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穿过朱门红墙的日子
2020-07-14吴悦然
吴悦然
灰色的墙、朱红的院门、长长的胡同,这就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北京史家胡同,在这里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
我每天放学都自己走路回家。春天,叽叽喳喳的小鸟伴我从刚萌出新芽的老树下走过;夏天,路边的大树好似绅士为我一路打伞,遮天蔽日,骄阳晒不着我;秋天,踩着沙沙作响的厚厚的落叶,透过树叶的斑驳阳光照耀着我直到院门;冬天,下雪的日子,我踩着白地毯蹦蹦跳跳不愿回家,因为,胡同里的小伙伴们都倾巢出动了,堆雪人,打雪仗,大人们丁零零按着自行车铃儿和我们打招呼,嗔笑着躲避我们。
胡同里的大人孩子几乎都互相认识,即便叫不出名字,见面都会打招呼。我回答着一路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同一问候“放学了”,闻着一路扑鼻的各种饭菜香味,推开朱红院门,进了住着我们十几户人家的大杂院。
东屋刚下班的叔叔、西屋退休在家的爷爷、对门赋闲在家的大妈,已经支起小桌,嗑着瓜子喝着茶,打起了扑克,但他们依然能看到放学归来的我,叔叔说:“你妈还没回来,进家别忘了先喝杯温水。”大妈说:“饿了吧?大妈刚出锅的牛肉包子,你自己去拿两个先垫垫肚子。”大杂院邻居的溫暖、热情,让晚归的大人根本不用操心孩子的安全和温饱。
大杂院里的夜晚是热火朝天的:对门90多岁的太奶奶,眼明心亮,每天都要看新闻频道,电视开到很大声;隔壁80多岁同样听力很弱的老爷爷,则是位体育迷,电视固定在体育频道,篮球足球乒乓球,各种体育赛事老爷爷都落不下。野猫如婴儿哭泣般的叫声,间或狗吠声,人们踩过井盖的声响,风把屋门吹得“砰”地关上的声音;有时,还会有邻居家大人训斥孩子的高分贝怒吼声,这些纷杂的声响,我觉得像背景音乐一样,丝毫影响不到我,我也按自己的节奏吃饭、写作业、看电视……
就在这样喧闹、温暖的大杂院,我度过了12年的幸福时光。升入初中后,我们搬到离中学很近的楼房生活。没有了那些嘈杂的声响,没有了夜里去上公厕的烦恼,没有了大雨天屋顶漏雨的担忧。但是每次想起那些日子,心里都是暖暖的,却也空落落的。再也听不到放学回家一路上一声声亲热温暖的问候和叮咛,闻不到一路从各家各户飘出的各种饭菜香味。
多想再回到每天穿过朱门灰墙的日子,感受大杂院里人们朴实真挚的温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