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体制下幼儿园品格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0-07-14王新华
王新华
【摘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教师的正确指导会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家庭教育的不足与问题,优化幼儿的身心健康。在素质教育体制下,教育部坚守的是以德树人,看重的是幼儿的品格发展与道德认知。因此,幼儿教师便要积极优化幼儿品格,促使幼儿在初期成长阶段便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成长方向。本文将从借助幼儿言行渗透品格教育、借助体验活动优化品格认识、借助家长帮助深化品格教育三个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如何通过优化幼儿品格来践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 素质教育体制 品格教育 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03-01
在现行的幼儿教育中,依然存在“重知识,轻品格”的现实问题,教师通常会按照园内安排组织一系列认知活动,拓展幼儿的认知思维,但是却忽视了幼儿的品格发育。而且,现在许多年轻家长存在“护犊子”的心理,不愿意教师过分干预幼儿的品格认识,无法正确接受教师所提出的批评建议,所以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选择性地忽视幼儿所显露出来的品格问题。然而,教师被誉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这种逃避、片面的教育态度是很难发挥教师的人生指导作用的。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全面渗透品格教育,做好一名人民教师的工作,切实促使幼儿实现健康成长。
一、借助幼儿言行渗透品格教育
幼儿园所招收的生源年龄段基本停留在3-6周岁之间,而我国有这样一句俗语:“三岁看八十”,所以幼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性认识,也会不自觉地展现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出相应的意识行为问题。对此,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切入品格教育,以便促使幼儿明确对错善恶,使其自觉改正。
就如通过观察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笔者发现大多数幼儿都有不合群、自我意识较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幼儿之间不懂谦让、相互争抢活动素材、习惯推卸责任等等。这就意味着幼儿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懂团队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因此,笔者便据此渗透了团队品格教育,设计了一些“过桥”、“趣味接力”、“拔河”等团体性游戏活动,然后认真观察了幼儿的行为表现。比如,有的孩子会无意识地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希望其他孩子都可以无条件听从自己的指挥。对此,笔者会要求这个孩子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尝试主动与其他同伴沟通、交流,学会听从他人的意见。另外,面对孩子之间彼此抱怨的问题,笔者也会要求孩子们客观反思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说出其他同伴至少三个优点,借此引导幼儿学会赏识他人,同时向幼儿表述团体利益最为重要,每个孩子都要自觉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
二、借助体验活动优化品格认识
客观来讲,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普遍存在认知能力发育水平低下、心智幼稚等现实问题,难以理解理论化的人生道理,但是却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有效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品格素养。对此,幼儿教师应该要积极借助体验活动渗透品格教育,丰富幼儿的实践体会,拓展幼儿的人生经历,引导幼儿结合实践体验自主提炼品格思想。
就如在感恩教育活动中,笔者组织本班幼儿到本地的福利院参与志愿者活动,借此引导幼儿懂得付出与奉献,培养幼儿的感恩品格。在本轮实践体验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帮助福利院工作人员打扫卫生、摆放桌椅、准备餐饭,同时还要表演节目,与福利院的孩子一同玩耍。当孩子们看到福利院人员因为自己的劳动与付出而展露笑颜时,他们都产生了一种自豪感、成就感。然后,笔者便借助这一积极情感导入了感恩教育,希望孩子们可以牢记为他人付出的幸福感受,同时也要主动在班级中、家庭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借助家长帮助深化品格教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所形成的大多数认识都是在家长的影响下产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是幼儿品格的直接塑造者。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家长力量来优化幼儿的品格发展,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所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使得幼儿可以时时刻刻在优良品格的熏陶下实现健康成长。
就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因为长得十分漂亮而深受其他孩子的喜爱,但是这个孩子却并不能接受这种好意,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下意识地抗拒其他孩子的接触。对此,笔者及时与孩子父母沟通,发现这个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于严密,虽然反复强调了安全、保护自己的重要性,但是却并未教给孩子接受他人的善意,而且自觉代劳了孩子的一切事务,不愿意讓孩子与外界接触,导致这个孩子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对此,笔者向家长解释了这种过度保护方式的不良影响,希望家长可以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的人生,感受与其他人交往的乐趣。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品格教育能够对幼儿未来的一生发展都有积极影响,可以提高引导幼儿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特色社会需求人才的可能性。因此,幼儿教师要全面渗透品格教育,关注幼儿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切实优化幼儿的品格认识,为幼儿的未来成长打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亚娟.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大班幼儿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