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技术

2020-07-14廖建云

乡村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生态养殖田螺稻田

廖建云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田螺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食物之一,人们对田螺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因此,如何创新田螺养殖方法,提高田螺产量和质量,增加田螺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文以稻田生态养殖田螺为例,详细介绍田螺养殖及管理方法,并分析养殖效益,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田螺;稻田;生态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66.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4-113-2

田螺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品,其不仅口感独特、肉质鲜嫩,而且富含丰富的钙铁磷元素、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深受人们的青睐。稻田生态养殖田螺一般以海拔1 000 m左右的水稻田为主,稻田水质较好,养殖田螺能促进水稻和田螺之间互利互生。在稻田中养殖田螺能减少前期资金投入,并且见效快,后期经济效益显著。

1 田螺生活习性及繁殖季节

1.1 生活习性

田螺属于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长在水质清新、地质松软、冬暖夏凉、饵料丰富的水域中,喜欢集聚在微水流的地方。另外,田螺是杂食性动物,一般靠吃水中植物的茎叶或者有机物、微生物为生,摄食时间一般在夜晚,并且喜欢在夜晚活动。

1.2 繁殖季节

田螺一般在春季末尾夏季初期、水温15 ℃时从越冬的空穴中爬出来觅食生长,每年4月田螺开始繁殖,一般4—9月是田螺的产仔季节,7—8月是田螺繁殖旺盛期。一二年生雌田螺能产仔20~30个,四年生以上雌田螺能产仔40~50个[1]。田螺生长速度较快,仔田螺一般出生后一年就能发育至性成熟期。

2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技术

2.1 选择优质的田螺品种

选择优质的田螺品种不仅能提高田螺成活率,而且有利于后期养殖管理,并且能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首先,要选择能适应稻田环境的田螺品种,一般选择壳薄、生长繁殖快、个大、肉质细嫩、摄食性能好、抗病力强且能适应稻田环境的高山薄壳田螺为主。在面积50~100 m2、富含硅藻类和有机物的稻田中,投放适量繁殖能力强的雌螺,并投入适量的秸秆,为母螺的繁殖及幼螺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稻田内水温上升至20~28 ℃时加速幼螺繁殖,提高稻田养殖田螺的数量。

2.2 养殖稻田的选择和前期准备工作

选择优质的养殖稻田,并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提高田螺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选择养殖稻田时,要选择水质清新、水源充足、灌水便利、排水方便、无污染且不漏水的稻田,如果有水库输水或者涵洞下游排灌方便的稻田,可作为最佳养殖基地。田埂高度和宽度均要比一般稻田增加5~10 cm,在稻田的中间开辟一条深45 cm左右、宽40 cm左右的十字形交叉沟或者环形沟。如果稻田面积较大,也可开田字形沟,沟内水位保持在10~20 cm。在稻田灌水口和排水口均要设置密网,防止田螺逃跑。底泥松软的稻田适合田螺生长,单季稻田或者连作晚稻田在放养前15 d用堆肥做池床,增强稻田土质的柔软度,有利于青苔、微生物、硅藻生长,为田螺提供天然饵料。如果条件允许,在堆肥前水深10~20 cm时用漂白粉300 kg/hm2和生石灰750 kg/hm2对稻田进行消毒处理,为田螺提供有利的生长条件。沤制堆肥一般用切细的稻草、鸭粪、鸡粪及碳酸钙夹层堆积,稻草与禽粪的比例为1∶3。根据土壤酸碱度适量使用碳酸钙,pH值保持在中性为宜,總堆肥量保持在4 kg/m2左右。使用的堆肥要完全堆熟和腐烂,否则会产生有害气体,影响稻田中硅藻类和微生物生长,从而影响田螺生长,最终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3 放养时间和密度

一般插秧后7~10 d,稻苗返青后放养幼螺。如果是单季稻田,则可以先放养,夏季天气炎热时稻叶生长较为茂密,能为田螺提供降温、遮阳等作用。放养的田螺规格一般为400~800只/kg,放养密度要根据沟的面积进行计算,一般按照50~100只/m2计算投放,在同一稻田内放养的田螺规格要保持一致。当年秋末田螺长至40~100只/kg规格时,可以对其进行出售。如果稻田养殖田螺的密度较低,可以搭配养殖一些河虾、鲫鱼等,以提高稻田利用率,并提高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

2.4 田螺养殖管理

田螺主要靠摄食硅藻类及微生物为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田螺的摄食情况来设定喂食量。水温20~28 ℃是最适宜田螺生长的温度,此时田螺食欲较好,所以应每隔2 d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食物的总量为田螺总质量的1%~2%;当稻田内的水温高于30 ℃或者低于15 ℃时,则要减少投喂量或者尽量不投喂[2]。另外,要根据田螺或者水稻的生长需求调整水位,水稻插秧和分蘖时期保持浅水,养殖期间尽量保持稻田内的水源是微流水形式,并将水位保持在10~30 cm。定期检查和清洗灌排出口的密网,有利于滤水。下大雨时要截断进水口,防止其被水冲毁。日常要防止稻田出现缺水、漏水、断水现象。天气比较炎热时要加大水体流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水温升高。田螺在寒冷冬季一般会进入深层泥土进行冬眠,此时7 d换水一两次,同时在水体中投放一些切碎的稻草,帮助田螺顺利度过冬季。

2.5 安全使用化肥与农药

为了给田螺提供安全的生长环境,生态养殖田螺的稻田要禁止流入受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污染的水源。稻田施加的肥料尽量选择农家肥,如果需要使用化肥,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严禁使用碳酸氢钠。防治病虫害时,要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一般早上稻叶上的露水未干时喷洒粉剂农药,而水剂农药则要待稻叶上的露水完全风干以后再喷洒。

3 田螺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当初投放的幼螺能长至10~20 g/只,当年孵化的仔螺也能长至5 g/只以上,9—10月稻子收割后对田螺进行捕捞[3]。收获田螺时,要先捕获大规格的田螺,采用分批上市的方法,有选择性地拾取成螺,继续喂养幼螺,并选留部分规格大的雌螺,以便于来年自然补种,节约投放苗种的成本。根据田螺的生活习性,夏季水温较高,应在清晨或者夜间进行捕捞,冬季和秋季则应在晴天中午进行捕捞。采用1~3 cm的手抄网进行捞取,如果养殖稻田面积广阔,则可以用炒熟的麦麸、米糠与黏土做成团块,并投入水中让田螺进行摄食,此时再进行捕捞;如果捕捞小田螺,则可以用细密的网块进行捕捞,先将上述诱饵用纱布包成团块,再将其放在网布的中央一起放入水中,每隔30 min进行一次收网。在运输田螺的过程中,要保持环境湿润,防止田螺在运输过程中死亡,可以采用编织袋、木桶、主篓等工具进行装载,不能进行暴晒。捕捞后要及时上市,提高田螺存活率,减少经济损失。

4 结语

在稻田中养殖田螺,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而且可避免稻田浪费,提高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稻田,并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择优质的田螺品种,科学选择投放时间和密度,合理地对稻田使用化肥和农药,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田螺产量。根据田螺的生活习性适时收获田螺,在运输过程中也要为田螺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以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邓潜,凌宗富,杜雪松,等.广西田螺设施化繁育试验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7):104-105.

[2]陈子石.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J].科学养鱼,2017(8):45-46.

[3]丁德明,熊溢.稻田养殖田螺技术[J].湖南农业,2019(9):26.

猜你喜欢

生态养殖田螺稻田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我学会了摸田螺
田螺
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
茭笋水田套养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试论柴鸡养殖中的注意事项
小水体名优水产品生态养殖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