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锻炼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状况、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0-07-14江玉意
江玉意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失认、失语、记忆障碍、执行障碍及人格行为改变等为特征,随着病程进展,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不断下降,发展至晚期,则会完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1-2]。通过抗焦虑抑郁、抗精神病及益智药等综合治疗可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损害[3]。单纯的药物治疗难以有效控制疾病发展,且抗精神病等药物伴有明显不良反应。研究发现[4],对阿尔茨海默病加强记忆力、肌力、生活能力等方面综合康复锻炼在矫正行为、改善认知、延缓日常生活能力丧失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实施康复锻炼干预,旨在探讨对患者精神状态、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指南》[5]中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耐受;处于疾病早中期,具有交流、自理能力;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神经系统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认知损害或自理能力丧失者;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者;合并肢体功能障碍、脏腑器官功能障碍者。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9~78岁,平均(69.93±4.25)岁;病程5~31个月,平均(16.12±3.88)个月;病情轻度18例,中度24例;学历:小学或以下13例,初高中21例,高中以上8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8~78岁,平均(69.88±4.27)岁;病程5~30个月,平均(16.09±3.85)个月;病情为轻度19例,中度23例;学历:小学12例,初高中22例,高中以上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电话随访等常规基础干预,为期6个月。
1.2.2 研究组 实施为期6个月的康复锻炼干预: (1)认知锻炼。通过看图说颜色、文字排序、认图挑错、符号匹配、多图找不同等,按要求折纸、穿扣子等方法进行认知锻炼,每次60~90 min,每周2~3次。(2)综合运动锻炼。根据情况指导、辅助患者进行平衡锻炼、手部伸展锻炼、器官保护操、健脑操等,根据其耐受情况调整锻炼强度,每周2~4次,每次60 min左右。(3)有氧运动锻炼。要求以快步走方式绕医院花园运动,告知5 min内行走距离约250 m,每天行走时间60 min以上,分2~3次完成,每周3~4次。(4)发音锻炼。应用“嘘、呵、呼、嘶、吹、嘻”六字诀进行发音训练,要求呼吸时深长、缓慢、均匀,利用不同口型、不同发音调动脏腑潜力,改善体质,每次5~10 min,每天1次。(5)生活技能锻炼。包括扣扣子、叠衣服、整理床铺、筷子夹豆子等日常生活技能锻炼,每次20 min,每天1次,并要求患者自行日常穿衣、洗漱、整理。实施干预期间要求家属随旁辅助,指导并教会其相关锻炼干预方法,做好全面、贯彻相关健康教育,干预前与患者充分交流,简单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基本心理疏导,保持态度积极、温和。同时,干预期间保持室内环境舒适、清净,并播放舒缓音乐,构建良好环境。
1.3 评价标准 (1)干预前后应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6],从语言、即刻记忆、延迟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时间定向力、视空间、地点定向力7个维度综合评估患者精神状态,总计30条目,量表评分范围为0~30分,评分越低则表示精神状态越差。(2)干预前后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7],从命名、单词回忆、指令、意向联系、结构联系、单词辨认、定向、口语、找词、回忆测验指令、语言理解、注意力12个项目综合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满分7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认知功能越好。(3)干预前后采用巴氏指数(Bl)[8],从穿衣(0~10分)、修饰(0~5分)、如厕(0~10分)、洗澡(5~10分)、大便控制(0~10分)、小便控制(0~10分)、进食(0~10分)、床椅转移(0~10分)、行走(0~5分)、上下楼梯(0~10分)等10项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0.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 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表3)
表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与年龄增长、遗传、环境等相关,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率逐年升高[9]。阿尔茨海默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记忆功能下降,之后逐渐发生语言、认知、定向力、计算力、行为能力等多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不利于预后[10-11]。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缺陷是目前公认的阿尔茨海默病病因之一。胆碱能神经系统与人的记忆及学习相关,故临床表现为记忆、认知、学习等多功能障碍[12-13]。人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进行针对性锻炼能够通过持续刺激有效促进相关神经元的激活、修复,促进神经突触重建,恢复部分神经功能,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症状,延缓疾病发展[14-1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后对照组MMSE,ADAS-Cog,Bl评分均无明显变化,干预后研究组MMSE,ADAS-Cog,B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陈春英等[17]研究结果显示,多学科团队参与康复锻炼干预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明康复锻炼干预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价值。康复锻炼干预是针对功能障碍而采取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可通过针对性持续、规范训练恢复相关功能或能力,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18-19]。本研究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实施康复锻炼干预,通过对其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发音及生活技能等进行持续锻炼干预,从而恢复其相关功能,改善精神状态、认知、生活能力。同时研究发现[20],衰老、体质下降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发展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持续进行综合性运动锻炼,配合六字诀发音锻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力,激发脏腑功能潜力,延缓衰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减退。此外,本研究在实施康复锻炼干预前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及锻炼环境管理,要求家属参与康复锻炼干预工作,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确保康复锻炼干预的连续性,增强康复锻炼效果,控制疾病发展,减轻疾病引起的精神症状、认知损害及日常生活能力丧失,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实施康复锻炼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其精神状况及认知功能,延缓疾病发展,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