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问题初探
2020-07-14丁可妍
丁可妍
摘 要:村级集体经济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调查探究较发达地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发现原因有农业产业弱化、村社经济发展不均衡、债权债务风险较普遍、公益福利费用多、土地开发强度大、发展路径狭隘及制度不完善等方面。
关键词:较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问题
1 调研背景
调研华南H市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发现H市很多经济指标居于全省甚至全国前列,在重视二三产业的同时,也重视农业农村发展,有力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增资减债、增收节支、增效堵漏,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调研的6个村呈现总体良好的态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支出持续有效控制,积累大幅有效增加;资产总额持续平稳增长,负债连年下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监管不断完善,集体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以上指标均优于全省、全国同类平均指标。无论主要经济指标或管理效果,H市处于全国经济发达或较发达之列。
2 H市村级集体经济的问题及成因
2.1 农业产业严重弱化
2018年,我国GDP中第一产业占比7.9%,H市仅为0.3%。2018年H市农林牧渔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92%,且很大部分投资是观光休闲农业。可见,H市农业不仅占比小,且发展在萎缩,尤其是传统农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如下3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进程单方独进,农业发展缓慢,农业问题积攒多、解决难。
二是与现代制造、服务业相比,农业特别是传统农业在生产技术、产品和组织等方面处于先天劣势。
三是对工业化内涵的片面理解。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始终推行以牺牲农业换取制造业发展的工业化战略,导致农业发展滞缓。
2.2 村社经济发展不均衡
2017年H市村組两级集体经营总收入村均约为0.36亿元,6村村均约为0.52亿元,最多的村与最少的村相差24倍。2008—2017年H市村集体经营总收入累计增长44%,6个村均收入增长了39%,其中4个村累计增长,2个村累计下降。
2017年底,H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村均约为2.88亿元,6村村均约为4.79亿元,其中最多的D村与最少的S村相差28倍,见表1。2008—2017年H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累计增长41.3%,6村总资产村均增长101%,比全市高出59个百分点,表明还有众多村的资产增长远低于全市和6村平均水平。
表1中的收入和资产两类数据表明,无论全市或是调研的6个村,H市村集体经济存在极大的区域差异,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马太效应明显,基础越好或前期发展越好的村级集体经济状况就越好,发展势头就越足[3]。
调研发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1)地理位置不同。是否临海、临港口,以及与港澳或开发区距离远近等都会影响投资项目的数量、质量和经济发展快慢、质量。
(2)管理水平差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形式、村干部凝聚力和管理力、经管人员素质、村民齐心度和信心等会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3)投资项目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差异会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的效益和持续发展。
2.3 债权债务风险较普遍
(1)H市的村组资产负债率(16.6%)远低于我国政府负债率。但债务问题仍然较普遍,影响村级集体经济更好发展,见表2。2017年6村中有2个村的负债率超过30%。
(2)债权方面。2014—2107年,D村期末应收款增加1.7倍;其中有高息向村民借出款,约1/3超过5年。
(3)早期投资过度或投资不慎,项目效益不佳、周转不畅,负债难还。
(4)内部制度不够完善,监管不够到位,管理人员素质跟不上发展要求。
(5)投资手段有限,渠道不畅。不少积累较多的村,仅凭信用将资金借给村民,有些村不能及时收回本息。
2.4 公益福利费用大
尽管H市村社很多基础设施由上级财政补助甚至直接建设,教育、公安、医卫等基本公共服务由上级财政负担,但村级公益福利费用支出仍然很大,占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仍然很高。2017年全市平均44%,6村平均32%,6村中最高68%、最低19%。2008—2017年,全市和6村平均占比最高年份都为73%,其中S村最高年份达448%,只有1年低于100%。
经济社会管理需求大。H市经济特别是二三产业发达,企业大部分落户各村,且从事生产和生产生活服务的人大部分为外来员工,治安、环卫、公共管理等刚性支出需求大。2017年,全市村组治安、环卫分别支出8.2亿元和6.7亿元。平安社区、绿色社区、文明村社等创建活动接连展开,村级集体支出不断增加。
2008—2017年H市村级公益福利费用占经营纯收入比重见图1。
2.5 土地开发强度大
由表3可知,H市村组的平均实际开发强度(实际建设用地面积/辖区土地面积)48%,6村平均52%,其中4个村超过50%。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可利用地所剩无几,全市村平均可利用地甚至已为负值。
2.6 发展路径狭隘
2017年H市狭义货币资金村均0.6亿元;2015—2017年累计增长46%。但是,市镇吸纳村组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园区开发等实体项目的宗数却逐年收缩,村集体资金除了定存,很多都投向较稳妥的理财产品,收益往往不高。2017年,6村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占比78%;全市村集体货币资金的整体年收益率为2%。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原来的劳动力、场地密集型工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而高质量投资越来越稀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物业经济是不少村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物业档次往往不高,加上宏观经济下行,物业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限于行业、技术、能力、观念等因素,转型升级成为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
2.7 产权制度不完善
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农村集体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后续发展甚至社会稳定。
此外,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上存在政企难分、过度企业化等现象,影响运行效率和经济质量。
3 结束语
通过对H市村级集体经济的调研,发现较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由于经济局势波动不定、转型升级压力不断加大,H市村级集体经济在农业产业、均衡发展、债务风险、福利费用及分配、土地开发利用、发展路径、产权制度等方面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应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继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参考文献:
[1]徐秀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困境、路径及对策建议[J].财政科学,2018(3):145-152.
[2]杨飞.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南方农村,2009(4):50-52.
[3]梁昊.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J].财政科学,2016(3):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