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低幼化”教学对策探讨
2020-07-14王凯婷
王凯婷
【摘 要】在美术课堂上,学生的作品常常出现一些简单化、概念化的现象,这显得这些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操作能力很不对应。这和美术教育中的低幼化示范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分析了美术教师存在的教学示范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美术;低幼化;教学示范;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74-02
一、儿童美术“低幼化”的表现
所谓“低幼化”,就是不论绘画的主题怎么变化,示范教学时总是采用差不多的形式。具体表现为:在构图上没有前后空间的平面构图;在造型上绘画形象都很眼熟,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在色彩上既少有写实的表现,又缺乏大胆的夸张等。
儿童的美术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幼稚化。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不足,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空间观念,也不懂得太多的绘画技能,作品看起来自然带着孩子气。还有就是学生感知事物时有自身的特点,他们常把一些对象的某一部分夸大,或把有的部分忽略掉。以人像为例,学生画的人像,头部较大。有学者表示3岁半至4岁半幼儿的人像画,多表现为头大身小。而到4岁半至6岁半,幼儿才可能画出身长为七个头的人,但仍有不少幼儿画人时依然是头大身小。这是因为在感知运动中,头部给孩子的印象最深刻。但是,幼稚化不应成为低幼化教学的理由。许多年来,孩子都被认为是小化了的大人,某些人甚至对儿童画不屑一顾,认为那只不过是孩子随意而愉快的涂抹。
二、美术“低幼化”教学的原因
美术教学“低幼化”的现象绝非个别,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认识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小学美术教学以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讲究技法就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因此,对于那些“天真无邪”的作品,教师无视学生年龄大小,一律倍加赞赏,给予高分,甚至对作业中出现的与临摹要求大相径庭的现象也不加纠正,任其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技法观念就越来越淡化。有的老师受儿童画大赛的冲击和影响,把教学重点放到与获奖作品类似的形式上,不自觉地引导学生画“稚拙美”的作品[1]。
二是教学方法问题。儿童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的。他们把房屋画成透明的,看得见室内扶梯和床;画花草树木,用近似一瓣瓣、一片片的形状机械地排列;画人的手,大都从腰部伸出等。这些都是儿童印象作画的结果。儿童印象作画,又大都采用图示形式,即用轮廓的近似体表现物象。儿童大约从四岁开始,逐年成熟起来,到九岁左右已近顶峰,再发展,靠印象作画就有一定的危险。也就是说,九岁是儿童从图示向写实过渡的时期,学生必须掌握写实的知识和基本技法。可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没有把握住这个重要的时机,引导不得法,给学生留下難以弥补的缺陷甚至空白。不少学生从原来喜欢画画,到害怕画画,再到厌恶画画,即使在低幼时期绘画作业连连评优的学生,也可能会产生这种情况。
学生主体的感受被忽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发觉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不是几个几何图形就能够表达出来的,但是他们在构图、造型、用色等方面还没有能力表现自己的想法,这就会使学生创作一些在老师或者家长眼里比较奇怪的作品。老师和家长理解不了孩子的作品,就会批评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孩子也会产生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画得不好,没有天赋,进而对绘画产生抗拒情绪。这样,孩子只能随大流,以“不变”来应付变化的美术作业。
三、小学美术“低幼化”教学的解决策略
美术教师进行教学示范时,对学生既要有基本的、共同的要求,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适应个体差异,使之各显其能、各尽其才。教师要尽可能完善美术课堂的教学来解决这一问题[2]。
(一)适时、适当的教师示范
课堂上教师的示范可以有这几种形式。一是在一些比较注重美术技法和技巧的课程中,更多地运用教师范画,对于学生作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边示范边讲解要点。二是在开始做作业前,请几位学生尝试绘画,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现有思维及技能状态,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修改,在“找茬”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对于一些更加注重创意的课程,教师不要示范得太多,可以给学生提供素材,供学生选择组织画面,或者只示范局部,让学生自由添画。教师要把精力放在拓展学生思维上,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创造。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作业“低幼化”。
(二)强化训练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练习方法。
续接力练习:给学生讲半个故事(如童话、寓言),然后启发他们想象续接后半内容,让学生比试,看谁续接得最精彩,最有味,最富有创意。
新意仿画创意:给学生看张特定的画,然后引导他们根据画面情节来修改,使他们对画产生新的理解。如画面“送盲人过马路”,可启发学生改成“穿横道线的小朋友”;画面“给人指路”可改成“参观城市新貌”;画面“给老师送伞”可改成“好朋友”合撑—把伞等。这样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创新意识。
命题构思:给学生一些题目,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接着提问:“看谁的想象力更丰富,看谁能更能借题发挥,看谁的想法更让人惊讶。”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
(三)适量给予技能辅导
教学思路有破有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立”表示做事需有章法,掌握一定的技巧。“破”则是强调创新,打破一定的规则,按照学生的差异来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获得更大的发展[3]。“立”强调基本章法的辅导,如丰富的构图、正确的涂色等;“破”强调遵从孩子的天性特点加以引导,如打破从练直线开始的常规,指导他们直接用笔来“龙凤飞舞”地画曲线,提倡学生个性发挥,不强求比例、结构的合拍,不追求卡通式的造型,鼓励他们大胆创意,落笔随意,线条粗犷,形象夸张,尽兴地用笔在画面上“自由驰骋”。
【参考文献】
[1]周用杭.趣味美术游戏10例[M].中国美术教育,1997(5).
[2]单越明.改变小学生绘画长期低幼化现象之浅见[J].江苏教育,2017(7).
[3]吴风岗.低幼儿童绘画和理解图画的心理特点[J].美术,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