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职业指导对策*
2020-07-14梁艳华沈庆斌
梁艳华 沈庆斌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当前,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加激烈的挑战。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可迁移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帮助毕业生实现人生价值。这就要求高校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专门设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由于硬件不完善,部门规范化程度低、规模小,实际工作开展中,就业指导部门仅仅作为信息发布的中转站和有关政策的宣传者,就业指导课程多偏向理论,缺乏实践性,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职业指导工作认识不清晰
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把职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开展了主要针对大学生如何求职就业的指导课,给学生一些关于就业的指导性意见,忽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学生的长期职业追求出发,注重眼前的就业率。由于高校过分强调就业率,从而造成过于重视就业数量,忽视就业质量。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局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影响学生后续发展质量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
1.3 职业指导信息收集不到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收集越来越重要。各高校职业指导中心对信息的收集和提供存在断链情况,尚未建立在校生职业指导规划类数据库。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能满足其需求,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有限。高年级学生在上课、考试、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还需搜集就业信息,参加各类入职笔试面试,疲于奔波,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1.4 职业指导教师素养水平不均衡
职业指导对指导人员的要求较高,除了具备基本的资质证书之外,还需要了解各行各业的基本知识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变化,对各项基础综合知识的储备要求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与学生的沟通能力。然而目前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多数未接受过专业化培训,且大部分由辅导员兼任,专业化程度低,能辐射到的范围有限,无法真正服务广大学生。
2 “双一流”背景下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2.1.1 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才力量,通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等的全面发展提出指导意见,他们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的路径,回归社会、回报社会。高校职业指导能够使这一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更加顺利,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具备一定技能的毕业生。
2.1.2 有利于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大学毕业生当前只增不减的情况下,就业压力相当严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也令人反思,高校设立就业指导、职业指导等相关部门,旨在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认识自我。专业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背景和就业前景,利用较长时间塑造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
2.1.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毕业生往往在面临就业择业的时候,才会发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高校职业指导部门要从学生刚入学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认清自我发展的路径,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路线和规划,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到就业方面的知识,形成比较清晰的就业观念,并且可以使学生在指导之外有意识地进行技能训练,积累求职经验,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2.2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2.2.1 高校职业指导是学生个人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就意味着一个小社会的起点,需要全面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的教育转变为大众化的教育,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不仅需要社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更需要提高就业质量,降低大学生从校园入职场的难度,使应届毕业生能与企业进行精准对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毕业生本身关系密切,他们往往理想与现实相矛盾,觉得自身比别人都优秀,容易出现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现实的就业观和价值观不符合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需求,进而不能实现顺利就业。现实当中,毕业生频繁跳槽,加上对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及就业过程的不熟悉,往往是在学校考了很多证书、参加了很多活动,但忽视职业生涯规划,忽视了培养与社会要求相对接的能力。这就需要系统、全面的职业指导来进行人才规划与培养,实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精准对接。
2.2.2 高校职业指导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在“先就业再择业”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生先就业,但是可能只是为了暂时的生存,这样工作起来不顺心,也不幸福,更不用说在工作岗位上能创造多大的价值,但一味的逃避就业既不能很好地改善未来职业情况,反而会使自身更加远离社会。为此,高校职业指导看似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其实最主要的是从侧面去缓解一定的社会问题,帮助高校毕业生人尽其才。
3 “双一流”背景下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职业指导创新对策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长远发展[1]。本文提出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指导体系,提高两个主体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指导观念,搭建三个平台建设,与企业、其他“双一流”高校和各类人才市场主动学习交流,服务需求,落实制度、经费、人员和机会保障,为“双一流”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创新对策。
3.1 建立一个完整体系,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3.1.1 建立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课程
职业指导课程的形式设计可以多种多样,不单单是课上的,可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入,真正结合实际进行职业指导。比如借助举办职业规划比赛,把相关职业中需要的技能要求镶嵌在活动、比赛中,以活动、比赛的形式,增强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通过比赛使学生切实认识到自身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3.1.2 配套内容丰富的职业课程体系
职业指导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主,引导学生规划适合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路径,转变学生主观上的职业期望与职业高低贵贱的标签,从而拓展职业选择渠道。还可以通过社会力量丰富职业指导内容,让实实在在的人物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上进心。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白每一份合法的职业都是光荣的,都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3.2 提高两个主体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指导观念
3.2.1 树立高校职业指导教师正确的职业指导观
正确认识职业指导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的关系,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积极建立校内创业园区,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平台,使学生可以对自己创业的想法进行实践,结合职业指导学习情况,先行试验。
3.2.2 创新学生思维,实施“个性化”职业指导
建立职业指导追踪系统,充分发挥网络系统的力量,建立在校生职业指导规划数据库[2]。利用互联网技术跟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把所接受的相关职业指导课程都记录在案,同时跟踪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的职业发展状况,从中总结规律,积累经验,为下一阶段的职业指导打好基础。同时,加强个性化学生和特色群体学生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工作应该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职业发展规划[3]。给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构建好评价体系,合理定位,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自我,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做新时期的实干家。
3.3 搭建三个平台建设,建立多元的职业指导方向
3.3.1 引进来、走出去,实现校企双赢
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过的企业家与在校教师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更明白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方向和侧重点,为学生提供更切实可行的职业指导。为此,需要推动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指导,另一方面,企业也打造了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3.3.2 主动搭建与“双一流”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平台
长久以来,交流与发展一直密不可分,唯有互通有无的交流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彼此发展。通过搭建与其他“双一流”高校的学习交流平台,有助于实现高校之间高效而深入的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及实习环境,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3.3 积极作为,与各类人力资源市场搭建平台,服务市场需求
刚刚毕业的学生常常面临着“去哪里?”“怎么去?”的疑问,而通过学校与人力资源市场搭建的平台,可以帮助学生认清方向,了解各种市场需求,积极就业,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3.4 落实四个保障机制,加强专业的职业教师培养
3.4.1 加强制度保障,为高校职业指导教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机制
完善的保障制度可以帮助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解决各种后顾之忧,使其专心于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与指导学生的工作岗位中,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目标。
3.4.2 加强经费保障,经常组织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开展培训交流
培训学习可以帮助导师随时熟悉与掌握各种新事物与新动态,而彼此交流可以使导师们互通有无,分享各种成功案例,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素养与指导水平。如可以申报职业指导的专题项目,运用项目经费研究职业指导课题,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承担课题等。经费有了保障,职业指导工作才能更好更快地进行[4]。
3.4.3 加强人员保障,吸收和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高层次高水平的职业指导教师对于提高整个学校的职业指导水平有重大作用,能带领其他老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实现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3.4.4 加强机会保障,给予高校职业指导教师更多的提升机会和进步空间
良好的上升空间有利于职业结构的合理化与规范化,提升职业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提高职业的广度与宽度,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指导。
综上所述,做好“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指导教师,还需要学生本人、学校、社会、政府的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建立全面、完善的课程体系,构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专业职业指导体系,形成保障机制,促成高质量就业,为中国梦的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发展培养更专业、更高水平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