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

2020-07-14杨立琼邓祖波何定雯

今日财富 2020年1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理想现实

杨立琼 邓祖波 何定雯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育应根据社会发展阶段变化带来的新问题、新特点和要求,采取与时俱进的应对之策,提升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和大学生的获得感,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目的。习近平说过:“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容易得软骨病”,因此,大学生要提高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首先得从理想信念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问题。

一、高职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总体上来讲,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是良好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随之带来思想的多元化倾向,主流思想面临剧烈的冲击,理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经济迅猛发展、多元化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第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随波逐流,自怨自艾,有的甚至理想信念缺失,挥霍青春、安于现状或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第二,部分大学生物质意识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社会责任感弱化,缺乏爱国情怀和奋斗的精神。第三,部分学生群体思想活跃,理论缺乏,知与行脱节,“有目标、无信仰;有欲望、无理想;有青春、无热血;有索取、无奉献”已是一种常见现象;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历史性过程,个人成长的经历、社会生活的实践及对未来美好生活、事物的向往、期望都在影响着现实的教育,社会阶段发展,历史方位的变化,理想的强烈时代感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冲击,作为思政课老师,在准确把握历史新方位、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背景下,正确结合理想的时代性特征,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引导学生自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的梦想。

二、提高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正确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新理论推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将政治话语通俗化、本土化,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运用。

1.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水平

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时代步伐,才能更好地用理论武装头脑。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加强学习既要精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丰富内涵、重大部署、重大战略等,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平时亦多读原著、学原文、经典著作,理论研究越深,思想认识才会越深刻,越深入人心;又要重于实践,“低得下来”把自己摆进去,思想上不断深化,行动上不断巩固加强,将理论通俗化并运用理论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2.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选择教学手段,以机电专业学生为例,该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课堂氛围活跃,但理论水平缺乏,将章节重点难点细化、易化,达到教学效果。

首先,備好课是基本的,有条例地组织好教学过程,梳理好教学脉络,讲究线索的逻辑性,并要求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做到理论通俗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话语生活化、大众化,达到内化于心的效果。其次,选择好教学新媒体载体,精选时代感强、颇具感染力的教学案例,典型案例,用好红色案例、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案例,身边活深深的案例。好运用教学音频视频,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重注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再次,多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关注他们个人的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关注学生理想的需求,实际的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引导他们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个体现实发展和社会共同理想中实现契合。构建价值主体,将历史性教育与国情教育、理想与现实教育、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体差异性)结合起来讲解,将理论升华,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最后,运用好实践性教学,本章节带学生到学院模拟矿井进行实践教学,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带学生回归生活,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到井下参观,更能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适时对未来职业做出合理规划。

(二)培养学生自我斗争的精神

大学生群体的理想是丰满,现实是骨感的,总感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讲理想信念就应该唤醒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就要敢于自我的斗争,人是有矛盾的,有矛盾就要斗争,正确面对人生的得失、义利、荣辱、苦乐矛盾等,敢于战胜自身惰性,摒弃享乐主义的不良思想,培养一种爱国的情怀,传承一种奋斗的精神。

1.培养爱国情怀

大学生“缺钙”缺的就是一种情怀、精神,作为祖国的栋梁,应胸怀祖国,心系祖国未来的发展。

(1)明确历史使命

马克思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青年大学生应明确自己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使命呼唤当担,使命引领未来,青年大学生群体要不负人民重任,积极勇敢地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2)树立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

中国梦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当今所处的发展阶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群体应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应自觉关注祖国的需要和自身理想的实现,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增强社会责任感。青春因奉献而厚重,青年学生只有胸怀祖国,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生前进的动力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力量源泉。也“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2.传承奋斗精神

大学生要补的钙,就是铭记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牢记奋斗是青春永远的底色。身处象牙塔的年轻大学生,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拥有施展才华的广大社会舞台,应敢于奋斗、拼搏、奉献,在奋斗的年纪,不虚度、不安逸,才能书写好精彩的人生,虽说是专科生,但只要端正人生态度,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又何尝不是在为国为家添砖加瓦?“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一定能“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让人生的色彩更加绚烂”。谨记习总书记的告诫:“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不息,奋斗不止,大学生需要传承好这一精神。

3.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为了实现理想,必须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梦想追求中,青春因拼搏而精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确定了理想就该有乘风破浪的勇气和“死磕到底”的决心,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激情奋斗、汗水泪水交融的日子,将成为人生的财富。

(三)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来源现实,又高于现实,正确对待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避免两种极端:一是用理想否认现实,认为现实是丑陋的,从而自暴自弃,玩世不恭,二是用现实中假、丑、恶的现象否定美好的东西,用现实中种种不易、利己去否认理想的美好,认为理想是实惠的,而一味索取而不讲奉献。

2.正确认清实现理想是一个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的过程

没有谁的理想可以一蹴而就,学生群体要作为充分的准备,实现理想是一个长期、曲折性和艰巨性的过程,有平坦,更多的是困难、波折、坎坷,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学生群体不能因一时挫折而一蹶不振,要逆流而上,不轻易言败,更不能随意地让享受和偷安成为常态,“就该像爬山虎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向上攀沿,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

3.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自己的梦想

青年学生群体,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实干兴邦”的忠告。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确立高远的志向,不能局限于一时的得失和斤斤计较,要用长远的眼观看问题,站得高些,看得远些。确立做大事的志向,只有确立了志向,人生才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的动力,才能在前进中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最后,立志需躬行,讓学生知道,理想最终只能在实践中实现,所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平凡的事情做起,在人生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作者单位: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矛盾特殊性视阈下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020J1102。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理想现实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