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14党文坚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英语写作思维导图高中英语

【摘 要】本文基于思维导图的一般应用机理,提出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即“有效渗透,以图促学—启发智慧,以图促思—框生成架,以图促写”,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First aid”一课为例论述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语写作 思维导图 应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设计,一方面在“语言能力”中强调,听、说、读、写属于“理解方式和表达意义”能力的范畴,在教学过程中应视为整体,避免知识、技能传授的独立性,同时强调“提高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思维品质”核心素养中强调,促使学生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三个方面提高综合水平。因此,写作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技能之一,必须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保障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观察能力、适应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结合现状来看,高中英语写作是一个“重点+难点”,教学中心大多放在词汇数量扩展、语法正确使用方面,而“篇章意识”“语言逻辑”“思维范式”等容易被忽略,学生提交的英语习作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式英语”特征,而这也正是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偏向“工具属性”的表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要实现英语写作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应用思维导图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整体而言,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进行“思维发散”,但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分析,个体除了“语言逻辑”智能外,还存在空间、数理、存在等多种逻辑形式。在遵循“发散思维”功能要求的背景下,不同的思维导图表达方式,可以适应不同优势智能的高中学生运用。对应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需要,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中心—周边”辐射结构。这是思维导图的一般应用方式,适用于想象力丰富、条理性较强的学生。其特点是提供一个中央关键词之后,其余各节点的生成非常随机,整个思维导图为不规则结构、形同蛛网。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中心—周边”辐射结构比较适用于头脑风暴,每想到一个新方向,就可以在对应的节点上“派生出”新的分支。

第二,“流程图”结构。这种思维导图具有典型的流程特色,比较适合线性思维强烈的学生运用。其特点是基于一个中央关键词 A,持续向前推进(有整体到局部),派生出 A1、A2、A3 等。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流程图”结构比较适合范围较小的说明文、记叙文使用,如围绕着“Earthquakes”这一中央关键词,持续探讨“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汶川地震”。

第三,“T 型”结构。这种思维导图作用于发散思维具有局限性,比较适合辩证思维较强的学生运用。其特点是基于一个“争议性话题”,在统一框架下“一分为二”的展开探讨。例如正方向为“q”、反方向为“p”,由此构成“qTp”的辩证逻辑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T 型”结构比较适合议论文写作运用。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思维导图一般应用机理包括三个步骤,将其置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具体应用模式如下。

(一)具象—抽象:有效渗透,以图促学。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以具象思维进行交流,在面对一个具体事物或现象时,习惯性地采用“直观性”去构建关系模型,即所谓“就事论事”,这极大地局限了人们的思考想象空间。在特定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视阈下,具象思维的缺陷就更加明显。一方面,高中生的生活、学习、社交等圈际狭隘,基于一个“具象存在”去关联其他事物、人物的有效性较差。另一方面,在母语(汉语)环境下,具象思维形成的英语表达能力(书面写作)更差,通常需要“汉语—英语”的翻译转换过程。应用思维导图工具的第一步,就是将“具象思维”转换为“抽象思维”,换言之,就是将具体表达的内容进行“符号化”处理,为思维导图提供一个“主题词”。在这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并不陌生,在他们的学习经历中,已经掌握了“列提纲”写作方式,教师要做的就是将思维导图意识渗透于英语写作教学中,让学生更科学、更合理地运用图式表达方法,將发散思维的过程表达出来。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Unit 1 Friendship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元主题“友谊”(Friendship)作为“中央关键词”,在正式开展写作教学之前,结合教材阅读部分进行思维导图意识渗透。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中有关“友谊”的具象认知,转化成英语单词的“符号化”形式。例如与“Friendship”直接相关的“Friends”(友谊—朋友),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从“朋友”这一节点词引出“青春、患难、兴趣、经历”等发散思维信息。每个高中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通过思维导图对“Friendship”的抽象处理,将自身经验和图式词汇融合起来,可以便捷地构建出一个写作脉络。

(二)发散—解构:启发智慧,以图促思。结合前面部分的若干思维导图应用方式分析,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画法并不难,但如何实现思维导图的丰富、完善,却是大部分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的关键点。正所谓“知易行难”,很多学生基于“中央关键词”构建的思维导图模型结构简单、层次较少、资源匮乏,这不是单纯地词汇量不足造成的,而是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不足所致。基于此,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可基于“头脑风暴”的方法,通过探究、合作的团队组织形式,让学生集思广益。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构建英语写作情境、提供争议性话题、布置具体写作任务等形式,实现发散思维接触面扩大。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Unit 4 Earthquakes 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为主题撰写作文,就可以采用集体合作、头脑风暴的形式。在 Natural disaster 这一中央关键词的基础上,构建第一层“节点”,如“洪涝”“地震”“火山”“温室效应”等。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工具及资源,如 PPT 播放各种自然灾害的图片或者纪录片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一边构图,从简单的几个词汇开始,逐渐丰富思维导图的表达架构。

(三)建构—转化:生成框架,以图促写。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水平的写作技巧、能力,思維导图只是思维记录工具,在最终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一个“逆转化过程”,即将“图式”转化成“文字”,但它不是根据思维导图所呈现词汇进行简单的“组合”,仍然需要思维参与。换言之,如果高中英语教学的起步点、落脚点均为思维导图,即便学生能够厘清写作方向、调理、目标,但仍然无法有效地形成写作文本,这是“买椟还珠”的做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教师的作用是学习引导而非传输知识,在学生固有知识经验匮乏的前提下,是无法将新知识转化成自己理解的知识的。因此,建构完成的思维导图还要进一步转化成“写作框架”,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的脉络构建写作思路。

例如,以“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为主题撰写作文,思维导图最少可以划分三层结构。第一层为中央关键词“Natural disaster”;第二层为“灾难类型”,如“火山”“地震”“洪涝”等;第三层为“灾难规避”,节点关键词包括“逃生”“急救”等。结合 Unit 4 Earthquakes 这一单元主体,可以轻松地构建一个写作脉络,即“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地震避灾”,每一层节点上的词汇都可以作为写作对象,但要有取舍、突出重点,越向思维导图的“末端”延伸,写作就应该越详细、越具体。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以下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First aid”一课内容,结合实例分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图促学。利用 PPT 演示工具,为学生呈现出四幅图片,分别代表四种需要急救的情况,如鼻子流血、衣服着火、喉咙异物、脚踝扭伤。值得注意的是,此图非彼图,“以图促学”中的“图”是指思维导图,而图片代表的是生活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表演的形式呈现,如“喉咙异物”可以做出一系列窒息的表情、动作。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唤醒生活知识经验,将思维从“具象”扭转为“抽象”,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每一幅图确定“关键词”。如以上四种情况,关键词可分别选用“nosebleed”“clothes on fire”“choking”“ankle sprain”。

(二)以图促思。初步工作完成之后,随即展开“头脑风暴”,这一过程中就要跳出前期“具象”的“first aid”四种现象,而是要以“first aid”为中央关键词,一边思考,一边绘画思维导图。这一过程建议采用集体合作的形式,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目标在于发挥“集思广益”的优势。结合教材中的词汇,思维导图构建应达到以下效果。

第一,first adi 下至少包括 lifesaver,treatment,injury,symptoms 四个子节点。

第二,lifesaver 下至少包括 bravery,ceremony 两个子节点。

第三,treatment 下至少包括 bandage,ambulance 两个子节点。

第四,injury 下至少包括 ankle,illness,painful 三个子节点。

第五,symptom 下至少包括 bleeding,burns,radiation 三个子节点。

以上采用头脑风暴的发散模式,思维导图比较适合采用“中心—周边”辐射结构,整个思维导图的完成度、复杂度取决于学生的词汇量和生活经验,其中当词汇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允许用中文替代,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再替换成英文。

(三)以图促写。思维导图完成之后,即可进入正式的英语写作实践阶段,但这一过程中,教师仍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引导。例如,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避免学生在描述“first aid”的操作时无话可说,此外还要提供一些连接词、常用句型、语法知识等,帮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节点”串联内容、生成文本。例如,“you must…”“It is a good idea to…”“Take care to…”等。此后写作任务交给学生,在后期评价过程中,教师、学生可基于思维导图内容互动,判断是否与思维导图提供的资源、脉络相符合,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英语写作思维。

【参考文献】

[1]赵育花.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5)

[2]李鞠凤.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20(2)

[3]杨 玲.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20(1)

[4]谭姗燕.叙事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5]马琴玲.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

【作者简介】党文坚(1986— ),男,汉族,籍贯广西北流,文学学士,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北流市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英语写作思维导图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英语写作的影响
从高考英语作文评阅看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