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策略探究
2020-07-14符永鑫曹蕾皮贺鹏
符永鑫?曹蕾?皮贺鹏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逐渐发展,高校扩招人数逐渐增多,这让高校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辅导员是中坚力量,其不但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大学生人生规划引导人。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包含了德、勤、绩、廉等相关方面,为了能够合理评价辅导员工作,激发辅导员工作激情,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就需要以辅导员工作绩效内容为基础,在相关的标准上建设相关的评价体系,考核其对大学生进行行政指导、思政教育和行为引导等方面的情况。经过评价体系的构建,合理评价辅导员工作成效。因此,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意义
建设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这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确定辅导员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和工作职责的关键手段。也是实现辅导员队伍政治强、业务精和纪律严的关键保障,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是确定辅导员职责要求,加强工作实效性。绩效评价体系可以经过指标和权重分配,对辅导员形成清楚的职责要求,加强工作实效性。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的范围、内容与尺度,体现了评价者的价值观,经过评价体系的建设,辅导员可以确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并且依据绩效评价要求做,检查工作实施效果;其二是提升辅导员素质,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建设绩效评级体系,可以帮助评价者客观掌握了解辅导员素质情况。经过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可以判断辅导员存在的问题。经过全面地对辅导员各方面做检查、分析和判断辅导员素质资料,以此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或是估计,然后实施相关的措施,提升辅导员素质。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一)导向原则
导向原则是选定评价内容、明确指标权重大小的关键依据,对于辅导员工作方向与目标有着引导作用。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把学校整体目标分解成辅导员个人目标,让辅导员可以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思路工作,让辅导员工作方向和学校发展方向一致。因此,在构建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时,要遵循导向性原则,其中要体现出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期望,让辅导员工作向着深层次发展。评价辅导员工作绩效,就需要对辅导员进行引导和导向,不然削弱了评价的意义和价值,而其中的导向作用需要经过评价体系呈现出来。建设评价体系并不是只为了选拔出优秀的辅导员,更加重要的是为辅导员指出一个清楚的工作目标和自我激励的标准。并且把人格职业理想和组织战略目标相结合,所以,对评价体系对于辅导员工作和专业发展要有着极强的导向性。
(二)系统性原则与公平原则
系统性原则还可以成为整体性与连贯性,主要是指绩效评价要包含辅导员工作的所有环节,而指标体系要能够覆盖辅导员工作绩效系统的各个方面。在建设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时,不能够遗漏指标和过程,并且还需要突出关键点。其中要重视指标体系中的逻辑关系,不能够对指标做无序的归纳。而是要在指标体系中尽可能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与规律,让各评价内容可以在相互融合和影响中体现出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例如完整的绩效评价中包含事前沟通,制定评价标准,做好评价工作,评价结果分析等各个阶段。在实际操作中,组织评价者经常会忽视前面和后面的过程。所以在构建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要包含所有因素和过程,要遵循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以此保障评价系统的规范性。此外,公平公正原则也是建设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障评价结果客观的基础。优质的评价体系必须是公开的,要能够获得上下认同,并且有效实施评价体系。然后就是评价指标是正确的,上下级之间能够直接对话,可以面对面沟通评价工作。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
所谓评价指标,主要是指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的依据。辅导员工作有着对变性,管理对象存在差异性,工作中存在创新性等相关的特点,这样就决定了在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评定时,要制定复杂多样化的评价指标,这样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在建设评价体系时,要在高校实际情况上入手,建设合理的评价指标,以此促使辅导员提升工作绩效。此外,还需要逐渐改善对辅导员评价的认知,不能够只是将成绩当做评价最终结果。而是要将辅导员工作过程都列入到评价体系中,以此来让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更加科学和合理。构建评价体系时,指标体系的划分也要详细。在上文中已经分析过,辅导员的工作绩效主要是德、能、勤、绩、廉等,在这些不同的部分要有不同的分值。比如德,这是辅导员必须要绝壁的,所以权重分值要高,其中包含了政治素质、品德以及服务意识等。还有就是能,主要是是理论政策以及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勤则主要是岗位出勤以及工作态度,这部分的分值可以相对较低。此外还可以设置以下加分项,比如带领的班级获得奖励,辅导员个人获得奖励等,都可以加分,以此来保障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完整性。
(二)实施有效的工作绩效评价方式
在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获得评价信息,以此形成公正客观的评价,提升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可靠性与客观性。在制定评价方式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比如领导对辅导员的评价,因为领导对辅导员工作有着很大的发言权,可以对其工作进行全面评价。不同级别的领导对辅导员的评价也是不同的。还有就是其他专业教师对辅导员工作绩效的评价,因为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和同事之间的交流比较多。教师对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情况也比较了解,其他教师的评价会让结果更加真实。最后就是学生的评价,因为辅导员工作对象的主体就是学生,学生的评价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结果更加精准。所以,在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中,评价方式还需要融入学生的评价。其中可以使用随机不定数量的学生,并且采取不记名的评价方式,这样才可以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辅导员的自我评价,需要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客观评价,一般自评的宽容性和主观性很大,所以自评占据的权重不需要太高。
(三)多维度评价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其不但承担着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同时也负责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就业指导等工作,这样就让辅导员工作十分复杂多变。所以,在对辅导员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在辅导员的各方面素质上进行评价,以此检验辅导员有能力和资质承担这项工作。首先是对辅导员基本素质的评价,这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辅导员必须要具备政治素养、品德,具备综合素质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做好本职工作。然后是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评价,辅导员工作职责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并且关怀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等。在这些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评价,才可以促使辅导员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结语
建设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是为了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促使辅导员的发展,从而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遵循系统性、导向性与公平性原则。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实施有效的评价方式,并且要多角度多维地评价,以此保障績效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与空间相关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FDY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