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企业转型发展路径
2020-07-14汪飞燕
[摘 要] 随着供给侧改革逐步深入,区域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文章从安徽省连锁经营企业发展新态势出发,分析了连锁经营企业的转型发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改革路径;旨在更加精准地为安徽连锁企业提供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 供给侧;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
2015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近年来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更加合理,各类经济实体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既具备本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又能适应新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了当前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高职院校的具体专业来说,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对接企业单位要求,相应的设置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专业课程从“需求侧拉动”转向“供给侧推动”,为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性高素质人才。
一、安徽省连锁经营企业发展新态势
1.连锁企业进入“大数据”时代
2016年10月份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概念[1]。在新零售的新环境下,现代连锁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依托互联网,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融入连锁经营企业整体生态圈,对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非常显著的改变就是,大数据对于消费端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连锁企业线上线下的共同发展,导致消费者在使用企业app进行购物时候,可能会发现首页推荐正好是他们曾经购买过、曾经浏览过或者是感兴趣的产品。这就是大数据对于消费者统计产生的作用。这种数据统计有利于节约消费者挑选时间,提高购买效率和精准度,增加顾客黏性;连锁企业也可以根据消费者数据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增强顾客的体验感。
目前一些大型零售业,沃尔玛、家乐福等,在超市内部都安放了数据收集装置,不仅方便统计、分析、跟踪顾客的各项数据和消费心理,而且为现代化新型无人超市的建设创立了条件。
2.连锁企业进入商业渠道融合发展新模式
2010年以前人们主要在购物中心、商场百货等实体门店进行消费,2010年后以天猫、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成了新的消费平台。但无论是线下实体店,还是线上电子商务渠道,都要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就是要满足95后、00后个性化的消费需要。这些消费者更强调自我主张和个性化的存在感,在消费过程中强调线上线下的体验感,并且更强烈地要求参与到商品的生产、制作、销售和购买的全过程中。这就要求现代连锁企业需要更加适应现代消费者需求,发展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商业新模式,将传统连锁企业与现代互联网经济完美融合,激发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兴趣,促进消费体验,提升顾客黏度。
3.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对连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化的连锁企业大多是在传统零售业和电子商务联合发展的基础上升级而来的。现代连锁业更强调顾客体验和感官体验,也就是消费者进入店内之后,可以通过触觉、视觉等获得商品和服务的直观感受,而现代化的新门店可以更好的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除此之外,新型连锁企业的未来核心竞争力更多的会体现在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连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将现代化技术全面运用到商品的生产、销售、购买的全过程;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连锁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软硬件平台技术支撑,提高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流动效率,提升企业各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最终提升现代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出更加适应现代化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连锁企业。
4.顺应数字中国战略,打造一体化供应链体系
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而数字化恰恰是连锁业供给侧转型升级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安徽省连锁行业供应链已经逐步在向协同一体化方向发展,以苏宁物流为代表的流通行业,正在逐步建立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众多中小企业横向联合的综合性数据分析平台,进一步在省内打造出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全面提升流通效率。除了大力建设新型供应链体系之外,对于相应的专业人才需求相应增强。
在未来十年中,安徽省会加大对于专业化供应链人才的培养力度,将培养出一批连锁行业大数据分析人才、信息化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人才、数字化市场营销分析人才等等,从而从人力方面全面推动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安徽省连锁经营企业转型发展路径
1.大力提升连锁经营企业产品与服务的体验感
新营销、新零售环境下,对连锁经营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消费者体验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一是消费者购物场所、购物环境的升级换代。连锁企业需加大对购物场所中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当下最流行的无人零售、智慧门店、无界零售、无人餐厅、无人送货、VR体验馆等等,均是现代化高科技与连锁企业紧密结合的产物,不仅大大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感[2]。
二是产品与服务在内涵、特点等方面与新时代下消费者情感的要高度结合。消费者体验不仅仅指物理、感官上的体验,更多的应当体现在产品如何展现出本身的特点、以及如何激发出消费者内心的情感体验。
2.主动洞悉新趋势,积极发展新技术
任何行业都必须要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连锁经营企业也不例外。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及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现代连锁经营企业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企业运营机制、改革企业商业模式,实现连锁企业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融合,提升资源配置和运营效果。
同时,连锁经营企业还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新技术,实现软硬件的全面革新。连锁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统计和分析、一站式服务、智慧零售、智慧物流、虚拟体验、智能支付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上,都应当有整体的规划和建设方案。
3.提升连锁企业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对于现代连锁经营企业来说,要想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全面融合,就要充分实现现代化数据资源共享水平和数据分析决策水平。例如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电商企业,早已实现了运用网络优势,对海量的消费者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消费者喜好、特点精准推送其所需产品的功能。在未来的十年内,数据信息将成为连锁经营企业最重要的新资源。
因此,对于安徽省内的连锁经营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加强数据分析专业团队建设,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置专业的数据分析职能部门,或者将数据分析整体外包给本地相关企业。另一方面,企业要全面提升销售和服务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运用水平。企业要加强线上购物体验感,通过信息化技术优化消费者商品推送功能;建立企业专属网络社交平台,对本企业消费者进行专业化的网络社群营销,对高黏度的顾客进行更加精准的企业产品活动的推送,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和互动性,进而全面提升企业运用效率。
三、安徽省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够精准,供需错位
目前安徽省高职院校开设的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仍然偏向于传统连锁经营企业,人才培养方案未能与时代接轨,体现出信息时代下的连锁企业人才培养需求,而且也缺乏特色。新的经营模式的不断涌现,如无人售货、智能小店、VR演示等等,再加上长三角地区对现代化零售业人才需求量是巨大的,非常注重员工的数据分析能力、现代化连锁企业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等。但目前的各高职院校对于这些需求尚不敏感,人才培养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综合型高素质连锁人才短缺,不能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2.课程体系设置欠合理,课程教材体系陈旧
由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够精准,与市场需求吻合度不够,导致省内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缺乏合理性,课程设置安排上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具体表现在:同一专业内不同课程之间内容雷同;课程体系设置未能体现出最新的社會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授课内容偏向于传统连锁经营内容;授课方法偏理论,实践操作比例不足;实训场地(尤其是新型零售类)不足,未能满足学生实训需要;等等。此外,在教材的选用上,也存在着脱离实际、过于陈旧的问题。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在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着与行业企业实际联系不紧密、未能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和需求设计教材、教材内容未能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前沿领域知识等问题。
3.缺乏深度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未能体现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
省内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普遍力度不足,深度不够。安徽省内大型连锁企业,由于区域发展的原因,本身在信息技术使用、智能门店设置、高技术人才储备等方面,落后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这就导致与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时,行业最新趋势研究不够,深入度不足,岗位设置浮于表面,合作流于形式。
再加上企业能够为学校提供的岗位数量有限,而高职院校连锁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导致很多校企合作在学生最基本的职业岗位技能训练方面都未能深入开展,更别说训练到符合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最新趋势和潮流的数据分析、智能技术等全新职业岗位技能。
四、供给侧环境下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改革路径
1.创新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应当加大对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调查力度,对周边发达地区连锁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调查企业的用人需求、现代先进技术使用、现代化商业模式运用、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前沿课程设置方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等,学校与连锁行业协会、企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出对本专业用人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制定出符合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连锁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职业岗位技能;从而培养出适应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顺应长三角经济区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新零售、新营销类连锁经营与管理人才。
2.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推进“学徒制”人才培养
省内高职院校的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大力推行“学徒制”人才培养。由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共同育人。通过集中授课、企业现场培训、任务训练、岗位培养等教学形式,实现现代化新形势下的连锁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体现出校企双主体、交互训教、岗位培养、学徒双身份、工学交替、在岗成才等特征;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以及新经济条件下应当具备的新技术新技能。
3.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新型教材建设
专业课程的教学按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充分体现双主体育人、双场所教学、校企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特征。采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模拟教学、任务训练、角色扮演等教学法,教学内容与安排遵循学徒认知规律及适合学徒工学交替的学习形式要求,发挥校企导师各自的教学优势,通过课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岗位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数字化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结合岗位工作案例,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要想实现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就必须进行新型配套教材的建设。
4.创新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和优化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传统课程改造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新形势新技术需求的特点,适当增设如下课程:新零售基础、数字化营销、门店现场管理、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管理、速录与办公自动化、创新创业实践等课程。
此外,还可以将课程内容与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使课程体系更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从而达到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化人才的目的。
区域经济的新发展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安徽省高职院校应当在对连锁企业进行调研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教法的改革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从而适应“供给侧”环境下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史锦梅.新零售:零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业态[J].当代经济管理,2018.4(4):1-4
[2]张小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推动实体零售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2:5-8
[作者单位]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作者简介]
汪飞燕,女,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连锁经营与管理。
基金项目:2017年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学研究项目《供给侧视阈下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以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2017jyxm0787);2020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支持疫情防控期间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zdxsjg040);2019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SK2019B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