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2015-02-02郁映辉
关键词:城镇化;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西部;建设
摘要:文章以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为背景,通过对比分析,寻找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根本原因,提出将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从而实现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跨越式均衡发展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008-03
收稿日期:2014-11-13
作者简介:郁映辉(1975-),平川区图书馆馆员。2014年3月17日,备受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作为指导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其核心就是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不仅要积极把握历史机遇,更要蓄势而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均衡发展。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这也是十八大报告当中给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新任务[1]。随着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的实施,公共图书馆自上而下,特别是基层县、乡一级在场地、设施、设备、资源等硬件条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从而提高服务效能,是当前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任务。
1.1从图书馆设施“全设置”向“全覆盖”迈进
《规划》提出“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即“常住人口全覆盖。” “只有把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乡镇和村层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2]公共图书馆服务“全覆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而这项工程搭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车,将会事半功倍。
1.2从图书馆服务向图书馆服务均等化转变
“以贫困地区为突破口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3]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成立后的重点工作之一。建设规范标准的覆盖常住人口的图书馆服务设施,提供免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书馆日常服务,把个体的、局部的图书馆服务转变为形成体系的、全覆盖的、均等的服务,是目前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东西部公共图书馆差距的核心问题
笔者仅从总流通人次这一指标,对东西部公共图书馆进行比较。以东部江苏省为例,2012年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是4,527万人次,比去除重庆、四川和广西三个地区的其他9个西部地区的总流通人次4,152万还要多。又如苏州,仅2010年,苏州图书馆的26所分馆共接待到馆读者314.82万人次,[4]超过2012年青海(102万人次)和(宁夏210万人次)两个省份的读者人次的总和。吴江图书馆的统计数据显示,村一级的图书借阅量2010年以前基本是个位数,而到了2012年,随着城镇化的实现,这里办证7,899张,外借图书10.8万册次,且镇图书室的外借图书达54.36万册次。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东西部公共图书馆发展存在巨大差距。笔者认为,其核心原因是西部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去探索、实践并形成科学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苏州图书馆在没有探索总分馆制之前,图书馆的流通人次也不多,但在他们创新服务机制后,读者数量不停地翻番。江苏省的吴江是城镇化中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最为典型的地方,这些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引入了以“总分馆制”为机制或者类似总分馆制的图书馆建设机制。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规划》出台两天,2014年3月19日,由20个国家顶层职能部门组成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紧跟着成立了,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上看,可以说这是公共文化服务配合新城镇化进程的迅速跟进。单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讲,这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组织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其核心就是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面对双重的政策机遇,西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趁势而上,攻坚克难,构建、完善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西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跨越发展。
3.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说过,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新城镇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同样要由政府主导,和各级各类规划同步推进,甚至要有超前意识。
3.1.1政府主导,基层图书馆建设主体上移。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者。因此,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证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是政府文化部门的核心职能,也是政府的文化责任。[5]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重新定义街道(乡镇)、社区(村)级图书馆(室)的建设主体,将建设主体从不具有建设能力的街道(乡镇)政府上移至财政能力和资源调动能力相对较强的区(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层级上,以便从根本上打破长期以来在基层公共图书馆(室)建设中的体制障碍。[6]。西部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由政府主导,笔者认为,主要以县、区级政府为建设主体更为合适。西部基层,自然条件“十里不同天”,经济基础高低不齐,文化资源地域特色突出。在“省管县”的现行财政政策下,政府统筹,如果以市级为建设主体,地域广、差别大、财力有限,在资金持续投入、资源配送流转、人员管理培训、服务整体推进等方面相比县区更不易于统筹。如果以乡镇为建设主体,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领导意识转变慢,很容易流于形式。河南信阳的“平桥模式”,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文化设施作用,图书馆主导基层文化建设,使得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具有了持续协调发展的广阔前景,是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超前探索。
郁映辉:城镇化进程中的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郁映辉:城镇化进程中的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3.1.2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结合城镇化推进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新型城镇化推进遵循“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抓好贯彻落实;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和试点先行,凝聚各方共识,实现重点突破,总结推广经验,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的原则。[7]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也要遵循这样原则,“嘉兴模式”“苏州模式”“诸城模式”“平桥模式”虽然做法不完全一样,但相对于当地的实际情况都更有可行性,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而且总的方向是朝着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这些都是值得西部地区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中借鉴、学习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3.1.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服务资源。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核心任务是做好图书馆服务设施“全设置”向“全覆盖”转变。一定要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规定,按照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建设原则,基于需求导向、因地制宜设计建设规模、服务半径、功能设置、资源配置和服务项目,制定建设标准,实现基层图书馆全覆盖,形成比较完备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嘉兴基于“需求导向”的村级图书室在整体布局上,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不按照“村村有”来规划,而是根据人口分布密度来设置的思路是很值得西部地区学习借鉴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文化大院这些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的“全设置”。然而,由于这些服务网络设施的管理主体分散、无专人管理、后续保障无力,这些阵地、设施的利用率和作用在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发挥,仅仅是一个壳。笔者所在的县区,2009年配套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有的到现在还存在乡镇政府的大楼里,有的被其他部门挪用,村一级的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设备大部分已经无处可寻,农家书屋只有三分之一坚持开放,每周开放3天,每天开放不到3小时。这些最基层服务网络的设施设备和资源的闲置、流失在西部地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使人不禁为之叹息。从这些文化惠民工程的功能设计看,其核心功能均由典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构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承担包括图书借阅、信息陈列、讲座培训、视听资料服务等在内的多种图书馆业务;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则承担了图书馆的视听资料和信息数字化资源服务;农家书屋直接替代了村图书室的功能。把各个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提供的资源在乡镇和村社层级上整合起来,以图书馆行业的专业化管理与服务方式提升这类资源的社会效用,节约基层的管理成本,同时也改善乡镇分馆尤其是村级图书室的资源配置,达到双赢的效果。[8]所以,中西部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整合这些最基层的图书馆功能服务网络资源,“四位一体”甚至“多位一体”,推进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给这些文化惠民工程注入新的生命力,避免基层文化服务设施昙花一现的命运。
3.2优化人才队伍
3.2.1基层馆长的配备是关键。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首先要造就高层次、职业化领军人物。关于领军人物的观点,李国新教授的论述和分析可谓一针见血,找到了发力点。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他认为,目前阶段可以有所作为、可以有所突破的是基层公共图书馆领军人才队伍建设,而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领军人才最主要的就是基层馆长。为什么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成为突破口?其原因有二: 一是重要,二是人数少。人少就可以避免牵一发动全身,就可以寻求突破。今天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者,总体上看职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水平也不高,相反,行政化色彩却比较浓厚。笔者分析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的并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领导不重视的问题,是管理者的理念和管理者的职业化问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管理者的职业化,是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9]
3.2.2提升图书馆馆员职业化。人才匮乏是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最普遍的现象。县级图书馆一度成为“养老院”“蓄水池”的代名词,几乎没有图书情报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制约了基层图书馆业务发展和服务开展。在现有的体制下,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坚守准入关,让接受过相关专业教育的人进入队伍,加强基层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建设。此外,要严格职称评聘标准和考核制度,把有能力和爱岗敬业的人培养成业务骨干和领导层,提高馆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图书馆人文情怀,走图书馆馆员职业化道路,让每个馆员成为合格的图书资料管理员、参考咨询员、信息导航员和资讯专家。
3.3积极进行图书馆专业化改造
专业化改造既是公共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难题,也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和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实现普遍均等公共文化服务的瓶颈。[10]在我国的图书馆设施覆盖全民之后,对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专业化改造,不过是让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逐步接近“公共图书馆”这一社会机构和服务的本原。它有望为“十一五”期间匆忙诞生的前途未卜的基层图书馆注入持久发展的活力。[11]专业化改造,涉及机制、制度、人员、建筑、设施、服务等方方面面,决定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力。所以在规划之初,就应该把专业化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纳入到规划之中,作为构建图书馆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的保障,贯穿于图书馆发展的始终。
3.4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更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西部地区,特别是县、区级政府一定要把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相对应的领导协调机构,从顶层设计方面保证形成有理性的发展思路、刚性的投入机制和常态性的建设机制,真正从制度层面把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抓紧制定地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服务创新机制、奖励评估和考核机制,将目标细化和量化到各部门,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切实有效地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
4结语
在“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文化建设任务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双重历史机遇面前,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依靠图书馆立法保障需要一定的过程。在现有体制环境下,只有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把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纳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城乡一体,科学规划,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和“均等化”,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图书馆[J].当代图书馆,2013 (3):4-13.
[2][6]李超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对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推动[J].图书馆建设,2010(10):1-4.
[3]黄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成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03-27(14).
[4]邱冠华: 示范区创建中深化“苏州模式”的制度设计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 (3):20-25.
[5]王俊莲.现代政府管理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J].生产力研究,2013(2):104-107.
[7]中国政府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EB/OL].[2014-04-10]. 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
[8]李超平.嘉兴模式的延伸与深化:从总分馆体系到图书馆服务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 (3):12-19.
[9]臧运平等.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 (5):4-16.
[10]吴兆文,朱林.论图书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 (2):72-75.
[11]于良芝,我国基层图书馆的专业化改造──从全覆盖到可持续的战略转向[J].图书馆建设,2011(10):7-11.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