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精神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2020-07-14刘海州

工业设计 2020年5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刘海州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授课形式相对传统,技能训练以培养初步的就业能力为主,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对艺术设计类职业的尊崇度以及创新创业精神较低,相关职业精神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也没有体现。本文以“职业精神”为切入点,探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以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着力完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育艺术设计领域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进而弘扬职业精神。

关键词:职业精神;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5-0053-02

1职业精神概述

所谓职业精神,指的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从事这种职业就该具有精神、能力和自觉。其主要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八大要素构成,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具体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

2基于职业精神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在艺术设计类行业,往往面临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所培育人才能力不全面的情况,为此不能停留在以往过于传统的教学形式上,而是需要本着全方位提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艺术设计,整体把握能力与判断能力,这也就要求教师需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向,通过建立有效的方案,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实践型、创新型教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各个专业领域获取知识与技能时,达到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2.1职业乐趣的分享

所谓职业乐趣的分享,是指将我国职业精神文化知识得到有效地分享与传承。其中共享包括很多方面,如文化知识的多样化、文化知识的精准化等等。而相对于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只有自身具备独特的观察能力、思想领悟、职业技能等多方技能,才能实现职业乐趣的有效分享,同时这也是实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极佳途径。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以往传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有一定的差别,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与他们学会分享的良好艺术,使学生处于封闭的内心被打开,同时通过有效激励方式来鼓励学生,进一步使学生积极与他们进行分享。此外,可以提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有效激励学生去大胆追求人生的目标。

2.2职业修养的追求

在基于职业精神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艺术与人品之间的关系也是体现职业精神的重要指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我国历史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从设计技能层次来讲,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本设计技能和实际应用并不是很难,而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设计技能与实际运用能力,还是需要加强对学生专注力与敬业精神的训练。即使在做某一件小事情,只有做到尽善尽美、恪尽职守、持之以恒的职业精神,才能称得上职业精神,进而从中真正有所收获。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时,还需始终坚持设计本身的要求,并从细小的事情开始做起,做到精益求精,从而实现职业修养的更高追求。

2.3职业自信的提高

职业自信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而且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相对非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具备更强大的优势,其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个性比较突出。同时,在进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时,还应将学生的这些优点给予充分肯定,进一步使设计出来的作品内容更加富有个性与创新特点。由此可见,适当地鼓励学生,促使他们不断自主思考与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使他们提高相应的自信心,注重实现人生目标。

3基于职业精神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闳约深美,来源于清张惠言的《词选序》中:“唐之词人,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闳就是知识要广阔;‘约就是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地选择;‘深就是钻研精神;‘美就是最后达到完美之境”。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职业精神的培养亦应如此,让学生博取广阔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知识,加以慎重地选择,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深入钻研、实践,精益求精,最后达到艺术设计实践技能的完美境界,从而弘扬职业精神。

3.1以培养创意思维与设计能力为教学理念

基于职业精神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本质要求的提出,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学生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进而有效提高综合职业素养。具体思路如下:首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并采用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其中教学理念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转变的,它是需要一个长期思考且漫长的转变过程,它本身具备一定的方向化、透明性、整体性,同时为了明确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还应制定健全性、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其次,教学理念的宗旨,以引导学生构建设计创意思维实际设计操作能力培养,为首要教学任务,主要包括学生原创设计能力、设计技能训练,进而有效落实职业精神。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格外注重相关产品的设计方案、概念、思维、体现、工艺流程等内容,进一步使学生意识到知行合一的职业精神品质,并积极投入到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进而使学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积极致力于创新思维与设计能力的追求,最终使学生掌握更专业、更优秀的专业技能。

3.2以实践教学为专业课程体系核心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的课程教学进行着变革。具体思路如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以专业课程体系为教学内容,并围绕教学实际内容开展相应的课程,同时建立与职业精神相符合的教学内容,必须要结合院校自身的教学特点,与相关岗位需求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开展教学,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艺术设计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如开展设计工作室、设计鉴赏工作室、设计文创公司等。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参与各种设计比赛、产品研发、设计实训等,進一步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实战经验。其次,同时开设专业特色较强、职业精神突出的课程,如“手工印染艺术”“剪纸艺术”“雕刻艺术品”等形式多样的艺术设计类教学课程,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技能。综上所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为专业课程体系核心,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而且也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过于单一的形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进而有效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职业精神的自觉性。

3.3以工作坊为教学项目主导方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精神,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工作坊,为课堂教学主导方式,进而实现弘扬职业精神的目的。具体思路如下:首先,为了提高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无论采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还是采用以行业大师为艺术设计教学主导的构建方式,都需要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究的。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艺术设计项目实践经验,可以将隐藏在民间的各类公益美术大师、设计大师、能工巧匠引入课堂,进而使学生收获更多的设计技能与知识,最终有效加深学生对该领域的了解与认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实际教材进行挖掘,使隐藏在教材内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得到有效利用与传承,使学生真正了解与领悟职业精神的伟大之处,最终帮助学生获得艺术设计上的创作技能与创新精神。

3.4以畢业实践设计为教学特色

毕业实践设计是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从业人员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具体思路如下:首先,应结合实际艺术设计门类的特点进行毕业实践设计,结合市场的实际发展方向进行基础导向,并利用当地特色资源,适当融合院校自身教学特色,使艺术设计项目更加真实,最终有效弘扬职业精神。其次,不断鼓励学生明确自身在艺术设计中的角色,使其不断摸索与探究,找到适合毕业设计的主题方向、设计思路、制作材料、加工工艺、成品展示等,进而优化毕业实践设计作品,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设计技能,为日后设计工作夯实基础。总而言之,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精神,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及艺术设计特点开展毕业设计,进而有效弘扬职业精神。

3.5以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为重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精神的传承,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性艺术设计人才,更好地为地方文化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援,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为教学核心,重点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实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有效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快速实现的重要前提基础,因为只有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使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有效结合,进而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产品实践设计、设计师岗位实训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其次,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进一步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提供良好、完善的实训环境,使学生有大量的实践场所,有效保障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能力的提高,并实现弘扬职业精神的最终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精神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也可以推动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它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来保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必须根据企业需求,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创意意识,将职业精神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系统,以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星.云.海》
《花月夜》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