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学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2020-07-14王昱人张帅蔡雄飞冯丽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王昱人 张帅 蔡雄飞 冯丽娟

【摘要】环境学概论是环境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将关系到今后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针对目前该门课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并列举了一系列教学措施,旨在找到最适合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环境学概论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807336);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7]7345号;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769);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贵州师范大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17]SJG第10号;2018 XJJG0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242-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不管是在科技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为此在2018年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中,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了宪法中。环境问题的防治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与环境相关的专业,旨在为国家培养学术与实践兼备的环境类人才[1]。环境学概论作为环境类各专业的基础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了理论铺垫和知识储备的作用。对于刚开始涉及环境知识的本科生而言,务必要学好该门课程。因此正确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学的思考

1.教学内容过多而教学时长过少

环境学概论几乎涵盖了大学本科环境类专业的所有基础知识。要想仅仅在一个学期并且只有较少学时(如48学时或32学时)的情况下,把这些知识全都教授给学生是相当困难的。即使课程已经全部讲完,学生也未必能够很好的消化,以致对这门课程很难达到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作为环境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之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在实习方面,本门课程仅仅组织学生一次野外实习是远远不够的,仅有一到两名本专业老师带领也很难确保每个同学在实习中有所收获。

2.学生普遍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

由于本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每章内容都会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只是靠阐述书本上的内容,很难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听课的效率也会随之降低,进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学其他科目等现象屡见不鲜[2]。

3.末考成绩难以反映学生的真正实力

本门课程期末考核的成绩往往采取实习成绩、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的构成(如10%的实习成绩,30%的平时成绩以及60%的卷面成绩)。实习成绩往往是仅提交一份实习报告,未能真正考核同学们在实习中真正学到了什么。平时成绩常是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而课后作业的答案在书本上均可找到,学生仅靠翻阅书本便可以完成,并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个人见解,同时其试卷的考试内容,也多是平时作业的内容,学生只需要将作业内容背下来便可以通过,并不能体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的探索

1.教学内容方面

(1)课堂的讲授应注重基础

对于刚开始涉及环境方面知识的本科生,其知识框架导致其很难理解一些相对复杂的内容。因此在授课内容上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而那些困难的推导过程则可以忽略,因为这些内容会在以后的环境毒理学、环境工程等环境类相关课程中有详细的讲解,掌握基础知识后,更容易理解和运用。

(2)重视知识与案例的结合[3]

通过对近年来热门环境案例的讲解,使相对枯燥的知识生动起来,这将对学生的听课效率有显著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的理解和运用环境学概论的基础知识。同时让学生自主查找近年来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与治理措施,之后将自己的想法在课堂分享。从而培养起学生们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优秀的教师是同时具备教学和科研能力的[4],因此在授课时,可以将自己最近或之前从事的研究引入课堂。讲述这项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以及自身是如何进行这项研究的。使得教授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引发思考,探索问题,从而激发起对科研的兴趣,碰撞出学术的火花。

2.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

(1)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

环境学概论中许多知识比较抽象,仅靠书本的文字很难理解到位。同时其丰富的内容,较大的信息量,很难进行相应的板书。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比如讲到氧垂曲线时,引入水体中耗氧和复氧的研究視频和Flash动画,使讲解内容更具体、形象。而且正确的利用PPT的课件,能够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使得授课效率极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兴趣。

(2)网络与课堂相结合

因为教学时长过短的缘故,很难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因此教师可在网络教学平台或手机App(如超星学习通)上定期发布相应的教学视频,学生务必要对每个视频进行仔细的观看,观看结束后将会有与该视频相关的试题,对试题进行解答与提交,将会算作一次平时成绩。而线上的试题则会在下次的课堂上进行讲解答疑,从而达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更好的巩固与运用所学理论。

(3)翻转课堂式教学

大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气氛显得相对较沉闷,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很难提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听课效率往往较低。因此教师可以在当天的课堂上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学生主动预习,并且学生会在下次课堂上进行授课,老师则负责点评。从而更好的使学生融入课堂,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同时还能使学生与老师更好的交流。

(4)定期进行野外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可以利用实践周或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时间,带领同学们去工厂或者实验室进行实践。如参观脱氮除磷工艺,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活性污泥法以及A/O法每个步骤的基本原理,切实的了解其优缺点。同时与书本上的知识相互对应,对于每次实践,都应当设定一些与实践内容相关的题目进行实践效果检验,并提交一份实践感想,不仅提高了实习成绩的含金量,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所涉及知识的认知与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

(5)多鼓励多肯定学生

教师在授课时,应多与学生互动,如对于所讲的某个章节的重难点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于敢于发言的学生,老师可以根据其回答状况,用增加平时分的方式进行鼓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文明的当今,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对于环境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对环境学概论的掌握程度,将影响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对整个专业体系的理解,甚至会影响对后面专业课程学习的效率。为此教师如何能够让学生理解并能运用这门课程的知识,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角意识,同时还要提高讲课效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蹇丽, 钱士匀, 吕刚, 李慧君, 李娜, 唐天乐. 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4(3): 52-53.

[2]张帅, 蔡雄飞, 陈程. 环境学概论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3): 239-240.

[3]丁文慈, 胡劲召, 陈文山. 环境学概论的教学方法探讨[J].琼州学院学报, 2011(1): 54-55.

[4]梁林梅.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7(9): 59-63.

作者简介:

王昱人(2000-),男,山东菏泽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在读。

张帅(1984-),男,河北唐山人,博士,讲师,从事环境化学与环境毒理学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