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3.0语境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0-07-14文艺唐卫东康红娜
文艺 唐卫东 康红娜
摘要:设计教育自包豪斯经典的体系建立到今天已经历经多次社会与时代的变革,设计行业也从设计1.0升级到现在的3.0版本。在设计3.0背景下如何对现行的设计教学进行反思,以促进综合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破冰前行,本文从培养目标、学生能力的考核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出发思考合理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设计3.0;工业设计;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5-0035-02
设计3.0是一个以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为背景的创新体系,是一个打破行业界限、设计方法界限、思维界限的再创造过程。路甬祥院士几年前曾提出了“设计3.0”的概念,发展演进如图1所示。指出设计行业的创意创新应密切结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近年来全球的教育行业发生了意外的知识网络化进程飞跃,现代设计教育在此种行业变革下也到了一个新的困惑期。这样的困惑源自于生产力的革新与社会新语境相互作用而带来的工业设计内涵和外延的更迭变化。设计3.0语境中互联网高度发展,但高校工业设计学科结构中原有的学科基础以及哲学框架已经无法有力地支撑工业设计本身急速拓展的应用新领域,也难以解释许多新兴的产品设计实践经验。在新的困惑时期设计教育该如何应对社会需求,适当的做出调整与改良值得慎思与探索。
1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在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上,我国现行的工业设计和制造体系不能达到国际标准,特别是在制造技术装备和教学方面,从工作室到工厂,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际情况中,学校的实践教学就不能与生产实际需要有机结合。工业设计专业不同于纯艺术专业,具有更突出的实践特点,长期以来,由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理工科学生,设计艺术表现能力和造型能力相对较弱,且容易忽视对工艺流程、材料、设备控制、技术总体规划和管理等综合知识的深度培养。因此,学生走出校园后不能直接面对企业。比如,现阶段很多课程的实践都是一个虚拟的课题,在市场调研、模型制作等方面往往缺乏实践环节。
2设计3.0语境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
放眼国际设计教育发展现状,再审视高校大学不具备绝对优势地位的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的现有教学状况,如果不再根据时势做出调整变革,将会与前沿的新兴行业割裂,最终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2.1发展特色教学
设计3.0语境下的知识网络时代,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独特性在以用户访问为经济收益基石的时代尤为可贵。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各地的本土历史文化IP优质资源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推广。应计划逐步搭建起本土文化的创新平台,与当地传统特色产业进行深度的交流。综合性院校,本身学科资源丰富,并拥有各具优势的学科品牌,这样的综合基础都有利于工业设计专业整合大学学科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多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教学,将资源优势整合利用,开展实际项目的教学创新。
2.2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基于设计3.0知识网络时代的产品创新设计已经跳脱出物质的范畴,从有形的具体产品层(Device)拓展到产品的概念化层面(Content),再到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推动下平台化的延伸层(Platform)。学生将要面对的是通过产品、服务、技术和用户需求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学生必须将设计提升为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操作程序。一方面,我们要在专业定位中厘清行业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将专业的发展动向传达给学生,在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四年以后他们将面对怎样的行业趋势与素质要求。
如图3所示,在体系图示中所占面积最大的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DT。DT(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利用设计的范式,一切从用户需求出发,通过行为观察、设计问题澄清、思维风暴等方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课程应该形成系统内的课程组。目前包括:设计研究基础、设计方法与程序、设计管理等子课程,在设计3.0时代,互联网思维与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等成为了设计行业内的新兴领域,应及时在课程体系中加入这样的一些子课程,将服务设计、互联网交互设计列入课程体系。
其次DE是第二大板块,DE(Design Ethics:设计伦理)。对设计伦理维度的剖析,有助于为设计师建构设计的道德准则,规范、约束和引导设计师为用户、社会、自然和各利益主体负责任的设计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嘗试在课程组中加入部分社会创新类的课题内容,将社会问题、社会热点、社会关怀纳入设计干预的范畴中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已尝试利用工作室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以社会历史文化为出发点看待设计、看待问题,从而创造产品,获得了一定成果。
2.3调整课程结构
1)增强基础课程的专业关联度。将传统的构成课程设定为FS(Form and Sense:形态和感觉)课程模块,分设产品透视与结构、产品设计手绘、产品配色与心理、产品肌理设计、传统元素再设计、产品效果图表现等更为契合专业需求的课程组;辅以IT(Integrating Technology:整合技术)课程组,将过去单纯的软件课程变为有一定并行课程项目支撑的软件辅导课程,改变以往单纯的软件课程与学生专业课程进度不同步的缺点。将原有的计算机辅助课程拆分为计算机专业设计辅助、模型辅助课程分别植入到专业学习的各个学期,变单纯灌输教育为项目驱动式教育,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置换。
2)注重课程的阶梯性与阶段性设置。在设计3.0时代,优秀的设计师往往具有良好的从业素养,如T(Team work:团队合作),C(Communication:沟通交流能力),P(Promotion:设计推广)工业设计系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上都会有团队合作以及沟通交流的环节。在当今的互联网背景下,P设计推广应被纳入课程,比如多媒体的介入、网络直播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该如何利用,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选修课程的丰富性与跨界性。
2.4改变教学方式
1)工作室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并行。鼓励专业教师根据研究特长以及特色定位,分设交互设计、本土文化设计研究、生活创新设计、产品跨界研讨、设计竞赛等工作室,积极开展与企业的项目对接,产学研相结合逐渐建立专业人才的科研梯队与主要方向,形成系统的、有张力的教研体系。
2)因材施教与合理评价并行。因材施教,比如说有些学生擅长做设计研究,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与管理意识;有的学生擅长于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操控与实践,能够很好地利用辅助工具再现设计意图;或者有些学生各方面表现平平,没有特别突出的单项能力等。可以在掌握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有偏重的引导学生发展。在评价体系上实行依据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相结合的评分标准,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评分,以方案设计进行实践知识点的评分,综合考察学生的能力,进而实现因材施教与合理评价。
3结语
在设计教育的道路上的高校设计学院,应该看清新时代的设计语境,找准专业教育的培养定位,敢于创新勇于进取。希望高校在设计转型时期能运用互联网思维破冰前行、成长壮大,迎接2050中国智造带给我们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