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左市林业石漠化治理模式及成效

2020-07-14潘晓荷陆建勋

乡村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治理生态环境

潘晓荷 陆建勋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推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石漠化治理作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着力推进,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本文对崇左市石漠化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林业石漠化的“六字”治理模式,并探讨崇左市林业石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以及为脱贫攻坚做出的积极贡献。

[关键词] 林业石漠化;“六字”治理;生态环境;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4-119-3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石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同时,该市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综合治理并举,实现了改善生態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崇左市石漠化现状

崇左市林业用地面积100.850万hm2(含中直、区直单位,下同),占国土总面积的58.17%,其中森林面积91.700万hm2,森林覆盖率55.39%[2]。最近开展的全区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崇左市岩溶地貌面积共111.935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5%;石漠化土地面积12.840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4%,占岩溶地貌面积的11.5%,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4.142万hm2(占32.3%)、中度石漠化面积3.898万hm2(占30.3%)、重度石漠化面积4.789万hm2(占37.3%)、极重度石漠化面积0.011万hm2(占0.1%)。按林地类型分,在石漠化土地的林地面积中,以灌木林为主,面积10.647万hm2,占林地面积的95.0%;有林地次之,面积0.312万hm2,占林地面积的2.8%;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仅占很小部分。

按植被类型分,乔木类面积0.321万hm2,占2.5%;灌木类面积10.651万hm2,占83%;草丛类面积1.107万hm2,占8.6%;旱地作物类面积0.758万hm2,占5.9%。崇左市岩溶土地集中分布在右江流域、左江及郁江干流,这些流域上分布着很多梯级电站,是岩溶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同时,境内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均属于典型的桂西喀斯特地貌,罕见岩溶地区热带季雨林是石灰岩季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基因库、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我国热带北缘岩溶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

2 崇左市林业石漠化治理模式

崇左市采取“造、封、退、管、沼、补”“六字”模式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造,即人工造林;封,即封山育林;退,即退耕还林;管,即林木管护;沼,即沼气池建设;补,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3]。

以2006年崇左市龙峡山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示范项目为例,该项目是崇左市林业石漠化治理的一个典型代表,属于“六字”模式之一的“造”(人工造林)、“封”(封山育林)、“管”(林木管护)几大模式。2006年崇左市龙峡山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示范项目位于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中渡村,也是崇左市岩溶石山区珍优阔叶树种林技术示范点。示范点面积17.33 hm2,为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治理前地类为石山荒山荒地及疏林地,基岩裸露度45%以上,植被为石山灌草,覆盖度约10%,石漠化程度为重度石漠化。

2006年2月,示范点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植被管护等措施开展石漠化治理。关键技术如下:①树种选择,即人工造林以珍贵、高值的岩溶山地适生树种降香黄檀为主,格木、铁刀木为辅;②密度控制,即造林密度4 m×4 m(630株/hm2),采用见缝插针布点种植;③科学整地,即不炼山、明坑挖地,规格为60 cm×60 cm×40 cm,挖坑时将表土与心土分开放,挖坑一段时间后回填表土至坑深1/2时施复合肥500 g/坑,将肥与表土混合均匀后填满;④适时造林,即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损伤的Ⅱ级以上容器苗,于3—4月定植坑土壤湿透后的阴天或小雨天造林,并在坑面覆盖稻草、石块等保水;⑤抚育与施肥,即前3 a每年5—6月和8—9月各抚育1次,实施块状抚育,并进行施肥,第1年施1次肥,于第2次抚育时进行,第二三年每次抚育均需施肥,年复合肥用量分别为100、150、200 g/(株·次),采用沟施,同时加强管护,防止人畜破坏等;⑥修枝扶直,即根据幼林生长情况及时将影响主干形成的侧枝除去,重点为树高1/2以下的树枝,并插杆扶直。

定植后第4年降香黄檀开始开花结实,落籽后萌生幼苗。2019年2月,崇左市林业局技术员测定显示,龙峡山示范点降香黄檀平均胸径11.0 cm,平均树高11.5 m,最大胸径16.2 cm,最大树高14.0 m,并已长有心材。技术员对其中长势良好的2株降香黄檀进行测量,其结果如表1所示。

目前,该示范点人工造林的珍贵树种林分长势良好,郁闭度在0.8以上,已形成多树种组成的复层混交林。通过封山育林恢复的植被,覆盖度在75%以上。该示范点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林木管护相结合的模式治理石漠化成效显著,石漠化程度从原来重度石漠化转为非石漠化,促进了岩溶山地植被的快速恢复以及物种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的形成,有效抑制水土流失,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实现生态和经济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

3 崇左市林业石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

3.1 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

据2016年崇左市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8.507万hm2,石漠化面积从第二次监测的16.847万hm2减少至12.841万hm2,减少面积4.006万hm2,减少比例23.8%,表明石漠化土地森林植被正在逐步恢复。

3.2 石漠化程度逐步减轻

崇左市第三次石漠化監测结果显示,全市还有石漠化土地12.840万hm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4.142万、3.898万、4.789万、0.011万hm2。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比第二次监测减少1.298万、1.235万、1.437万、0.031万hm2,分别净减23.9%、24.1%、23.1%、73.0%,土地石漠化向轻度转化,治理成效明显。

3.3 森林总量稳步提高

截至2019年,崇左市森林面积达91.700万hm2,森林覆盖率达55.39%,比2003年增加13.49%,活立木总蓄量达4 222万m3,比2003年增加2 722 m3,增长181.4%。石漠化地区森林总量明显得到有效提高,石漠化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逐步增强。

3.4 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治理区因石漠化土地转变为非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蓄水功能,如大新县五山乡三合村凛屯原来断流的泉又恢复了出水,小气候环境明显,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4 崇左市林业石漠化治理为生态富民和脱贫攻坚做出的积极贡献

4.1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崇左市林业石漠化治理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许多石山区农村呈现出“石山增绿、群众增收、村在林中、家在绿中”的景观。例如,天等县驮堪乡孔民村下买屯和启新村康屯,利用石漠化治理进行退耕还林,采取任豆+降香黄檀+竹子种植模式,林下种植扶芳藤、金银花、山葡萄等,同时种植牧草养牛,在增加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

崇左市相继获得国家林草局等有关部门授予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全国唯一地级示范市)、中国白头叶猴之乡和中国木棉之乡等称号,龙峡山森林公园成功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功创建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龙州左江国家湿地公园。崇左市林业局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4.2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助贫困人口增收

崇左市通过实施林业石漠化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落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6年以来,崇左市累计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生态护林员12 520人(次),管护森林和湿地面积142.550万hm2,累计发放生态护林员管护工资补助6 734.1万元,带动一批贫困人口实现“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全市共发放生态效益补偿金34 789万元,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42.535万hm2,涉及农户27.8万户,其中涉及贫困户177 707人。

4.3 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带动农民增收

通过实施林业石漠化治理,崇左市生态变绿、变美。崇左市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帮助贫困户通过兴办“森林人家”,发展乡村森林生态旅游,从事土特产销售运输及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现增收脱贫。例如,凭祥市充分释放森林旅游扶贫潜力,创建了兰花谷、林源农庄2家“森林人家”;将平而村、练江村、新鸣村、夏石社区打造为国家森林村庄,将石镇打造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乡镇,将练屯、派道屯、旧州屯打造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村庄,将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大青山试验场打造为森林单位园区,有效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发展附加产业,贫困群众收益水平明显提高。2019年,崇左市森林旅游收入超13亿元,涉及贫困户3 000多户,带动贫困户每户增收2 000多元。

5 结论

崇左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石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综合治理并举,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蒙家明.浅析石漠化及防治措施[J].现代物业,2012(6):10-11.

[2]陈伟.石漠化治理背景下的农户生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5.

[3]林昆仑.林业对广西石漠化片区农民收入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治理生态环境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