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乐学习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020-07-14王春梅
王春梅
【摘 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化,以往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对此,教师应当积极采用快乐学习法,让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体育活动与锻炼。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快乐学习的含义及意义,然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讨了如何通过快乐学习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快乐学习;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64-02
体育教学中的快乐学习,是指从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层面出发,在情感方面对学生施以良好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并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快乐体育学习,学生能够自主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也提高了心理素质水平,有利于其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因此,探究如何通过快乐学习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学快乐学习的含义及意义
快乐体育学习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其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切身体验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意识得到了培养,身心获得了健康发展。首先,快乐学习能让学生有效地开展学习,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得到愉快的感受。教师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可引导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运动效果,并切实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其次,快乐学习能促使学生人格协调发展。体育运动和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专项体育技能,提高其身体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快乐体育学习有一项极为关键的精神就是基层体育,其是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下达成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目标,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其人格的协调发展。最后是道德教育,体育教学也需要承担道德教育的责任,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的道德素质与身体素质得以同步提升及优化。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要贯彻快乐学习理念,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二、如何通过快乐学习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相符合,能够让学生的运动兴趣得到全面激发,并确保学生的注意力能长时间集中到体育课堂上,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应当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情境创设。第一,音乐法。不少小学生都喜欢体育课,教师如果能将适宜小学生听的音乐融入课堂中,就能更加容易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舒缓其身心。教师可在开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配上一些欢快的儿童歌曲,使学生每节课都能获得新的体验,进而爱上体育课。在愉悦的音乐情境中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能得到提升。第二,模拟法。教师可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小学生善于模仿的天性,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类的表演,设计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让其模拟企鹅走路、工人推车、司机握方向盘、给自行车打气,或是在草原上骑马等。如此学生就能在模仿的过程中找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假想法。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如让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想象后面有人追来,这样学生就能不由自主地加快速度[1]。
(二)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在社会逐渐发展的情况下,体育教学也应当融入新的课程资源,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更多动力。体育项目并非是单一性的,而应当是全面且多样化的。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娱乐性较强的项目,让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如将体育教学内容划分成健身体育、大众体育、娱乐体育、民俗民间体育以及新兴体育项目等。教师要树立与新课标相切合的课程教学理念,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并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风格[2]。目前,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需要不只是停留于健身的层面上,其更加关注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娱乐功能。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注重课程资源的有效挖掘,结合小学生心理与生理方面的特征,逐渐变革与更新体育教学方法,营造快乐学习的环境,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可将一些正规的动作变形,把简单的游戏内容变复杂,并把有限的资源和道具全面利用起来。如将跳绳拓展为斗智拉绳、踩龙尾,将橡皮筋拓展为带人跑、捕鱼网,在跳高中加入斜线助跑、背越跳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丰富,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满怀热情地参加体育活动,从根本上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枯燥乏味的模式。
(三)积极开展游戏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离不开游戏的开展,小学生天生就喜欢游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全面激发,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教師要注重把“教”和“玩”相联系,把握好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强烈兴趣。同时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骨骼、肌肉均尚未成熟,力量较小且耐力不足,肺活量和骨骼硬度都相对较低,因此他们容易感到疲劳,不适宜参加运动时间过长的体育活动[3]。
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应做到张弛适度,如组织“拉人角力”游戏活动,让两名学生面对面站立,把脚相抵且手相拉,之后一起用力,看谁能够把对方拉到自己这边来;或是组织“贴鼻子”的游戏,在墙上贴一张没有鼻子的人脸画像,给学生一个硬纸板做的“鼻子”,让学生在一定距离外蒙眼走向墙上的画像,将鼻子贴上去,看谁贴得最为准确。这类游戏趣味性十足,且运动强度不大,十分适合小学生。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地展开快乐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自然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快乐学习理念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对此,体育教师应当给学生创设趣味化的情境,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教学。这能为学生构建适宜的体育学习环境,令学生转变以往被动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进而使其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形成“处处有快乐,随时有快乐”的教学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倩.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应用效果[J].学周刊,2019(35).
[2]唐绪和.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9(19).
[3]王进.关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快乐教学法的思考[J].学周刊,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