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知识的动态生成

2020-07-14吴仙琴

好日子(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知识学习能力

吴仙琴

【摘 要】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究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思考和分析来提高能力,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实现动态生成知识,教师需要精心预设,尊重学生的发言,并且适时调整做到以学定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动态生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知识;动态生成;学习能力

教师的课堂指导和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分析会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分析中思维的运转和对于知识规律的探究,从而在思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认识,形成课堂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思维经历了运转后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于知识规律的掌握会更牢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教材中生成

为了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动态生成,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习的内容和重难点,在思考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会在大脑中对知识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了解知识,在分析中掌握知识。学生发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探究的方向,可以围绕着探究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快速地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通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学生会主动思考,积极分析,在探究中对“我买了1枝铅笔用了0.3元”和“我买了1块橡皮用了0.30元”这两个人对话中的橡皮和铅笔的单价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数据大。在比较中学生会发现第二个小数末尾多了一个“0”,但是通过对小数的比较可以看出来小数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和思考,学生会认识到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分析,感受学习的快乐,实现了知识在阅读教材中的生成。

二、对话沟通学习,课堂问题中生成

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探究。教师的对话可以是引导学生分析规律,也可以是探究概念,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实现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教师的沟通可以是通过师生对话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生生对话来实现,使学生能够在你一句,我一句中分析蕴含在其中的规律,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粉刷围墙》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知道墙壁的哪些地方要刷,哪些地方不要刷,学会计算粉刷墙壁的面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要粉刷教室的墙壁,需要花费多少钱?需要调查哪些数据呢?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会想到需要了解教室的长、宽、高,这样就可以求出来需要粉刷的面积。在知道了教室墙壁的面积后,还需要了解每平方米需要多少千克涂料,这样就可以求出来一共需要多少千克的涂料。当了解了涂料的重量后,还需要知道每千克涂料的价钱是多少,这样通过乘法计算就可以算出粉刷教室墙壁一共需要花多少钱。通过学生彼此交流和沟通会实现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实现课堂的生成和对于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三、总结知识规律,探究任务中生成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堂任务,通过任务来驱动学生探究,学生在对于任务的探究中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人。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了解了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可以通过感性认识逐步地理解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对于知识的习得。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整数加减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數,使学生在探究任务中生成知识。教师可以首先在黑板上写上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并让学生思考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学生利用以往学习过的知识会想到整数、小数、分数。这样教师就把课堂探究任务提出来了:结合以往知识知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适用于整数和小数,是否也适用于分数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取猜想3161540.png中应该填写什么符号。通过学生对任务的探究和思考,学生会认识到第一个算式左右两边的数都一样,就是交换了位置,很想整数中的加法交换律;第二个算式知识改变了加的顺序,很像加法结合律。通过学生对任务的思考和分析,学生认识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也可以在分数中使用,也就是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中也是同样适用,使学生形成了客观性的认识。学生在分析中逐步地掌握了规律会实现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实现知识的课堂生成。

四、教师精讲细讲,典型例题中生成

有些知识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也不能解决,学生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精讲和细讲,把这些学习重点内容告诉学生,并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了解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讲解的细致、全面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在大脑中进行加工处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会逐步地形成自己的思路,把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建构解题方法和思路,形成全面的认识,在典型例题和练习的分析中生成知识。

总之,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去探究课堂规律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会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加工和分析的同时逐步地提高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掌握知识,形成方法,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林懂.让数学课堂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实现动态生成[J].数学教学通讯,2019年25期

[2]石艳.走出课堂教学误区 实现课堂动态生成[J].小学教学参考,2019年09期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知识学习能力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爱与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