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隔代教育对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影响及对策

2020-07-14张延琳董玉俊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少年儿童对策影响

张延琳 董玉俊

【摘要】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开始选择外出务工,以给家人和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但这种做法却使农村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于是“隔代教育”也就成为了留守儿童或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无奈之下选择的教育方式,简单来说,它主要指的是因为父母没有办法陪在身边,所以将孩子交由祖辈或隔代亲属看管的教育模式。因为祖辈及隔代亲属已经具备丰富的养育孩子经验,所以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大都可以得到保障,但它却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对少年儿童品德形成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下笔者展开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农村隔代教育  少年儿童  品德形成  影响  对策

【课题】本论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ww[2019]GH140)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240-02

隔代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少年儿童的品德形成及全面发展,因此应当提高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即便父母没有办法陪在身边,那么老师也应当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关爱,并通过与其直接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一同做好孩子的成长监护。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要多与留在家乡上学的孩子打打电话、聊聊微信,进而给予他们相应的关爱,而不应只是简单的“给钱”。

一、农村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

从本质上来说,农村隔代教育其实并不是毫无优势,在分析其对少年儿童品德形成产生的影响之余,我们也应当对其有利因素摆正认识。具体来说,其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更有耐心教育小孩。祖辈亲属或选择留在农村生活的年轻父母的叔伯兄弟会更有耐心教育小孩,不会动不动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小孩发脾气,当然这样的招呼似乎只能够停留在物质层面。他们简单的认为只要给他们营造出年轻时所没有的生活条件,他们便会健康成长,从而忽视了他们的内心需求。[1]如果能够对这份耐心进行相应的引导、干预,依旧可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到决定性推动作用。2.更有经验教育小孩。在养育小孩方面,祖辈亲属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更知道该如何帮助小孩解决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困惑。当然他们的经验或许已经过时,但问题发生时他们似乎比年轻父母更明白需要怎么处理。对留守儿童来说,这种全方位地“支持”更容易带给他们安全感,但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否则还是有可能会让他们养成骄纵、跋扈的性格。

二、农村隔代教育对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影响

1.影响了少年儿童独立性格的养成

对照顾留守儿童的祖辈亲属来说,他们大都会产生想要弥补子女亏欠的心理,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想尽可能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于是他们对孙辈提出的各种要求都在尽量满足,而从不考虑要求的合理性。这种“爱屋及乌”的心态虽然有些盲目,但作为教师还是应当积极去理解。再者,因为过度宠溺,很多时候孩子犯错了祖辈亲属也不会去批评,只是在一味地迁就。于是孩子长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缺陷,进而影响到了自身是非观的养成。以“做家务”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为例,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很多孩子都有做家务的愿望,但祖辈亲属去经常以“怕他们做不好、怕累到为理由”拒绝他们的诉求。久而久之,孩子便会漠视祖辈亲属对于自己的付出,最终会变得骄纵、跋扈。诚然祖辈亲属的关爱、保护是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但还是应当把控好其中的“度”,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更应当引导其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培养其独立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其健康的走向社会。

2.阻碍了少年儿童的是非观教育

因为生活环境的差异,祖辈和父母的教育观及对事物的认知出现了诸多分歧,这类问题会带给孩子强烈的无所适从感。面对两种不一样的约束方式,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听谁的。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养成在不同人面前做出不同行为的习惯,更会产生过度的“隔代亲”并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将影响到自身的健康成长。是非观教育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命题,可以影响幼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父母缺位的大环境下,教师需要把这个“缺位”补齐,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2]

3.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为祖辈亲属已经进入老年期,不仅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对很多社交活动也会产生相应的抵触情绪,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抑郁感。家庭成员若长期与之生活在一起也会受其影响,这种情绪若传递给孩子会使其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单靠“无微不至”的照顾是无法消除的。基于此,负责照顾留守儿童的祖辈亲属也需要学习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确保能够在思想与精神层面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三、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农村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具体策略

1.转变教育方式,给予孩子理智的关爱

祖辈亲属要用正确的方式关爱孩子,切忌对他们过分的骄纵。要认识到在物质方面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其动手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其思想层面给予其正确的引导,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对孩子来说,长辈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他们身边,而农村的隔代教育更需要让其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失败、受挫也许会短暂的懊恼、气馁,然而只有不断的尝试才能够收获成就感,这才是保证这一特殊群体实现全面发展,以全新的姿态走向社会的“制胜法宝”。

在此基础上,隔代亲属还需要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那一份责任,积极学习年轻父母的教育理念,以确保能够在这方面实现协调统一,进而给孩子正确的成长引导。之后还应当根据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要看到他们的长处、闪光点,而不应一味的打骂。例如,个别小朋友喜欢拆玩具,很多祖辈亲属都会觉得这种行为是在“搞破坏”,但其实这也是孩子动手能力强的一种表现。如果能够加强引導,过去的“破坏行为”也可以产生正向的引导。

2.优化亲自互动,强化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

即便因为生活的压力需要外出务工,父母也应当树立正确的亲子观,要认识到“抚养子女”不单只代表需要给钱,思想方面的引导也同样重要。对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儿童来说,如果这一阶段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他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打打电话、聊聊微信,与孩子交流一下最近思想或生活中的问题也同样重要。年轻父母要在思想道德规范、行为品德方面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培养其正确的是非观,不能简单的将抚养孩子的责任抛给自己的父母和叔伯兄弟,需要严格杜绝孩子一提要求就无限度满足的做法。

3.加强与祖辈亲属的沟通交流,做好其心理健康教育

年轻的父母还对于自己的长辈交流一下育儿的心得,这既是一个自己查缺补漏的过程,也是让长辈学习先进育儿、教育经验的机会。要引导长辈去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不能简单的认为自己经验多、阅历广就对幼儿进行片面干预。还要让家长能明白自己的情绪或行为都可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让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多参与一下户外活动,为孩子塑造一个健康的内心世界。

总结

对外出打工的父母来说,“隔代教育”更多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但还是应当正视这一教学模式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给予幼儿正确的思想导向,促进其全面发展。以上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改革留守儿童的教育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丁小花.新时代心理教育让留守儿童自主快乐发展[J].学周刊,2020(02):165.

[2]尹德福.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23.

作者简介:

张延琳(1978年-),男,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农村隔代教育与化学教学研究。

董玉俊(1980年-),女,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农村隔代教育与心理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少年儿童对策影响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