温度。同时在新建区域的右侧,建立3列5行的区域,用于显示数据序号、测试时间以及车内温差,如图5所示。
图5 温度测点相对位置及数值
以图5为例说明温度测点的展示方法。
(1)在W13:W17区域填写数值“50”,表示为应显示数据文件中第50行对应的数值。
(2)在X13单元格中使用VLOOKUP函数自动填写第50行对应的时刻。VLOOKUP是一个纵向查找函数,语法为:V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其中lookup_value为在查找区域第一列中进行查找的值,table_array为查找区域,col_index_num为与lookup_value对应的被查找数据所在列的序号,range_lookup为是否精确匹配(可省略)。在X13单元格中填入公式“=VLOOKUP(W13,原始数据!$A$2:$C$1400,3)”,其中“W13”的值为“50”,“原始数据”为存放原始数据所在工作表的名称,“$A$2:$C$1400”的部分区域如图2所示,“3”在第3列(“测试时间”列)中查找。通过该函数,“测试时间”自动显示为“9∶28”。同理,“车内温差”自动显示为“2.19”。
(3)在D15单元格(对应显示“车内温度通道-017”)中使用HLOOKUP函数自动填写该温度通道在“9∶28”时刻的数值。HLOOKUP是一个横向查找函数,语法为:H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row_index_num,range_lookup),其中lookup_value为在查找区域第一行中进行查找的值,table_array为查找区域,row_index_num为与lookup_value对应的被查找数据所在行的序号,range_lookup为是否精确匹配(可省略)。在D15单元格中填入公式“=HLOOKUP(C$7,原始数据!$N$1:$AU$1400,$W15)”,其中“D$7”的值为“车内温度通道-017”,“$N$1:$AU$1400”的部分区域如图2所示,“$W15”的值为“50”、即在第50行中查找。通过该函数,“车内温度通道-017”对应的温度数值则自动显示为“29.19”。同理即可以完成其余温度数值的自动显示。
3.3 车内温度颜色的展示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车内的温度分布,可使用“条件格式”功能、实现用渐变颜色区分温度数值的大小。仍以图5为例:
(1)首先选中“车内温度通道-001”至“车内温度通道-017”的17个数据,再点击“条件格式”→“新建规则”。
(2)在弹出的“新建格式规则”窗口中选择“基于各自值设置所有单元格的格式”,在“格式样式”处选择“三色刻度”。
(3)“最小值”的类型选择为“数字”,“值”选中某个存放色标下限值的单元格,对应的颜色为“蓝色”;“中间值”的类型选择为“数字”,“值”选中某个存放色标中间值的单元格,对应的颜色为“白色”;“最大值”的类型选择为“数字”,“值”选中某个存放色标上限值的单元格,对应的颜色为“红色”。建议色标中间值设置为车内平均温度的目标值,上(下)限值为中间值加上(减去)车内温差容许值的一半。
设置完毕后,该窗口应如图6所示。
图6 新建格式规则
以此类推,还可以通过条件格式功能实现“车内温差”超过限值时显示为“红色”、未超过限值时显示为“绿色”,具体方法不再赘述。
图7所示为应用该功能前后的数据展示对比,图中温度数值的背景颜色越深代表该值偏离“中间值”程度越大、背景颜色越浅代表该值越接近“中间值”。可见,通过“条件格式”功能实现数据的渐变色显示后,展示效果更加直观。
3.4 温度均匀性变化的展示
如前文所述,K值试验的难点在于车内温度均匀性要求的满足,试验过程中会对加热功率的数值或电加热器位置进行调整,进而观察效果。应用“条件格式”功能,可以实现直观清晰的多组数据同时对比,使试验人员充分了解调整前后车内的温度分布及均匀性变化。
图8按时间顺序列出了4组数据的在Excel文件中的显示。可以看出,在这期间通过相关调整及稳定,温度均匀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客室温度分布也愈加趋于均匀。
图8 车内温度分布及均匀性变化
4 结束语
利用Excel软件的“条件格式”等功能,实现了“按测点相对位置展示数据”、“按渐变色展示温度分布”和“按渐变色对比多组数据”等多种实用功能,解决了现有数据采集软件实时分析功能较弱的问题。
在以往同类的K值试验中,通常需要约36 h才能完成。在使用Excel软件实现上述功能后,本次试验自某日8∶40开始至次日00∶40结束共计16 h,节省设备运行时间在50%以上,工作效率提高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