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2030框架下的教学未来
----联合国教师特别工作组第十二届高级别政策论坛述评
2020-07-14李白惠钰
刘 骥,李白惠钰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西安 710062)
一、联合国教育2030框架下的全球教育发展新图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处于全球化进程提速、科技变革换挡的关键发展时期,全球政治、经济、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与知识经济的稳步成型,全球各大国际组织愈发关注教育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就曾提出《达喀尔行动纲领》以指导2000年至2015年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 “全民教育目标” 和与教育有关的千年发展目标2(MDG2)。从实施效果上看,自联合国提出《达喀尔行动纲领》以来,全球教育已经取得稳健且显著进步,但《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显示仍只有三分之一国家实现了全民教育计划目标。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为首的科技进步对全球教育发展提出了全新挑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规划“教育2030” 框架,并于2015年5月21日在世界教育论坛上一致通过《仁川宣言》,提出包容、优质、平等和终身学习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原则。与此同时,仁川世界教育论坛还对全球2030年时的教育图景进行了详细勾勒,确立《教育2030行动框架》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教育议程的重要新驱动,提出以“确保全纳、公平且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为主要宗旨。该框架通过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机对接为全球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指向:推动从幼儿学习到青年教育和成人培训的全面发展,强调获得工作技能,强调公民教育在多元和相互依存的世界中的重要性,重点关注包容与性别平等,保障公民终身享有高质量的学习成果。
从政策意义上看,“教育2030”是联合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勾勒的全球教育发展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核心理念上看,《教育2030行动框架》所畅想的教育愿景有助于缩小国家间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全球包容型经济增长,破解不平衡的地缘政治格局,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该框架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推广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等优质教育理念来培养公民有效应对全球挑战的技能与态度。[1]在具体实施中,该框架为各国实现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呼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全球学习危机——提倡优质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学习、技能、知识皆作为促进各国提升国民健康、国家治理、劳动生产率等重要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关键途径。此外,该框架还提供了详细的政策方略清单,例如保障性别平等,注重早期教育,减少儿童辍学,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为贫困地区投入更多教育资源,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保障地区间教育公平发展等。为顺应第四次技术革命的知识型经济发展趋势,联合国还提倡在落实《教育2030行动框架》过程中充分使用信息化手段,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公平地覆盖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帮助社会弱势边缘化群体享受各层次教育机会,促进教育脱贫扶贫。更重要的是,该框架还呼吁全球教育新图景中必须更具包容性,各国教育系统迫切需要更好地发挥社会公平调节器的作用,助力缓和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减少种族冲突,降低失业率与犯罪率,促进非暴力文化,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全球教师政策大脑:联合国教科文教师特别工作组
教师掌握着开启优质教育的钥匙,是促进教育公平、获取教育机会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具影响力和最强大推动力之一,是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2008年12月挪威奥斯陆 “全民教育高级别小组会议”上通过《奥斯陆宣言》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呼吁各国重视教师在实现教育质量提升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并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积极开展招聘、部署、培训、留住优质师资,实现全民教育发展目标。基于这样的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成立联合国教科文教师特别工作组(UNESCO International Task Force on Teachers for Education 2030),力图融通各国顶尖智囊为全球教师发展出谋划策。成立之初,联合国教科文教师特别工作组所设立的工作愿景就十分明确,即教师应在各国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全球每位学习者都有权利由训练有素、资源丰富、高效且有上进心的老师辅导。为了实现这一宏伟愿景,教师特别工作组积极动员各国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促进本国与国际教师发展与实现高质量教学,通过倡导教师政策知识共享促进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与参与。在成立之初,该特别工作组制定了其2009—2012年的第一阶段工作目标,确定以政策、行动、资金支持这三个影响教师发展的相关空白为主要核心内容,广泛地在国际与区域层面开展政策对话,针对关键的师资问题上进行定期的全球知识开发与经验共享。至2012年3月,在对工作组的结构和工作进行评估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教师特别工作组纳入其“后-2015”全球教育治理体系中,并在此前已初显成效的工作基础上制定了第二阶段新的战略计划,保持工作组核心任务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4:教育发展框架》高度一致。
成立十余年来,特别工作组已发展壮大成为联合国《教育2030行动框架》下致力于提升全球教师水平、推动教学革新的专门机构,其成员来自世界各国教育部、国际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各国师范科研机构、国际教师与校长代表组织等。截至2019年底,联合国教科文教师特别工作组共有143名机构成员,其中各国教育部代表占半数以上。每个成员机构都可以安排专门协调员负责与特别工作组的沟通与对接工作。特别工作组在《2018—2021年战略计划》中明确指出,特别工作组通过举办年度政策对话论坛搭建教师政策全球高级别政策平台的重要性。自2010年首次在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举办以来,特别工作组已顺利举办了十二届高级别政策论坛,为全球教师政策制定者、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面对面知识交流平台,促进了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共享,并构建了教师政策 “南南合作” 的经验传播机制。多年来,高级别政策论坛关注着全球不同地区教师政策问题,从第一届《教师、金融危机与为边缘群体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挑战》到第十二届《教学的未来》,特别工作组高级别政策论坛的足迹已遍布非洲、亚洲、美洲等多个国家(详见表1),并一致致力于对全球教师政策治理中前沿挑战的深入讨论,共同协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在2019年12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教师特别工作组秘书处执委会会议上初步确定了由我国北京市承办第十三届联合国教科文教师特别工作组高级别政策论坛。
表1 历年高级别政策论坛信息一览
三、教学的未来:第十二届高级别政策论坛核心议题
2019年12月8日至11日联合国教科文教师特别工作组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教育部在阿联酋迪拜市联合举办核心议题为 “教学的未来” 的第十二届高级别政策论坛,包括7位教育部长在内的87位高级政府官员、250位国际专家出席了此次论坛。在开幕式上,阿联酋教育部Hussain Ibrahim Al Hammadi部长发表重要主旨演讲,表示建设一支富有活力、善应科技变革的教师队伍不仅是各国人民的福祉,更对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2030” 规划处Jordan Naidoo处长在主旨发言时,表明支持各成员国通过广泛研讨推动各区域教育发展并帮助各国更妥善地实现未来教育变革所能释放的教育潜能。从政策影响上看,该论坛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线教师代表、教育科研机构专家、各国教育部高级官员、国际组织教育专员等300多名全球教师政策利益相关者,就当前的全球教师发展现状与教师政策实践进行反思与对话,集中讨论联合国《教育2030行动框架》下各国的最佳应对措施。就具体议题而言,此次论坛主要围绕三个与 “教育的未来” 主题相关的议题,共议联合国《教育2030行动框架》下全球教师政策的发展方向。
第一,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因此教师教育如何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是重要的全球教育挑战。当下科技的迅速发展正在重塑教育,各式各样的在线门户、信息平台、学习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日趋多样的学习渠道。事实上,许多国家的传统教学已经开始向学习型社区转变,特别是通过鼓励学生远程获取课程材料、通过虚拟形式参与课堂讨论。在这样的知识全球化趋势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教师特别工作组认为,面向2030的未来教育需要各国加强培养学生超越课本知识、形成可塑性且多样化的快速学习能力。在未来,传统的“一名教师、一间课堂”模式的教学已无法继续满足全球信息互联形势下学习者的新需要。随着技术革新对传统教育格局的改变,特别是5G互联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助推教师的角色转变——由学习过程的主导者转向学习活动的推动者。因此教师需要更多的支持,从而顺应学习方式变革下教学哲学、策略、工具等维度的调整,顺利适应迅速来临的全新教学未来。就教学哲学层面而言,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逐渐适应由其自身热情与兴趣所激发的“主动学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理念。在教学执行层面,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以多人协作且具开放性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更乐观地看,技术革新可以成为教师得力的助手并实现教学边界的延伸,推动交互式学习空间和个性化学习的转变。例如,许多国家已经推出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效果与学习过程评估方案,鼓励以证据为基础的教学优化策略,包括将传统的学生档案袋、课堂表现评价、学生自我评估等一系列素材进行电子化、数据化处理,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更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2]
第二,优秀师资在解决教育不平等方面如何发挥重要作用值得各国积极思考,特别是教师如何有效运用大数据、新媒体、在线教育等技术手段进行个性化教学,解决不断恶化的教育不平等问题。一直以来,诸多实证经验表明学习质量受多重因素影响,例如性别、家庭背景、身体残疾等,而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满足不同学习者多样的学习需求。因此,许多国家提倡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采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支持,以此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但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缺乏发现、干预、监测工具,影响了优秀师资对教育公平的重要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诸多教学场景中,授课与测评并未充分考虑学生多元化的家庭背景、学习进度等因素,而是以相同的标准化教学与教材面对所有学生。随着大数据学习分析与人工智能学习诊断技术的成熟,联合国教科文教师特别工作组认为面向未来的教学应该更具适应性,特别是关注识别“弱势”特征,及时实施针对性教学,追踪监测学习。例如,在许多国家已经开展教育大数据的收集,包括学生成绩、家庭背景、种族、性别、民族、年龄等信息,力图帮助教师与学校提前识别并关注那些更可能陷入学习困境的弱势群体学生。[3]因此教学科技的进步将通过精准化教学进一步解放学习力,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驱动力,通过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精准识别班级内部的学习差异情况并引导教师进行适时干预。与此同时,5G联通技术将促进知识全球化,扩大全球范围内的就学机会,尤其是帮助农村偏远地区和低资源国家克服教育资源缺少的不平等问题。例如,在教育不发达的地区通过虚拟现实的实验场景教学将大大缩减由地域和资源所致的教育机会不公。而在另一方面,免费的门户学习网站不仅具备为学习者提供最新学科内容、教学视频的潜力,还能作为优质师资共享平台促进全球教学实践与师资培训的效果提升。[4]由此可见,教育技术的迅速普及与开源化教学的实施将为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红利,助推更多的学生依据自身需求个性化学习,协助更多老师实施精准教学与学习监测。
第三,各国该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对教师教育所提出的新挑战是面向未来的教学发展中极为重要的话题。第四次技术革命对全球生产与劳动力提升的正面推动正催生着一系列教育系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方面,知识型经济发展所推动的教育需求增加将迅速导致教师缺口加大,尤其在低资源国家,如何吸引优质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留住并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学习引导者至关重要。目前部分在线慕课平台已经尝试开设教师教育类的在线学习课程,针对新兴教育技术课堂应用的内容非常受一线教师欢迎。在另一方面,面对未来教育技术融入课堂的新发展趋势,教师必须具备更广泛的技能适应力、胜任更复杂的教学场景,运用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去帮助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加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在许多国家,教学与管理的边界在不断模糊。随着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的便利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将不仅仅是教学评估中的数据点,同时也是实时进行分析并按照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的数据执行者。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景探索如何运用虚拟技术、远程教学等新型模式。这意味着教师教育需要比以往更加重视教师多样化技能的培养,在教师教育体系中提前为教师、技术、学习者的互动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成为具有技术好奇心、技术胜任力的终身学习者。因此,各国亟需认识现行教师教育体系应当做出的相应改变,并总结已证实成功的教师培训创新方法,推动致力于产生积极学习影响的教师教育改革。
四、《迪拜宣言》:联合国教育2030框架下未来教学的新方案
经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成员国300余名高级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与的部长级会议、分组研讨、全体大会等共议机制,联合国教师特别工作组第十二届高级别政策论坛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宏观层面,该论坛为全球教师政策专家提供了有关未来教学的知识共享平台,为联合国《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实践提供了多方的前沿见解,包括针对教与学的发展新趋势、教育技术革新的前景与挑战及其对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的影响路径等。在具体政策方案上,该论坛系统地整理了各国本地化创新与教师政策改革的互动经验,包括师资招聘、教学标准、职业管理等多个维度,并通过教师特别工作组就如何改进教师教育向各国政府代表提出了详尽建议。更重要的是,联合国教师特别工作组正式在此次高级别政策论坛上发布重量级文件《迪拜宣言》,该宣言是近些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未来教育发展最具风向标意义的全球部长级共识。宣言说:“我们作为教育部长、政府官员、一线教师、发展伙伴、教师教育者、民间与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等代表,在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教师特别工作组第十二届高级别政策论坛上重申:我们承诺采取立即行动以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即联合国《教育2030行动框架》,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目标4.c,以确保提供训练有素、积极上进、备受支持的教师队伍。我们重申在国家战略中设置有关未来教学远大愿景的迫切需要,并呼吁各国政府在教育系统的所有政策层面进行全面投资以促进教学与学习。”[5]
基于《迪拜宣言》的核心精神,教师特别工作组勾勒出了联合国教育2030框架下未来教学的全球新方案。第一,各国需要加强对科技变革加速下的学习与教学发展新趋势的深刻理解,鼓励科研与教学合作,制定有助于改良学习方式的创新探索,推动新型课程框架的构建,提升现有教师队伍与教师教育体系应对新型挑战的能力。在未来,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多维度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坚韧有耐力的终身学习态度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而这样基于技术重塑的师与生、教与学关系都与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技术的掌握关系密切。这也就意味着面向未来的教师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这包括必要的教学基础条件、课堂教学技术、专业的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体系等。据此,《迪拜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所有全球教育发展的利益相关方:依据学习与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更新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的相关指南,推动以教育技术创新与情境化教学为实施路径的教学改革,及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技能培训机会,帮助教师在未来教学中安全公正地使用新教学技术,动员科研与教学人员积极开发、测试和使用教学创新方法与技术。
第二,各国需要认识由知识鸿沟加剧所带来的的一系列教育公平问题,第四次技术革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育工作者应更加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在未来,虽然教育技术的广泛普及可以拓宽受教育机会,但对数字鸿沟与教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也将加剧教育环境中不平等现状。因此,各国需要积极为教师队伍提供优良的培训机会,以战略眼光探索学习与教学技术的良性互动关系。在2030目标来临之际,教育公平的达成迫切需要更精准的资源投入基础建设,更重视弱势与社会边缘群体的教育需求,更多保障课堂内有效学习与教学的政策措施。据此,《迪拜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公共教育系统建设,致力于提供公平且优质的学习机会,该宣言还呼吁国际组织动员并协调全球政策与科研力量以支持各国一线教师为实现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所做的努力。值此之际,联合国教师特别工作组还特别敦促各政府重视全球教师政策实践的知识共享机制,以达到促进全球南南合作,共同构建未来教学发展的愿景。
第三,各国需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当作解决全球学习危机、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一环。目前全球范围内仍有2.6亿学龄孩童失学,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不容乐观。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算,全球面临巨大的教师短缺问题——全球仍需招募6900多万名高素质的教师。如此之大规模的师资短缺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及偏远地区,受冲突战乱影响地区,教育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等更加严重。在未来,教育系统必须深度思考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技术三者的高效融合才能实现由虚拟仿真、人机交互、网络通信技术等带来的巨大教学与学习潜能。据此,《迪拜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尽快推动教师与教学政策改革,以广泛证据为基础制定新型教师教育方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技术创新进行情境化教学。因为只有迅速地全球动员,确立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推广应用新教学技术,才能充分应对全球学习危机,使得203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可能。
五、对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启示
作为全球教师与教育政策的风向标,联合国教科文教师特别工作组第十二届高级别政策论坛的成功举办及各国代表对《迪拜宣言》的一致认可与采用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标志着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入了最关键的十年。其论坛及成果更对我国优化未来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深度参与教育国际治理、贡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有着积极启发意义。据此,本文总结三点对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前瞻启示:
(一)提升教师教育水平与教师质量保障体系
教师教育水平之于教师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科技飞速革新的21世纪,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全世界关注的共同目标,而深究学生培养中的影响因素,关键还在于教师是否能胜任新型的教与学关系,特别是由学习过程主导者向学习活动推动者的身份转变。在未来新时期,建立新时代 “学习助推者”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不仅能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自主学习,还能鼓励教师有效运用新兴教育技术缩小不同社会背景下学生教育体验的差异,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实现人力资本强国建设。因此,我国亟需围绕新时代教学与学习的新发展需求,围绕我国教育国情特点构建提升教师教育水平与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路径,引领教师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用最大化。在这一重要探索中,第十二届特别工作组高级别政策论坛为我国实现 “优教促优学” 的重要性目标提出了若干启示。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教育目标的转向与引导。因此,我国在探索教师教育与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提升中,必须以培养终身学习型教师为首要目标,才能确保教师队伍有能力驾驭不断全球化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迭代的教学技术。其次,在提升教师质量过程中应关注教学与学习的互动关系。因此,我国应积极推进以推动教学结果提升为导向的教师质量保障体系转型,关注扎实学识与实践教学的联动机制,鼓励前沿的教育技术通过优质师资走入课堂,提升学习品质。
(二)激发教育技术创新对提升教学与学习的潜力
新世纪以来,科技革新的普及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生活与学习的方式。特别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互联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带来了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新契机。在新时代与新形势下,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探索激发教育技术创新的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整合优势教育创新资源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鼓励学习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高阶且全面的素养,积极开发学习者创新与逻辑思维,锻炼动手与实践能力,形成独立批判意识与团队写作能力。面对这些全新的教育需求,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学生与课程的互动形式将彻底改变,因此我国应成为教学与学习技术发展的坚定参与者与支持者,以拥抱未来的姿态大胆尝试教学创新。现有的国际经验表明,知识与学习的开源化将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带来巨大红利,特别是通过提供丰富教学内容及课程材料与鼓励优势师资相互学习的双渠道影响学习品质的提升。[6]此外,远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能够助推更多偏远或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按照自身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学习,协助更多欠缺教学资源的教师以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手段实施教学。更重要的是,新型技术工具在教学与学习评估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教师更快捷有效地协助学生制定符合其学习特点和进度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而大数据分析手段也将助力教学反馈与学习结果间的衔接,从而激发教育技术创新的潜力,实现技术服务教与学的新型教育生态。
(三)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的衔接
在全球发展出现不确定性迅速放大的十字路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为世界人民指明了“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的价值取向,而以促进全球教育发展为宗旨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则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积极可行的方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发展除了对各国经济增长、国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有直接贡献外,还具有普遍社会溢出效应,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减少收入两极化带来的发展不确定性。[7]因此我国一定要抓住全球教育发展作为未来全球知识型经济转型中重要潜能的时代机遇,依托国际先进教育发展理念,在联合国《教育2030行动框架》等重要国际倡议中发出中国声音,倡导更广泛地“南南合作”,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构建新的全球教育治理观。若要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国需要迅速培养起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的复合型国际化教育人才,助力我国在全球治理议题中应有的参与度。此外,我国还需要建立一套师资完备、理论实践俱进的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前瞻战略人才储备。现阶段看,我国不仅在各大国际组织中人员所占比例与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策略不符,更缺乏参与国际治理体系中的高级专业人才。以第十二届特别工作组高级别政策论坛为例,我国仅有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三名代表受邀参会。若涉及全球性议题的重要会议总是缺少应有的中国籍专家,大大减少了世界了解中国想法的机会。未来如何系统地、高效地培养一大批国际型教育人才是我国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