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
2020-07-14福建省霞浦县第三小学郑燕宁
■福建省霞浦县第三小学 郑燕宁
最近几年,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沉浸式”的教学地位不断提升,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发挥的作用愈发关键。而“沉浸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最为有效的方式,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体内容之一。在“沉浸式”教学中,运用音乐课中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营造的沉浸环境应当同教学内容相贴近,促使学生更好地同欣赏作品产生共鸣。在实施沉浸式教学时,师生均为主体,而沉浸式教学与表达的情感则为客体,环境条件即为创设的情境、意境。本文在此以湘艺版音乐教材为例,探究音乐课教学时运用“沉浸式”教学方法的思路,为更好地开展该学科教学提供策略指引。
一、通过移情入境实现音乐课“沉浸式”教学
在开展沉浸式音乐教学时,创设情境是最为基本的方式。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对所有可能调动的教学资源进行调动,如视频、音频等,也可以发挥故事和实物等作用,对情境进行创造,尽可能地将音乐情境呈现出来,不断深化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程度,不断提升学生音乐课的学习效果。在创设情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接近和喜欢音乐,运用由情境引发的学习兴趣,助推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课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音乐课学习的兴趣与方法,更好地实现预期的音乐“沉浸式”教学效果,提升运用音乐课教学方法的效率。
在开展《夏夜》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实现移情入境的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将夏天夜晚宁静的生活动态播放出来,调动学生在夏天沉寂夜晚的一些动态印象,实现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充分结合。通过该种方式,能够给学生的视觉带来直接的刺激,促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为深刻的感受。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迷人的夏夜和非常轻柔的小夜曲,同时伴有清脆的蛙鸣声和蛐蛐声等,形成夏天夜晚独特的风景,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达到移情入境的效果。教师可以问学生,“夏夜里通常有一道灯笼一般的风景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像是星星,但又不是,也不是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在学习“夏夜”歌曲中,迫不及待地想要从歌曲中寻找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调动,教师此时可以运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该首歌曲进行学习。在此之后,学生争先恐后地讲述对音乐的感受,并将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大声地说了出来。通过该种方式,实现了移情入境,较好地吸引了学生主动走进音乐的世界,学习掌握对音乐进行“沉浸式”的教学方法。先对音乐进行聆听,然后将其音乐感受表达出来,发表自己在学习音乐课之后的见解,产生同作品中人物或者作者的情感共鸣,以此实现“沉浸式”教学的目标。
二、通过画面意境实现音乐课“沉浸式”教学
在开展“沉浸式”小学音乐课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掌握为学生学习创造情境的方式方法,而且应将情境与意境相结合,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沉浸式”教学学习当中去,充分感受音乐的情感,实现情感认同,提升音乐课学习的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较低,单纯地进行学习很难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画面意境,对学生实施情感教学,将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更为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等工具的作用,为学生营造画面意境,促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更好地开展“沉浸式”教学,不断增强教学实效。
在对《春》一曲进行学习时,此时春天即将到来,万物即将复苏,大自然展现出勃勃生机。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该歌曲的状态中去,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作用,为学生呈现出一组充满春意的图片,促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该歌曲描述的意境,体会其中的情感元素。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虚拟春天的画面,小草露出了新绿,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心去聆听鸟儿清脆的叫声、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尽情欣赏花儿绽放、草儿变绿等一幅幅美丽的场景。根据学生在音乐课学习时的表情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进入了幻想春天美好生活的状态之中。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将“春”播放出来,此时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更能深刻地理解该歌曲的情感。在此意境当中,学生微闭双眼,边学习歌曲,边想象歌曲展现的春的画面,很快对于该首歌的内涵和内容基本能够掌握,进而取得较好的“沉浸式”学习效果。
三、通过问题设计实现音乐课“沉浸式”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运用“沉浸式”方法实施教学活动时,要求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情境和意境进行创设,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学习中去,感受音乐知识内涵。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不断提升问题的引导性与挖掘性,为学生呈现出问题情境与意境,有助于对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理解力等进行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实际,确保设计问题的内容能够与学生实际相符,进而更加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应把握好提问的节奏,充分发挥问题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可以沉浸在问题创设的意境当中,感受作品的深层次内涵。
在教学《蓝精灵》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问题对情境与意境进行创造,吸引学生更好地学习该首歌曲。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今天我们去蓝精灵的村庄去玩耍好吗?让我们一起在音乐的陪伴下出发吧”。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对歌曲进行学习时,更有目的性,而且充满了学习该首音乐的动力。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百花齐放大森林般的优美的环境。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在音乐中,你们能够看到什么呢?有什么感悟呢?”在此充满意境的环境中,学生思考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着悠扬的音乐,脑海中呈现出鸟儿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穿梭在森林当中,享受着自由自在的呼吸,心情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歌曲所描绘的世界当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大大提升,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音乐课能力的提升,较好地实现了“沉浸式”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总体来看,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素养并不高,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主要的教学目的并非将音调、乐理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为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进行培养,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因此,运用“沉浸式”教学方法,推进音乐课教学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在未来开展该学科教学时,教师应深入探究高效运用该策略的方法,不断提升音乐课的教学水平,以促使学生音乐素养得以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