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贴近生活
2020-07-14葛筱林
葛筱林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基础学科的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见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小学语文是一门教育性极强的课程,如果语文教学能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發现生活、观察生活,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将结合以往学习经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探讨,探究如何让教学与生活教育相联系,为今后的教学生活积累宝贵经验,也希望能给教育同仁带来启迪。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生活化
引言
生活即是课堂,不仅是学校课堂的有效延伸,也是学生丰富知识的重要源泉。而对于小学生这样的群体,其年龄跟性格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学方法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该怎样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与生活教育相联系呢?下文即是结合实践对此问题的探讨。
一、创建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学生都应该是怕老师的”,这是很多小学生所固有的想法,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师生之间是一种“一对多”的关系,课堂之上的交流也仅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们的参与感不强,当然也对学习表现出更少的兴趣。如果能打破传统,营造一种贴近生活的课上环境,将更好地拉近师生、学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不仅能收获知识,还能拓展生活常识、培养正确观念。
例如,可以将课桌摆成几个大方块,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像家人一样面对面交流,大家在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情景中描绘自己的想法、分享感情。生活化的场景适合很多课文的教学,在学《火烧云》时,老师可以让大家聊聊自己曾经见过的火烧云,感兴趣的还可以画下来,让成员们猜猜画的是什么形状;这样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能有更多思路,这与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是相对应的。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难以体会文字下所表达的情感,这表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教师在课堂中也应摆脱“领导者”这一角色,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从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时常听取小学生们的建议跟想法,鼓励大家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互动游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把教师当朋友,产生应有的依赖。例如,在教学知识有一定积累后,举行一个小小的比赛,选一名同学作为主持人,将课桌拼在一起,大家围坐一圈进行成语接龙或古诗接龙;老师也参与其中,方便对大家进行知识补充。这样课堂情境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考试,只不过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体现,使得语文学习不再枯燥,让小学生们对于课堂更加专注。通过游戏,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胜负观,教会学生尊重他人,让学生明白课堂与生活并不分离,即便是游戏也会存在教育意义。
二、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课本上的内容是学生们必须要接触的,但大家真的理解了吗?很显然,大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即使已经背会了某篇课文,也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我认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任务,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多多去观察、去创造,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课文中的知识,让大家接触自然、投入生活,体会教育的真谛。
在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如果仅通过课本上的描述,同学们只能认识到这是一种可以攀高的植物,这显然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带领大家去寻找周围的爬山虎,让学生们发现原来这种很常见但经常被忽略的植物真的有很多脚,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课本中所展现的植物特点、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另外爬山虎虽然看起来细弱,触墙的脚上却有很强的吸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让学生总结它能安稳不倒的原因,并带入到生活中,看看身为人的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才能更好发展,贯彻生活教育理念。除此之外,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利用媒体展现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如给大家听听鸟叫虫鸣,看看各地风景,不仅给学生们增加了感官上的刺激,也便于提升学习兴趣。如课本上《七月的天山》一文,书中的景象很少见,对于气候、地形也有要求,大部分学生都没见过,更难以想象。这种情况下利用多媒体,将景象直接播放给学生看,也能拓宽大家的视野,帮助理解新知识,让课本与生活不再脱离。
三、创建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贯穿整个教育环节的,以往的教育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而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小学生固有的特点跟思维意识,结合所学课堂内容让学生对知识有新的体验,从客观事物中获得主观感受。
小学课本中有很多故事类课文,可以通过新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贯穿进来,如在教学《穷人》时,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桑娜跟她的丈夫,通过生动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文中两个穷人举动的理解,也帮助他们揣摩不同的人物心理跟性格,对故事体现的寓意有自己的见解,在学习中了解生活,体会穷人的不易,在生活中更多一些同理心,改掉浪费的习惯。再如,《春夜喜雨》中,作者全文未提及一个“喜”字,却表达了春雨到来的欣喜之情。在教学时,如果只局限于课本上的诗句,学生大概很难理解其中流露的感情。不妨带着学生们走出教室,放放风筝、画画花草,看看柳树由棕色变为嫩绿再到深绿,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美丽的春景。这样一来,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在亲身体验过由一片荒芜到生机盎然的转变后,便更加能理解春雨对于人们的意义,体会作者传达的感情。教师只需稍加点播,更多地让学生去感受,学生们便能更加具体、深刻地理解古诗,接收作者所传达的意境。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即让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有重要意义。教学的生活化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乐于加入、主动创造的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品德培养的过程。教师身为教育的指引者,可通过创建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贯彻生活教育理念,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发生质的变化并向生活化转型。
参考文献
[1]卢丽丽.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04):17-18.
[2]钟泽龙.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20(02):26-27.
[3]颜缘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