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习作中的“修改”策略
2020-07-14方飞清
方飞清
叶老曾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差之远矣。
教师耗费大量精力却收不到应有的实效,长叹“徒劳无功”。为何学生会淡然应付教师的“裁决”呢?我们首先必须反思自己惯用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
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主见,成为“袖手旁观”的欣赏者,活力消退,干劲大减,文章越写越俗,成套路化无法生动感人,又不想对作文进行再生产、再加工,以求精益求精。致使教师批改后的作文本上徒增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红色符号,讲评课上,只剩一点稀稀拉拉的声音应和教师的“金口玉律”。这场悲剧越演越烈,学生“为作文而作文,为教师而作文”索然无味,有苦无处诉,文章写得如何且不说,生活因此笼上阴影。
一、激发自改作文的动机
(1)讲故事,触动心弦。“三分文章七分改”。前人对自己的文章达到苛求的地步。流传至今的许多有关修改的文坛典故,最容易打动学生幼小的心灵,使他们认识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并非都是一挥而就的。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大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我国清朝伟大文学家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红楼梦》。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前,反复吟咏,选用十几个字,最后才用上“绿”字。“苦吟诗人”贾岛反复“推敲”:“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
(2)读名言,领悟道理。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伟人发表过修改文章的精辟论述。教师可以选录一些,让学生按排时间朗诵,也可以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名言,编成“格言集锦”。鼓励学生在晨会课上、班队课上介绍自己的阅读心得,启发写体会,使修改求精思想深入人心。
(3)搭舞台,鼓足干劲。“一草一木皆有情,凡人小事均入文”。学生写作、修改作文的场所无处不在。教室后的黑板报、左右墙体上的名言张贴,学生的周记(日记)、合作办报、课堂评改比赛、课前发言,都是学生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舞台。当学生在作文领域有所作为后,只要有自主施展的机会,准会乐于表现,愿与人讨论作文中的得失和苦乐,愿把自己修改文章的成果与人分享。与成功相伴的幸福感必能成为学生修改作文的内驱力。
以上这些听阅、收集、体会、交流、内化等一系列活动,会使学生深刻懂得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化外部压力为内在需要。
二、传授自改作文的方法
(1)统一标准,符号示范。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符号化能减轻工作量。但必须让学生看懂教师的意图。为此,从学生接触作文开始,教师使用的修改符号一定要统一,标准化使用。①统一修改符号。②统一修改步骤。为了方便使用,编成顺口溜:改文章,并不难,一看标点字词句,是否正确使用好;二看中心与选材,题材要绕中心选;三看条理和思路,前后连贯不跑调;四看详略及重点,文章此处最重要;五看开头跟结论,首尾呼应那最好;六看整体读全文,立足全篇来润色;掌握以上修改法,不愁文章改不好。修改符号和顺口溜熟悉后,抄录在纸片上贴在封二、封底上。
(2)选择病例,过程示范。由于学生作文起步晚,作文问题很多。教师在浏览学生习作后,先挑选几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字作为“病例”,通过投影放映在屏幕上,让学生先读读片段尝试修改。然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修改。修改时,对照步骤,使用修改符号,讲清每一处该怎样修改,或增或删,或调或换,边改动边说明原因。最后,出示范文与病文,通过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获取修改方法。
(3)挖掘优点,激励示范。同一班里,学生的作文水平呈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沾沾自喜”,另一部分学生“垂头丧气”。“成功的喜悦是前进最大的动力”。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善于挖掘学生文中的优点,在批改时写上激励性评语肯定学生。对于文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是通病,集体辅导修改,发挥集体智慧;如果是个别问题,当面辅导修改,以商榷的口吻,激励性的语言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修改,追求完美。
三、强化自改作文的能力
(1)开设“门诊”,“治病”修改。利用黑板报、小黑板开设“作文门诊部”。抄病句(段)在这些地方,用符号画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让学生做“专家”来“会诊”,给“病人”“对症下药”。当学生看到经过自己“医治”的文章“妙手回春”,内心充满自豪。在这种亦庄亦谐的氛围中,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
(2)“扶贫帮困”,结对修改。结对互改,既尊重学生的言语个性,又促成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缺,优劣互补,方法很多,任意发作文本,发给谁,就由谁来改;同桌互换互改;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一帮一”等等。在互评互改中,学生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帮了别人又帮了自己,学会更深刻更广泛地去修改作文。学生能改同学的作文是一种角色的巨变。有自己对作文的裁决权和评价机会。特别是作文尖子生兴趣最浓,竭尽全力帮助同学完善作文;而那些后进生则能读到班里的上乘之作,听到同学的建议,无疑增加了学习提高的机会。
(3)摸石过河,独立修改。叶老说过:“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內的事。”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改能力后,教师就要放手让他们自己“摸石过河”,独立修改。当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不要急于催促他们上交作文本,而是要求他们对照修改步骤,边读边想,边读边查,边读边听,发现问题,马上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使学生“数读其稿”中“数易其稿”,提高表达能力和自改能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鉴赏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从此,生命活动与作文教学互相推动,叩击出生命火花,让作文成为精彩人生的写照,记录童年时代的喜怒哀乐,变得朝气蓬勃,才情横溢。作文教学注定要走向末路。探索以改促写的新作文教学模式,意在寻找焕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自能作文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