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导语八法
2020-07-14刘晓风
【摘 要】语文教师讲课的导语是一门艺术。本文根据具体的课文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语文教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设计了八种导语的类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学;导语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15-02
语文教师讲课的导语是一门艺术,它是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语文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去设计导语。下面笔者结合心理学知识对语文课的八种导语设计作初步探讨。
一、设置悬念导入式
悬念能使人们产生一种想要了解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迫切心情,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这种心理状态在学生身上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在讲课的开头有目的地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
如特级教师于漪讲授《孔乙己》时是这样设置悬念的:“鲁迅为什么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是怎樣的艺术形象?悲剧往往催人泪下,但《孔乙己》却不使人流泪,反而是在笑声中完成的,为什么?”这样的导入既在学生脑海中造成了悬念,也提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急于想找到正确的答案,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故事导入式
讲故事导入式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能使学生在感情上引起由此及彼的迁移。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讲授故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可在课堂开头先讲述一些课文中的情节或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如教学《渔夫的故事》可以由《一千零一夜》的名称来源开讲。这样开讲能够以情感人,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创造意境导入式
创造意境导入式,就是创造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理寓其中的艺术画面,以它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如同亲临其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想象和思维。
这是讲授文学作品常用的导入方式,如特级讲师于漪讲授《春》时,一开始便满怀激情地说:“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会感受到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力量!杜甫描写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些诗只从一个或两个景物来描写春天,而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写春的内容很多,我们读一读课文,思考他是怎样写春的。”这样的导入式,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中,激起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四、解题导入式
解题导入式是由讲解题目来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导入方式。解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的内容,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情节简单化,使学生学生一开始便能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
这种开讲方式一般适用于内容含蓄深刻,较难理解的课文。如讲授《一件珍贵的衬衫》可以这样导入:“这个题目中哪个是关键词?珍贵,是价值高、意义深、值得珍爱的意思。但一件衬衫,普普通通,有什么‘珍贵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珍贵的原因吧。”这样的开头语纲举目张,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关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表情朗读导入式
表情朗读导入式是巧妙地将学生感情迁移的心理特点和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以情感人的特点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教学抒情诗歌和散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式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教师可用表情朗读式开讲:“‘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当时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已逝世一年了,诗人却还要这样询问,这是一般的询问吗?为什么诗人要这样询问?”这样开讲,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受到了感染,激发学生缅怀周总理的深厚感情,达到以情动人的教学效果。
六、图表导入式
图表式是直观教学的一种导入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学生注意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前提,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用图表展示教学内容能够强化学生的感知,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用图表导入式,既有助于揭示文章的内在结构,使文章具体化,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讲授内容比较抽象难懂的说明文。如讲授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之前,教师先画出赵州桥图,要求学生看图后,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描写赵州桥一个大拱和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图上,学生没有看书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产生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慎、悱”心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钻研课文,便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就明白了怎样才能把它们的位置关系说准确。
七、温故知新导入式
温故而知新导入式,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学生在应用旧知识分析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如讲授《老山界》一文时,可这样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背诵小学学过的毛主席写的《长征》这首诗。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情形,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红军长征途中有许多困难,今天学习《老山界》,让我们再看看红军长征途中是如何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大山的。”这样由旧课导入新课,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既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比较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八、质疑问难导入式
质疑可以激起智慧的火花。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敢于质疑问题,是大脑积极思维的表现。
教师在讲课前可结合教学目的和要求设疑,以此启发学生思考。如有一位教师在教贾平凹的《丑石》一文之前,组织学生讨论:“‘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教师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总之,语文课的导入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去设计,使它与整篇课文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有机不可分割的整体。
【参考文献】
[1]徐蓉.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六法[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7(12).
[2]龙玉华.课堂导语设计六法[J].职业教育研究,1997(9).
【作者简介】
刘晓风(1962~),男,汉族,通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和语文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