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0-07-14杨万成
杨万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逐渐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渗透,同时,素质教育理念深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此前提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当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扎实的阅读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就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出了如下简要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重要性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3-0089-02
新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中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但是,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则应当认识到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总结出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培养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进行其他学习的基础,无论对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是写作水平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眼界得到打开,对于事物的一些看法也会有所改变。除此之外,阅读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得到相应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更加积极的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与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初始阶段,通过自主阅读和探究,小学生无法快速掌握阅读内容。为此,语文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并且要重视阅读教学,利用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阅读内容认识、了解大千世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语文水平出发,制定有效的阅读教学长效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语文阅读,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
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设计有趣的阅读活动,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同时,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掌握每位学生的阅读表现情况、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引入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结合课内教学,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快速完成本次课外阅读。只有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学生才能全身心的参与到阅读中,感受到语文阅读课堂的乐趣。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识字能力有待提升
要想真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那么,前提是学生可以自主流畅地阅读。在我们现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字词积累量往往不足,其识字能力不强,这便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久而久之,一些在阅读方面本身基础较弱的学生便会对阅读产生一种压力感,那么,其阅读能力自然无法得到相应的培养。
2.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够
就当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而言,仍有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较为滞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过度地注重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由此便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积极发展,甚至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
3.学生阅读范围较为局限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影响往往过度地偏向于教材,导致学生所接触的内容较为局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往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完成了阅读任务,表面看起来虽然学生的阅读量增多了,但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的眼界并没有得到开阔,且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时,教师往往会进行讲解。久而久之,学生便无法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乐趣,甚至对阅读学习产生厌烦。就此而言,这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而,教师应当适当地为学生丰富阅读范围,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4.教师阅读教学模式滞后
教师作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其自身的教学方法仍然运用不当,这便直接导致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滞后,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下降。就此而言,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不断加强学生语文基础运用能力
教师想要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那么,前提必须是学生能够对所读内容完整、流畅地读出来,能够清晰地理解所读内容的真正含义。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则是教师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字词,加大对字词的认识。其次,对于句子与段落不断积累,理解其中的含义。最后,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便能够逐渐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在此基础上,学生便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并逐渐从所读内容中发现有趣之处,使其真正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得到相应的培养。除此之外,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除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还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辅助作用。因此,教师不断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高,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妙处所在。
例如,《火燒云》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教材内容中的一部分,这篇文章中描述出了火烧云的美妙之处,并且对火烧云的特点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同时,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后能够积累一定的知识量。那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逐渐感受文章中对火烧云描写的美妙词汇,通过这些词汇感受火烧云的美丽。进而逐渐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使学生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去感受大自然美妙的自然现象。只有学生真正愿意去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得到培养,同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自然会提高。
2.合理运用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其自身对于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掌握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那么,在学生日常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便能够逐渐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
每个阶段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不相同,围绕着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引入互动教学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要参考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在阅读教学中增加互动交流的环节,引导每位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阅读中,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和探讨。此外,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引入小组合作的阅读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阅读,积极思考。运用小组合作阅读模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阅读问题,并鼓励学生表述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意见,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与互动,实现了他们情感上的碰撞,还强化了学生对阅读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此外,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自身与学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了学生在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双向互动或者多向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例如,古诗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之一,学生初步接触这类阅读内容时较为生疏,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时代背景。其次,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共同阅读,共同探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最后,教師深入到各个小组,掌握每个小组的阅读情况和学习情况,并做出总结。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便会理解得更加深刻有效。
3.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较大,这直接影响了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与学习,导致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学生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目前所呈现的一个现象便是学生整堂课都在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课余时间也被大量的课后作业所占用。由此可知,学生的阅读内容便只能局限在教材中。那么,作为教师应当摆正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做到将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引导,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丰富自身见识,使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有效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与家长密切联系,适时沟通,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自主阅读时间,同时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籍,例如《海底两万里》这一书籍,对学生想象力进行一定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阅读过程中有所获益。
4.引导学生认真揣摩阅读文章语言
语文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揣摩阅读文章语言,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每篇文章都包含着中心思想和作者自身的情感,通常情况下,作者通过字词句和表达方法来描绘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述作者内心的情感。在实际阅读中,学生既要品味、揣摩文章的语言,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还要结合语境和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深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这有助于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
结语
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当立足学生实际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晓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探微[J].当代教研论丛.2019,(02):58.
[2]叶奇玲.小议拼音教学中的多感官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9,(02):61.
[3]张小平.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19,(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