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核心素养,上好“有料”的历史课

2020-07-14宋东映

科教导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宋东映

摘 要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当中,史料实证素养能贯穿始终。因此,教师上课时应通过上“有料” 的历史课,让学生思维有载体、情怀有寄托、能力有提升。如何上“有料”的历史课,一是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自主搜集史料,让学生体会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二是教师呈现多角度多来源甚至相冲突的史料,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史学态度,进而树立起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66

Abstract Among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 school history, the ability to prove the validity of historical data can run through all the time.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pass the "material" history class. How to have the "material" history lesson, one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collect independent historical materials; Second, teachers present historical materials to build up student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Keywords high school history; core Literacy; historical data evidence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也许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是一堂课如果能够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思考、有收获,就一定是一节好课。作为高中历史学科,当然是有一定思维深度的,但思维的载体决不能仅仅是教材的固定结论,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思考、有收获?——上“有料”的历史课。

1 历史学习的现状:实证素养的缺失

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2017年新课程标准中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在这五个方面,史料实证素养可以贯穿始终。面对史料做出理性分析,需要运用唯物史观在正确的时空里做出合理的体现家国情怀的历史解释,需要学生具备分析史料的实际运用能力。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往往习惯于记忆背诵教材教辅的现成结论,用现成结论应付考试,上课时被动听教师讲解现成材料,缺乏主动搜集材料的意识,缺乏批判既有结论的意识,甚至不清楚史料的来源、分类有哪些,更谈不上运用了。如果我们的历史课堂不做出一些改变,史料实证素养只能流于形式而不能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养。

2历史教学的尝试:自主搜集史料

笔者上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手工业》一课时要求学生以制瓷业的角度自主搜集材料、分组分类展示材料。一开始学生无从下手,然后有同学去博物馆拍了瓷器照片和简介启发了大家,于是孩子们逛网上博物馆搜集大量瓷器实物图片。我再引导学生按朝代分类,总结瓷器的朝代特点,筛选最具有朝代特色的瓷器作品。但光有作品只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中国古代瓷器如何制作的?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如何?有学生找到了《天工开物》,解决了制瓷业工序的问题,进而分析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有同学找到了《中国历代陶瓷诗选》解决了手工业与商业、文学等的关系问题。古代手工业发展原因,行业环境,政府管理制度,新的经济因素等问题对学生有难度,因此教师进行提示:想要了解宋代的历史看《宋史》,想要了解宋代管理经济的官3看《宋史·职官志》,想要了解宋代经济整体状况看《宋史·食貨志》,但这些文言文太难了,怎么办?找学术论文。所以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中国知网搜索相关学术论文来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一次训练,学生真正了解了史料的来源、史料的分类、史料实证的方法、研究的过程和得出历史结论的严谨性。这次尝试对我以后的历史教学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3实证意识的培养:多来源多角度

在执教《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打破教材固有模式,确立核心素养综合教学目标为:通过课文、试题、图片、数据等多种史料进行辨析,初步了解史料实证的一般知识,分析甲午战败的原因;通过漫画、地图、表格等将甲午战争放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时空中考察,比较当时的中國与世界,分析甲午战败的影响,了解近代救亡图存的不同道路及作用;通过1894、1954、2014三个甲午年的对比,感受中国的崛起。以多来源多角度的史料呈现,一能节约学生课外时间,在有限的课内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尽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以此贯穿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

教学过程第一步,还原真实的甲午。教师询问学生如何着手了解和还原,学生回答看书、上网、去遗址等等。进而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生接触的首先是教材,请学生找出教材中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信息,比如战争经过和结果等。学生接触第二多的是试题,教师呈现两则试题材料:

(1)关于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据日本海军司令部编写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载:“七时五十二分……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应战。”我国史学研究者根据中文记载,尤其是《济远航海日志》考定:首先发炮的是吉野,时间为七时四十五分,济远七时五十二分发炮是自卫还击。(2)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第一则试题呈现了交战双方的不同记载,引发真实性的考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办?看旁观者。第二则试题则体现了第三方的观点也不一定真实,从而引出一篇硕士论文《〈悉尼先驱晨报 〉中甲午中日战争报道研究》和一本史料集《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第三方的观点会受国家利益、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政治立场、国际舆论等因素影响。怎样判断和取舍?可以从第一手史料中寻找并交叉对比,比如《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书中幸存者证词、中日双方官方外交文书等。进而教给学生史料实证的一般方法:档案文献考据法。

纸上谈兵远远不够,再来看实物遗存。2014年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中心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海战沉舰,2015年11月确认为致远号。120年后如何判断沉船为致远号?学生众说纷纭,教师总结和展示证据(比如:出水的舰艇有方形舷窗,而根据造船图纸只有致远号和靖远号采用方形舷窗,但靖远号沉没于威海)进而引出史料实证的第二种方法:二重证据法,将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教师再启发学生能不能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历史?展现光明网的一组统计数据(1888年和1894年中日舰队吨位、马力、航速、武器装备、军费开支等各项数据对比、中日士兵年龄体格数据对比、中日军事指挥体制对比等),引导学生绘制表格从舰队、军费、装备、战斗力、政治军事体制、外交手段等方面总结归纳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这样就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贯穿起来了。

教学过程的第二步:时空长河中的甲午。将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和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罗列出来,比如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德国铁血演说、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让学生体会当时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追赶世界潮流的脚步。用一张漫画(出自《崩溃的帝国:明信片中的晚清》)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日军踩着朝鲜国王,手牵着清军俘虏,大踏步前进,北方俄军正密切注视战场进展。以此呈现甲午时的中国和世界。再用三组材料(材料一《时局图》,材料二朝鲜、琉球、越南、缅甸最后来华朝贡的时间和情况表格,材料三梁启超“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展现甲午后的中国和世界。引导学生得出列强兴起瓜分中国狂潮、朝贡体系瓦解、民族主义兴起等结论。这样就把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结合起来了。

教学第三部分,民族崛起的甲午,运用1954年和2014年国家大事记(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康藏青藏公路通车,2014年国务院印发《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等等),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要求。

4 教与学的反思:关注学生的学

在制瓷业的教學过程中,与孩子们的互动非常多,前后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解决孩子们逛图书馆、博物馆时的各种问题,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在这种良性互动中教给学生史料学的基本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从教材中的甲午、试题中的甲午、外国人眼中的甲午、考古中的甲午、数据中的甲午几个角度还原真实的甲午,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时空长河中的甲午,有了国际的视野,贯穿百年的始终,最终落脚点在第三环节民族崛起的甲午,学生爱国热情被点燃了。

历史课要上得有趣、有收获,关键在于有人。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学生。教学需要围绕着学生的起点、学生的需求,来确定上课的主旨;围绕着教学立意和学生的基础能力来选择丰富的有趣的经得起考证的史料。做到了这些,学生方能学得有趣、学有收获。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