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发展
2020-07-14王岩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权制度的改良和完善决定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整体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本文首先从产权制度的改革应立足实际、坚持家庭经营的传统模式两个方面阐述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再分别简述关于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城镇化的关系,最后浅析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以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键词】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城镇化;改革与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趋势也在不断增强,作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城镇化在我国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权制度关系着我国的城镇化整体进程。由于土地在农村中扮演着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土地资源历來是农村发展与改革的优势所在。具体来说,农村的土地资源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第一,不可替代性。土地资源较其他资源来说不可替代性较强。第二,稀少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仅有约三分之一的面积是土地,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有限的土地正在容纳着无限增长的人口数量,这势必导致人地矛盾的激化。第三,不可再生性。目前我国的人地矛盾较为激烈,而随着农村人口在不断的向城市转移,导致了农村的产权制度以及土地的相关流转成了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
1.我国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
1.1产权制度的改革应立足实际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我国的土地制度历经数次变革后已基本建立。完善的土地制度体系而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不断改变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改变,旧的土地制度难免无法适用于解决当下人地资源矛盾时代的总体变化。不断地促进新土地制度的改革和产权制度始终作为改良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前提,可见,产权制度一直作为我国在农村改革上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实施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1]。这种经济体制在以往社会的总体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较为适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改革也应当紧随时代的潮流有所变化。因此,我国的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尚未进入成熟阶段,不适合随意的转变农村在土地所有制上的变化。随意的变化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关系不利于我国全面的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土地是农村最重视的条件之一,因此,应当结合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实际情况对农村的产权制度进行调整。
1.2坚持家庭经营的基本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彻底解放我国的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生产效率的提高,我国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凤阳小岗村进而推行到全国范围。此外,从古以来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就颇受国家的重视,如孙中山的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时期对于土地制度的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变革。土地产权制度一直以来颇受我国领导层的关注,当前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多数的农民由农村转入城市,这就在土地制度的改良与创新上增加了挑战,而根据国外的农村产权制度不难发现,在现代化的农业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营规模化。因此,应当保证农业在生产方面的特点不发生改变的条件下,继续推动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始至终都应当以发展农村的生产力为立足点,积极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此来更高效地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发展。
2.关于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也导致人地矛盾的逐渐激化。城市在用地方面较为紧缺而农村则较多闲置。因此在农村城镇化推进的过程当中必须重视农村产权制度的调整。城镇化之所以备受社会的重视主要是其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刺激社会经济的增长,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还可以充当社会在各种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上的润滑剂角色。例如在教育行业[2]。由于目前城镇化的不断推动,大部分农民会将自己的儿女送进城市进行教育,目的是为了子女能获得城市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儿女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城市较农村来说具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有助于达到复兴中华的总体梦想。总而言之,城市化也是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道路上的战略要点。当前随着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与城市正在共生共存、互相发展之中逐渐壮大。新型城市化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大中小型城市之间相互协调,共促发展。由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一线城市向来是省外人员谋生发展的首要选择,而大城市的人口容纳数值相当有限,因此城市化的均衡发展正在使得中小型城市也愈发得到外来务工人员的青睐。虽然中小型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大城市而言较弱,但其生活压力小,有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第二方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结合发展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奠基石,土地的变化必然随着人口用地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在新型城市化的理念之下,城市在建设面的增长量正在于农村在用地方面等的缩减量相结合,以此来着力实现解决用地失衡的现状,
3.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的关系
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逐渐进入了现代化、复兴和富强的进程当中,城市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之快,却忽略了农村的发展速度和进程。新时期的城镇化改革细化了地区中的农民工问题,城镇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增长、发展两方面的问题[3]。而增长和发展方面的问题则涉及到的领域范围较大,如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财务收税体制改革以及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等。由于我国文化的特点人们对于土地的执念较深,因此传统的固化的思想观念正在阻碍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再加之我国的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度的阻碍下使得农民工在土地问题上一直难以解决。因此社会和相关政府部门必须重视对于农民工地的问题,以此来建立健全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全面促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4.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作为一个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当首先由政府主导,政府需制定合理的改革政策来推动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这就要求政府必须站在农民的角度,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4]。由于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口仍占据多数人口以上,因此一旦损害农民的利益,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第二,在我国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必须以全力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为首要前提,我国政府应当将打破城乡发展失衡的局面,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首要目的。第三,在完成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后,应当以规模化经营现有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流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集约化、规模化的程度相对较低,这种分散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第四,我国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定要注重对于耕地的保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耕地的保护也与我国的粮食安全上的战略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注重保护耕地。
5.结束语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在产权制度的改革上进展较慢,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和限制,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着力解决和攻克现有的难题,更多的站在农民的角度上。着力保护农民的实际利益,以此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宗先和.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00(006):23,27.
[2]星显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发展探析[J].山西农经,2019,243(03):33.
[3]刘玉兴.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8,No.578(09):227.
[4]崔天臣.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究[J].南方农业,2018,012(011):92,94.
作者简介:王岩(1978.3--),女,汉族,辽宁人,本科,中级农经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政策法律法规、农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