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构建对外话语权中的文化自信

2020-07-14王洪斌刘天奚迪

学理论·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自信

王洪斌 刘天 奚迪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随之进一步提升,中国需要自己话语权的呼声也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认为美国相对衰落,全球权力重心东移,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中关于中国成为美国新的挑战者的判断似乎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强大的文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明从没放弃过对世界其他文明的渗透和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要想成功地实现民族复兴,在对外开放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合作共赢开展交流,与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的机遇、成果与经验,积极寻求合作机遇,构建中国话语权,只有坚持中国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才会实现。

关键词: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5-0040-03

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外开放工作中更加重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国走向世界需要更加自信的国际形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

一、当今世界秩序面临的新挑战

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提出要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和平崛起道路,必然会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周边国家与地区以及全球更大范围内展开交流合作,也必然会伴随着竞争与摩擦。南海问题、中美贸易战等都表明经济互惠互利、政治互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中国形象和本国的文化安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008年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局势进入持续动荡期,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面临新的挑战,危机与机遇并存。随着中國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参与国际新秩序变革的程度也日益加深,中国道路必然与世界文明展开更深层次的对话与碰撞,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国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文化自信。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全球经济面临困境的同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组建亚投行、成立丝路基金,推动中国参与世界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彰显中国加强全球经济合作的开放姿态,同世界各国一道,直面挑战,合作共赢。

二、文化自信是保证文化安全的重要前提

在20世纪最后的十年里,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发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标榜民主自由的“历史终结”[3]似乎成为现实。自信满满地将美式的自由民主制度向全世界推销,“和平演变”摇身一变,“颜色革命”应运而生。苏联地区的国家在西方所谓“救世良方”指导下纷纷抛弃社会主义旗帜,投奔西方阵营,北约、欧盟纷纷东扩。颜色革命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西方改造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这一时期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的主要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自身文化建设的失败,主要表现为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执政党自身思想建设没有与时俱进,不能满足指导各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为人民所期待,贫富差异扩大,社会生活僵化。而西方国家则在战后顺利实现经济复苏,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在冷战开始后成为主要手段,尤其是文化层面的渗透更是让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众无法看清背后的颠覆本质;在群众运动、街头政治等一系列的反对活动中,充当了西方反对势力的急先锋,推翻了合法的政权,让当局失去了改革的机会,最终换来的是政治的混乱和国家财富的流失以及丧失独立自主的发展机遇。

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是旧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面临新的挑战的十几年,经济基础不稳定导致的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这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中国的发展需要走出国门,跟世界文明对话,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但是,从历史到现实,从东欧到西亚北非,西方文明的霸权思想从未停止,对非西方文明的颠覆从未间断。改革、转型本身应该是使国家走向更好、更科学的发展道路,阿拉伯国家显然在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问题上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是一味受西方模式的迷信,表面上打破了旧秩序,却没有在变革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阿拉伯国家的剧变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那就是一个国家想要走出一条长远、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首先要统筹好稳定、改革和发展的三重关系。稳定是任何变革和发展的基石,动荡的社会环境以及混乱的周边环境都不可能取得变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当然,没有顺势的改革和改善民生的发展,稳定就会在内忧和外患中走向动荡。中国要向世界展示中国道路的成功,必须坚持改革与发展来维护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同时也要打破西方颜色革命的图谋,这就要求中国构建话语权,坚定中国道路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应对西方颜色革命的阴谋,确保中国文化安全,打破西方文化霸权。

三、文化霸权带来的新挑战

文化霸权,是颜色革命得以实施的前提。在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文化推广的主要渠道。一些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凭借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主导地位,利用互联网优势向全世界推销其文化、价值观,借此实现其文化霸权,对对象国的传统文化、本土文明和意识形态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是青年人,不能正确判断这些文化背后的政治目的,盲目地迷信西方文化宣扬的自由、民主,对于自己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按照西方逻辑进行解读、批判,甚至走向政府的反对面,成为西方敌对势力的炮灰,殊不知爱国热情一旦被利用,破坏的恰恰是自己国家的发展。越是发展得顺利,进步得巨大,我们面临的问题就越多,需要协调的社会问题就越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就越是见缝插针地对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进行破坏和颠覆。

(一)全球化不是西方化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自信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