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积木玩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2020-07-14吴秋燕
吴秋燕
摘要:情感化产品设计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设计理念,最终创造出令人快乐和感动的产品。在产品设计中,设计者除了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加工方法、产品营销方式、制作成本和实用性、以及理解和使用产品难易程度等方面,还应考虑情感设计,有时情感设计可能比实用功能更重要。本文从儿童积木情感化设计角度出发,阐述了儿童积木情感化设计的原则,并以色彩、材质、形态、功能等造型要素为切入点,提出了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儿童;积木玩具;情感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5-0075-02
1儿童积木的现状
积木玩具是玩具的一种重要类型,从最初简单的方块积木到现在的智能电子积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积木玩具以其独特的育智魅力,深受家长和儿童的喜爱,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市场上积木玩具种类繁多,很多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也导致积木产品存在着一些问题,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第一,交互性差,很多积木玩具交互性体验及情感培养方面较为缺乏,更多是孩子自己在玩,或者父母只是单纯地守护在孩子面前看他们玩,缺少父母与孩子的互动;第二,没有针对各年龄段进行设计,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智力发展程度不同,如0~3岁的幼儿喜欢啃咬物品,对小物件的玩具容易产生误吞,而有些商家为追求造型的独特性,忽视了对尺寸及安全性的考虑;第三,缺乏趣味性,市面上很多积木都只是局限于造型、图案的简单改变,或只是在空间建构上发挥作用,缺乏吸引儿童的趣味性,使其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
2儿童积木玩具的情感化设计原则
针对目前儿童积木存在的问题者提出了儿童积木的情感化设计原则,希望通过各种形态、色彩、功能、材质等造型要素,赋予积木情感,让儿童在内心情感上与积木玩具产生共鸣,从而触动儿童的情感世界,并给儿童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促使儿童喜爱和接受此种积木玩具。
2.1交互性原则
交互行为适用于研究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一系列关系。传统玩具的交互方式是人和物浅层次的互动体验,往往通过消磨儿童无聊、空虚的时光获得快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赋予了积木玩具更多的功能,使得积木玩具产品更加智能化,儿童能与积木玩具进行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和愉悦感。积木玩具的设计以交互为媒介,在游戏中实现家长与小孩、小孩与积木玩具、积木玩具与家长三个层次的感知交互体验。关注家庭的互动和陪伴,注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及与家长的情感体验,使得亲子之间得到更多的交流。父母的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这份爱的情感需求对双方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家长与小孩一起游戏,以积木玩具为纽带,能进行更有爱的沟通,有助于家庭的和睦,孩子与父母感情的培养,能让孩子的性格更开朗、乐观,并使孩子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
2.2适龄性原则
在儿童积木玩具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智力发展情况,如0~3岁的婴幼儿对产品的喜欢完全处于本能,看到物品就喜欢啃咬,因此积木尺寸应该最少大于3cm防误吞的国际标准,同时应选取安全无味,宝宝可放心啃咬类的材质。3岁~6岁的儿童会逐渐表达自己的需求,喜欢拼图案、拼造型或认数字类的积木,但搭单的造型趋于简单,过于复杂的积木结构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可能太难了,会对玩具失去兴趣,并产生厌烦心理。除此外,在儿童积木玩具的设计中,还要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智力发展。过于复杂的积木玩具结构可能会使儿童操作复杂,儿童会对玩具失去兴趣。因此,应考虑儿童玩具结构装配和装配的难度系数,积木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怎么引导儿童拼装,且拼装的难度系数应适度。
2.3趣味性原则
儿童积木玩具应当具备新颖性、独特性和趣味性,给儿童以新鲜之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就要求积木应在颜色、造型、潮流、新奇等方面着手,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可通过卡通、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其造型可爱、诙谐幽默,也可通过各种组件的拼插、旋转、嵌套、排列等方式让结构变得灵活,形成各种新奇的造型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另外还可增加装饰的构件和图案,来增加积木的趣味性。
3儿童积木玩具的情感化设计思路
3.1色彩的情感化设计
色彩具有强大的视觉效果,它是一种语言且具有情感,色系本身具有冷暖、轻重、大小、朴实华丽等较多情感意义,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和象征特性。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促进孩子的想象力、识别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视觉、智力的发展。
在儿童积木玩具的色彩设计中,颜色太深沉和太强烈都不适合孩子成長,应尽量避免过于直接、强烈的色彩视觉刺激。过强的刺激,容易让儿童产生急躁、不安、注意力分散、厌烦等情绪。
另外,儿童对于色彩的喜好和他的年龄也有关,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色彩的喜好和接受能力也是有所差别的。
1)婴幼儿(0~3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刚开始认知事物,喜欢捕捉和凝视鲜亮的色彩,针对此年龄段设计的积木颜色可以选择较为鲜艳的纯色,如红色、黄色;
2)学龄前儿童(3岁~6岁)。在这个阶段对色彩比较敏感,可以认识四种以上的颜色,能从浑浊暗色中辨别明度较大的色彩,积木的色彩最好选择明亮、轻松、愉悦的蓝色、绿色、粉色、紫色等;
3)少儿期儿童(7岁~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喜好,男生色彩喜好多是绿色、红色、青色、黄色、白色、黑色;女生的色彩喜好多是绿色、红色、白色、青色、黄色、黑色,所以这个年龄段的积木玩具可根据男生与女生各自的色彩喜好,分为男生版和女生版。
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感也会越趋于成熟,会对红色和黄色的喜好逐渐下降,而对蓝色系的爱好呈现上升趋势,积木颜色除了可以选择青色、绿色、紫色、橙色、黄色等明度较高的颜色外,也可以选择复色或灰黑色。在儿童积木玩具设计时,一定要重视色彩的运用。
3.2材质的情感化设计
所谓材质,简单的说就是物体看起来是什么质地。材质可以看成是材料和质感的结合。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同的材质所构成,不同的材质能产生不同的视觉和触觉,即使相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由于材质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材质的美感特性是人的心理机制,是材质的物理美感投射到人心中时,产生的情感意识和印象。
最经典的传统积木材料体现了人们的亲和力,所采用的材质为天然木质材料,因其具有天然的纹理、色泽,会给人帶来温馨、朴实和亲近大自然的质感,自然材料的质感美,可引起创造的冲动与激励创作的灵感。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目前积木材质也有很多是人工材料,如PVc软胶、塑料、金属等。软胶类材质具有柔韧性好、质地轻盈、柔软舒适、手感细腻,不会被宝宝咬坏等特点,一般婴幼儿使用的积木可采用此种材质;塑料材质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之分,可塑性性强,近乎可制成各种随心所欲的形状,特别是对于结构和造型复杂的积木可采用塑料作为主材质;金属具有光滑、现代、坚硬、凉爽等特性,在积木中加入金属材质可体现出科技感和时尚感。在积木玩具的设计中,我们可通过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的相互搭配,以优化情感,提高设计的表现力,展现设计之美,以满足积木产品在儿童使用和审美上的需求。
3.3形态的情感化设计
“形态”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形”指的是物体的外在形状或外形,如圆形、三角形、多边形、菱形等;而“态”则指物体可感觉得“神情”和“精神态势”,类似于人的表情,与物体所合的蕴意、情感或理念有关。形态的情感化即是“外在形式”和“精神态势的结合”,它是功能、材质、表面肌理、构成等因素在外在形式上给人的整体视觉形象,及蕴含的民族文化、人文关怀、风俗习惯等。
有“造型之父”之称的后印象派画家塞尚认为任何物体都能用圆形、柱形等几何形体组成。几何图形的物体形态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简化出来的,是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儿童积木玩具的设计可选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再现日常的直观形态,帮助儿童理解和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形态追寻着情感,不同的几何形态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如毛绒动物形态的积木,造型上逼真可爱,触感上柔软舒适,能让儿童产生安全感。拼图式的积木,可以充分发挥儿童的智力,在他们完成拼装后,给他们带来成就感。积木玩具造型的多变性可以增加趣味性,会对孩子们更有吸引力。利用几何形态的变化与组合进行积木玩具的设计时,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来训练儿童的各种器官,丰富其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巩固生活中获得的印象。
3.4功能的情感化设计
好的产品设计是集功能和情感化于一身的,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好的功能能使人感到愉悦和快乐,会给人带来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行儿童积木玩具设计时,应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产品,模拟相应人群的知识和经验及心理特点,注意细节的处理,使得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事物。例如美国的KNEX的Kid系列玩具,这是一款构建类的玩具,结构设计以镂空式雪花和高韧性连接杆为主要构件,以凹槽、突起和镂空为契合点,连接杆和雪花之间采用嵌入、穿插、咬合三种方式连接。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不是单纯立体形状的组合、拼插,而是点、线、面的组合,在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线与线、面与面之间自由拼接,另外还可以给它插上一对大眼睛,使得每个“作品”都活灵活现,赋予了积木玩具生命感,在情感上会使儿童越发喜欢这种构思巧妙的积木。
4结语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情感化设计已是新时代玩具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旨在通过互动性、适龄性、趣味性等原则,提出了从色彩、材质、形态、功能等方面进行情感化设计的思路,希望能为积木玩具行业的情感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从而使得更好的设计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