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创新思维及其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0-07-14李庆坤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做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工作,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为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例,针对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开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工作进行探究。
【关键词】创新思维;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067-02
【本文著录格式】李庆坤.教学中创新思维及其培养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19):67-68.
前言
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21世纪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与落脚点。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还能够开阔学生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创造力。这就需要小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积极做好小学生创新思维开发与培养工作。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从本质上来看这个过程其实也属于创新的范畴。教师只有在具备创新意识的基础上,才能积极冲破传统教学理念、老旧教学观念的束缚,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轨迹,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培养目标,无论是在教学思想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上,均能够有所突出,将创新作为教学原则,积极做好学生思维意识的引导工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小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就需要脱离传统教学观念,摆脱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从个人思想出发克服认识上存在的偏差,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一)克服认知上所存在的偏差
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常情况下教师均会想到一些脱离教学材料的活动,例如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随意发表个人见解,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说得越离奇就说明学生所具备的创新能力越高,这种认知是完全错误的。符合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合乎常理的创作、从独特的视角进行观察等均属于创新的范畴。学生在发表个人见解的过程中是否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并不在于见解内容是否提过,而在于学生在表达的过程是否具备新颖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学材料,灵活教学各类内容,将知识与时代发展结合到一起,形成新的问题、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并将这些新鲜元素引入语文教学课堂,将新元素与语文教学内容良好地结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让小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营造创新思维的发展环境
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教师组织小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需要对教学环境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做好教学环境的营造与塑造工作,借助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影响与熏陶。首先,教师需要调动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意识,通过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教學材料、自由讨论教学问题、自主学习教学内容,让小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将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来,克服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小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不断加强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小学生能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引导者,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小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够将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同时展现出自己所具备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教师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引导,让学生之间能够开展多向交流活动,开展大量的合作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每一位学生的发现与创造,构成一个集思广益的班集体,在这个班集体中,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组织好每一次合作教学活动,实现教师、学生角色的随时互换工作,在一种动态变化的教学环境中做好学生集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
(三)做好学生的表扬与鼓励
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培养,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勇于发散思维,大胆地开展一系列的创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有深度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能够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阶段,纵使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依旧具备爱玩、好动的天性,以及强烈的好奇心,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凭借兴趣对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引导,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投身到创新活动中。
(一)借助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调动小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来源于思维,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而思维又需要知识与能力的维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将基础知识作为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小学生对未知实物的好奇心与探究心,促发小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在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中形成认知冲突,进而调动小学生对知识与问题的兴趣,让小学生能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使小学生能够在兴趣与求知欲的双重作用下主动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并在实践中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活动。
(二)合理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小学生创新欲望
每一位小学生均拥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如果得到良好的利用,那么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言是一种有利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因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不理解,或者是对语法、句意的模糊,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频频受挫,严重打击了小学生的自信心,无法让小学生从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收获与喜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做好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引导工作,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内在的心理状态,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交际活动,例如交际比赛、演讲比赛、古诗朗诵比赛、故事表演等,为小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展示平台,正确把握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小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思维。
(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审美感悟,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语言美、文字美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特色。人对美好的事物均具备独特的向往。教师在组织小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时,可充分利用小学生对美好事物追求与向往的这一心理,将语文的语言美、文字美展现给学生,并将语言、文字与小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结合到一起,让小学生能够切身领会到语文的魅力与价值,让小学生主动投身到语言美、文字美的创造活动中,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树立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积极做好对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思维、传统教学模式的冲破工作,对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从自身做起将创新活动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与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做好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翁海刚.小学儿童诗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指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
[2]来迪沙.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
[3]郭怡廷.言有尽而意无穷——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