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应用策略探究

2020-07-14雒燕花

考试周刊 2020年55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传统文化小学生

摘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意义,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小学生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意义

小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在小学时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先贤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包含了先贤的为人处世哲学、思想观念、对事物的看法、道德操守等内容。小学生在学习了传统优秀文化后,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此外,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还能够树立民族自豪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可,进而接受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应用

(一)教师加强对传统文化应用价值的认知

要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首先要加强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教师首先需要加强德育知识的学习,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自身的垂范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信任和依赖的成年人,因此他们会在日常的学习中不自觉地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因此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专业耐心的工作态度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受到相应的感染,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此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会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会在日常的学习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促进小学生人格的健全。

(二)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教材中都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要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渗透和应用,就首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新的认知和了解,在讲解的教材有关内容时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和补充,有利于小学生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如在小学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讲解感恩,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让学生了解到父母和教师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付出,体会自己所肩负的家长和教师的殷切期望,让学生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又如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就可以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所处时代背景、政治背景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情感和意境的了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如在小学数学的《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时间单位后,要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珍惜时间,并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古人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名言警句让学生体会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并学会合理地安排、利用时间。通过深入的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拥有感恩意识和珍惜时间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

理论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上,通过实践才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踐联合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德育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大多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但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输,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德育知识反而起到了排斥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要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将德育教育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趣味性的活动。如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就可以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端午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话屈原”的辩论比赛或者包粽子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以及屈原的故事,在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如,在重阳节可以引导学生去敬老院当义工或者为家中长辈送上自己制作的礼物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元宵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制作元宵或者制作灯笼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馨,感受亲情的美好,做好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相互关心,培养学生的仁爱、感恩之情。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懂得了感恩,尊老爱幼,懂得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忠君爱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要重视环境建设在小学生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孟母三迁,提醒了我们环境对于一个人道德养成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就需要充分发挥环境的隐形引导作用,加强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情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培养的潜移默化效果,让学生正确接受和认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学校需要在校园内装饰名人画像、名言警句、传统文化墙等传统文化色彩浓厚的装饰,增加学校的文化韵味,同时需要充分地利用学校图书馆,为小学生提供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传统文化。此外,还需要在教室内部张贴名人名言并设计具有传统文化风格的装饰,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形成给予积极的引导。学校需要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学校需要定期地组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认可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正处于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利用传统文化经典读物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传统文化经典读物内均包含了道德要求、道德修养、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孝悌思想、家国情怀等观念,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和年级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传统文化经典读物,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弟子规》《三字经》和《百家姓》,《弟子规》中从言谈举止到衣食住行,再到为人处事都做了具体的论著,主要讲解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如何加强个人修养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善待他人,怎样进行人际交往等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学会初步认识对错,辨别是非。为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声律启蒙》和《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中包含了天文、地理等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声律启蒙》不仅能够了解到我国大量的文化知识,从诗词歌赋到宗教、历史、天文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会诗词技巧训练的同时掌握大量传统文化知识。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思维,他们有自己的阅读兴趣,而这一阶段他们会对一些奇闻怪谈以及故事内容较为曲折离奇的书籍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书籍。《儒林外史》的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是经典的讽刺文学艺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封建文人、官宦人家、市井无赖等各种人物的无耻行为,了解封建制度的腐朽,并在阅读后会由衷地对自己生活在这一时代感到幸运和感恩,能够加强学生对传统封建制度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为学生推荐各种课外读物,能够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有利于增加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与家庭加强合作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家长的责任,如果缺少了家庭的配合和支撑,会导致教育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发挥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首先,父母需要在日常的行为中,以优良的家风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发展,家长要身体力行,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尊敬长辈,谦恭待人,从而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

三、 结语

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学校需要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内容,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家长则需要配合学校教育,共同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配合下,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陈静.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J].文教资料,2019(6):138-139.

[2]樊雪红.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品德与社会课的思考与实践——以人教版“引人入胜的京剧”一课为例[J].中国德育,2018(11):66-69.

[3]闫闯,郑航.小学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嬗变——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为文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0):72-78.

[4]王海娟.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8):42-43.

[5]李宁,刘晓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教书育人,2016(1):4-5.

作者簡介:

雒燕花,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传统文化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