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2020-07-14孟丽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培养方法

孟丽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在传授基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汉语能力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吸收效果。创新思维决定了学生能够通过基础文化知识延展形成个人逻辑思维特性和语言习惯。本文阐述了创新思维的作用和培养原则,并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42-02

创新思维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样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另外,结合初中语文的不同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对创新思维有更好的应用。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设计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最后让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自主创新意识。

一、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由于初中语文课文大量引用了诗歌和散文等题材,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些题材的文章就需要学生能够进行充分地联想。联想就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运用模式,通过自身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产生新的想法,以便于理解文章和诗歌中蕴藏的意境,最终获得独到的见解[1]。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并让这种意识变成习惯。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顺畅地运用这种思维习惯,在做阅读理解和遇到生活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想出更多的解决办法。而这种思维习惯是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手段,或者进行下意识的训练来帮助学生养成的,笔者将在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营造创新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还应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在《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创新联想。如果你也拥有一艘船,那么它会是什么样子?你会如何为它命名?它能够具有怎样独特的功能?你将会驾驶着自己的船去哪里?课堂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图画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举办一次“海里两万里创意潜水艇设计大赛”,让学生互相沟通彼此的想法,迸发出更多的灵感。

(二)结合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性

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这样会导致语文教学目的本末倒置。因此教师应该深挖教材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中国古诗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代入角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代入作者的角色,在背诵诗词内容或者翻译诗词的过程中,让学生以第一视角来诠释文章内容,通过这种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有兴趣,同时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学习文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三)通过情境创设,加深学生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很多具有年代感的文章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难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文章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并通过文章合理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记录了鲁迅先生少年求学的经历和感悟,里面不仅有“课堂教学”的细节,还有“课余生活”中的嬉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在黑板上写下“百草园”或“三味书屋”这几个字,并通过模仿“先生”的言行来创设情境,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矩,让学生置身在文章氛围中,从而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私塾教学和现代学校都会有哪些区别?私塾的学生说话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走路姿势会不会和现在的学生不同?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既能够开动学生的脑筋,又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时代背景的理解,还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有趣。

(四)让学生由被动思考变成主动发问

学生掌握了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表现在于,当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不是被动地思考问题本身,而是能够举一反三地联想到更多的方面,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可以说,会发问的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思维。

很多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更好地转换自身角色,在授课过程中也不允许学生随意提问,这样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使学生在潜意识当中认为创造性思维是“错误”的,尤其是当学生主动发问却受到批评的时候,就更加不会再去主动联想,进行创新思考了[2]。面对这种爱提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其充分的发挥空间,即使学生的问题很稚嫩,也不能打消其积极性,即便教学任务很重,也要耐心听完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再仔细思考一下,下课后再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养成学生主动发问、主动思考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综上所述,“万众创新”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了非常重要的生产力之一。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用更加靈活的方式进行解决,同时避免后续错误的发生。而这种能力培养的根本就在于学生阶段受到的教育,初中语文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基础文化知识,对学生做人、做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

【参考文献】

[1]刘俊锋.浅淡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3(18).

[2]余建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9).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培养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