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思维有痕”的教学策略

2020-07-14潘小军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过程评价实验设计课堂提问

潘小军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过程实质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思维的起点,注重方法的指导、能力的点拨、过程的评价,以有痕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构建思维有痕的科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思维有痕;实验设计;课堂提问;过程评价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实质便是在科学学习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以教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加快溶解”一课为例,在教学中把握学生思维的起点,注重实验设计有痕、课堂提问有痕、过程评价有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此构建思维有痕的科学课堂。

一、实验设计思维有痕,在科学探究中有章可循

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与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对于加快溶解的方法也了解一些。笔者以生活中冲板蓝根的方式导入,学生说过程,笔者演示。通过倒入热水,加入板蓝根,再用筷子搅拌的过程,引发学生进一步猜想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学生依据生活中的这一经验,能够猜到“加热”和“搅拌”可能会加快物质溶解。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教材中没有提到控制变量法,那么如何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渗透这一方法进行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呢?

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笔者更多地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通过表达的方式来汇报实验设计思路。笔者尝试将语言转化为图形,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方式来呈现学生的设计过程,做到“原生态”记录,不干预、不改变。显然,学生在对比实验设计过程中的严谨性不足。例如,在“加热能否加快食盐溶解”的实验设计中,“同样多温度高低不同的水”“同时加入同样多的食盐”“如何做到加入的食盐是等量的”等问题,一个小组的汇报是不全面的。此时,笔者在组织汇报的过程中要做好一名组织者,更多地是让其他小组来质疑、修正实验设计方案,碰撞思维,从而不断完善实验方案,这也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和培养。完善实验方案后,学生在开展小组实验时,黑板上的板书便是全班集体思维的痕迹,对比实验中的因素控制清晰可见,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能够有所参考,有章可循。

二、课堂提问思维有痕,在科学思辨中有疑可质

课堂提问有多种方式,这里所阐述的提问有痕,更多的是关注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用语在课堂中的渗透。《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突出學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从提问用语中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笔者认为,教师在充当组织者、引导者身份的同时,更要做好促进者。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你说”“你来说”等课堂用语,单一且枯燥。以“加快溶解”一课为例,学生在汇报时,笔者提问:哪一组可以自告奋勇地来汇报你们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汇报完毕后,笔者继续提问:你们同意这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吗?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你们的想法和他们一样吗?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对此小组的设计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或修改方案,也需要学生专注倾听小组汇报,并且通过其他小组与本组实验设计进行比较,提出自己的质疑或建议。

提问方式的多元呈现不是做秀场,而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内涵地提问、有痕迹地提问,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质疑、有思辨,学会独立思考。

三、过程评价思维有痕,在科学学习中自主建构

《标准》提出,现代学习和教学过程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的建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切实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

在“加快溶解”一课平行班的教学中,一名优等生针对“加热能否加快食盐溶解”的实验汇报中,提出了非常严谨、堪称完美的实验方案,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很好”还是“非常好”?笔者一般会用这样的评价语:今天,我们就用你们小组汇报的方案来开展实验。这样的评价,此小组的学生是开心的,他们的方案会被其他小组高度认可,同时汇报的学生也是自信的,对自我是认可的。但是,笔者并没有立刻让学生开展实验操作,而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他小组根据此小组汇报的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正。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学生不能提出这样严谨且完美的实验方案,特别是在“加快溶解”以对比实验为主的典型课例中,学生往往会忽略一些控制变量。此时,笔者的评价信息主要用于判断学生学习的问题,需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如“等量的食盐先后放入等量的水中,最终就能证明热水可以加快食盐溶解吗?”笔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机智评价,评价语的恰到好处能让学生发生思维的碰撞,包括后期完善实验方案后的修正,既能调整教学过程,又能引发全体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重新建构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思维有痕的科学教学聚焦学生的实验设计、课堂提问和及时而有效的过程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从教师示范引领,到学生自主设计的过程;有痕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及时的课堂评价帮助学生重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宗敏.立足科学探究发展学生思维[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9(6).

[2]李飞.让思维发展有“迹”可寻:以《风向标的秘密》一课为例[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9(5).

[3]马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9(5).

猜你喜欢

过程评价实验设计课堂提问
创新实验设计 落实核心素养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技巧的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动物激素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