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美声唱法的审美原则在中国作品中的运用

2020-07-14冯超然

大众文艺 2020年22期
关键词:意大利语咬字美声唱法

冯超然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强烈。①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华文化也走向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演唱中国的声乐作品,如:著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狄安娜·达姆娆演唱的《我住长江头》,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格鲁贝洛娃演唱的《茉莉花》《我爱你中国》,还有美国女高音朱丽叶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等等,吐字之清、声音之美、情感之真,引起了国人的惊叹。反观我们自己,常常会发出“中国作品难唱”的感慨,演唱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作品时信心十足,而演唱中国作品却畏首畏尾,捉襟见肘。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笔者将首先从美声唱法的源头说起。

一、美声唱法的起源

美声唱法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合理的一种唱法,②要知道美声唱法的定义和它的美学原则,就必须先了解美声唱法的起源。我们都知道,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准确地说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的意大利语原文是bel canto,canto是歌唱的意思,bel是美丽的意思,翻译成中文应该是“美妙的歌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声唱法。追根溯源,bel canto 是歌剧的产物,诞生于16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以佩里、卡契尼和蒙特威尔第为代表的作曲家、歌唱家们,为了使演唱者在广场上演出时具有洪亮而致远的声音,就不能采用纤细无力的假声,而必须具备充足的气息支持、丰满明亮共鸣、清晰真切的咬字,和洪亮致远的音质等,由此,美声唱法应运而生。③

二、为什么要学习美声唱法

“美声”不仅是一种歌唱的技巧,也是一种演唱的风格,有着特有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人们之所以要学习美声唱法,是因为美声唱法无论是演唱技巧还是艺术价值,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具有丰富的音色变化,能够表现歌唱层次变化;

2.美声唱法为丰富嗓音色彩,强调泛音技术,不用依靠扩声设备,能够充分发挥人声的共鸣效果;[4]

3.强调对发声器官的整体协调和灵活控制,大大丰富了歌唱的艺术表现力;

4.它有一整套系统科学的声乐教学法,能够解决歌唱者声音上存在的疑难问题,使歌唱渐趋完美;

5.美声唱法对于声部的划分有着严谨而规范的标准,使人声自然形态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比如: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

6.美声唱法符合发声的科学规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声带负担,延长声带的歌唱寿命。比如:85岁高龄的女高音Fausta Truffa,满头银发演唱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中的咏叹调“纯净的天使”,音色的纯净,强弱的控制,令人叹为观止;今年5月份去世的,100岁高龄的意大利国宝级男高音歌唱家Loforese Angelo,92岁时依然能在舞台上轻松演唱《游吟诗人》《丑角》《图兰朵》的咏叹调;今年74岁的捷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格鲁贝洛娃,去年来我国举行独唱音乐会,依然光彩夺目,技惊四座。

三、美声唱法的审美原则

众所周知,意大利美声唱法,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它体现出来一种“高规格,规范化”的声音标准,这种标准,是以那些世界最著名的歌唱大师的演唱为模范样本的,如卡鲁索、吉利、帕瓦罗蒂、多明戈、卡拉斯、苔巴尔迪、卡巴耶等。他们的精湛技艺和表演,带给了人们巨大的艺术享受。

每当我们聆听大师的歌声,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他们每一个人虽然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但更多地体现出一些共性特点,对此,沈湘先生总结了八个字“通、实、圆、亮、纯、松、活、柔”[5],从呼吸、发声、共鸣、咬字、音色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概括,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必须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艰苦训练,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我看来,美声唱法的审美和中国的原生态民歌、戏曲是有很大差异的,“美声”的演唱风格,几乎可以和dolce柔美的,amoroso充满爱情地画等号。原因有二,首先是题材的问题,文艺复兴的大潮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下,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表现爱情的主题,因此在演唱上就不可能是粗暴的、强力冲击的,而只能是柔和甜美的、细腻舒展的,这就形成了放松自然、优雅柔和为基础的演唱风格,杜绝了声嘶力竭的大喊大叫,从而有利于保护声带和演唱寿命。其次是声乐技巧的原因,强调横膈膜在呼吸支持中的作用,强调柔和的起音,声区的统一,元音的连贯、音量的控制、声音的灵活性、优美的音质以及微颤的声音效果等。不过,纵观美声唱法的历史,美声唱法的审美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17、18世纪的阉人歌手盛极一时的时期,被称为“美声唱法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演唱技巧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花腔技术取胜,抒情性为主,音质柔和,音量不大;到了19世纪,“关闭唱法”的出现拯救了男声,尤其是男高音,唱法突飞猛进,独霸舞台,抒情性和戏剧性并重,音质更加结实,音量宏大,被称为“美声唱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总的来说,我们总结一下,美声唱法的审美原则是:连贯的声音线条、统一的声区,柔亮的音色、均衡的音量,朴实自然的表演等。

四、中国歌曲的演唱难点

在我国声乐界,多年来一直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唱意大利歌曲容易,唱中国歌难,这是为什么?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先普及一下语音学的基础知识,那就是元音和辅音的概念:元音就是母音,是音节里发得响亮,并且可以延长的成分,发音时器官整体紧张,如a e i o u;辅音是子音,是音节里阻挡气流,发不响,无法延长的成分,发音时局部紧张,如t d p b m l n等。

古今众多歌唱家都感悟颇深,“意大利语是最适合歌唱的语言”[6]意大利语音的特点,除了独有的舌颤音和双辅音之外,第一、大部分单词以元音做结尾,没有弱化,意大利语发音时口腔的肌肉比较积极紧张,口型较为夸张;而汉语拼音有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有弱化现象,而且发音时器官较为松懈;第二、意大利语的浊辅音较多,发音时声带振动,音色深沉柔和;而汉语没有浊辅音,发音时声音明亮清脆;第三、意大利语每个单词只有一个重音,或者没有重音,发音时常常有连读和省音的现象,容易形成连贯的声音线条,而汉语拼音有四个声调,讲究抑扬顿挫,尤其是上声和去声,影响了声音的连贯性。

五、如何运用美声唱法的审美来解决中国作品的问题

第一,掌握美声唱法的呼吸技术,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技术,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我的教学理念中,对于胸腹式联合呼吸我总结为“高呼吸”,顾名思义,就是气息要吸得高,也就是胸腔,而不是低处(腹部、腰部);呼气时上腹部要提高,随着气流的呼出,胸腔回落,而支撑横膈膜的腹部肌肉不能松懈,而是提得更高。美声唱法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大相径庭,是高吸高呼,外松内紧的协调,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反复的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第二,保持半打哈欠的,低喉位的发声状态,让声带始终处于积极闭合的工作状态,产生良好的基音。为什么要强调低喉位?要知道,由于人种的不同,西方人普遍喉位偏低,低音音量较大,音色浑厚,但高音较困难;而亚洲人喉位则普遍偏高,音色明亮,高音较容易,但发声容易挤卡。所以,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强调“低喉位”的概念,用半打哈欠的感觉,让声带适度拉紧闭合,会厌充分抬起,既获得了良好的“基音”,又获得了丰满的胸腔、喉咽腔的共鸣,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淡化上声和去声调值,缩短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收音时间,让元音连着响,形成连贯的声音线条。要知道,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讲究归韵十三辙和抑扬顿挫,这些特点用来唱戏曲和民歌、说相声都是恰如其分的,但是用在演唱艺术歌曲上就成了障碍。首先是声调,过分强调上声和去声,就会影响声音的连贯,耽误咬字的时间,比如《共和国之恋》中“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从声调上来看,几乎没有平直的声调,容易导致声音的弱化和中断;其次是归韵,汉语的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非常多,归韵过早就容易唱不响,形成鼻音。在我的教学中,唱汉语要有拼音意识,强调“元音连着响”的概念,把拼音里的韵母唱响,淡化声调,尽量平直,不能抑扬顿挫,要为歌唱“留白”。著名歌唱家石倚洁在讲到演唱中国作品时,就曾经这样说道:“我是按照德语艺术歌曲的方法来处理中国字的咬字吐字的…”。

第四,积极调动唇、齿、舌、牙、腭五个咬字器官念字,就像是意大利歌剧的宣叙调一样,说着唱。要知道,意大利语和德语在发音时,咬字器官是紧张的,夸张的,元音响亮,辅音清晰,没有弱化现象。而汉语的念字发音器官则比较慵懒,不够积极,而且有弱化现象。不仅如此,在我们周围有太多的咬字位置低的现象。

第五,打磨起音的技术,读出辅音的语气,掌握情感表达的技术。“如果说呼吸是美声唱法的基础,那么正确的起音和声音的连贯则是其两大支柱”。其中,起音的技术不但是发声的需要,更是情感表达的需要,也就是语气。情感是歌唱技术的灵魂,而语气是情感表达的手段,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歌唱的“情绪化”,激情调动有时会适得其反,导致“情大于声”,甚至声音失控,失态等。因为声乐归根到底是“声音艺术”,是“高级神经支配下的生理运动”,必须做到理性的控制,设计和琢磨辅音的语气,声音的明暗,音量的大小等等,变抽象为具象,朴实自然地歌唱。

综上所述,在我国,无论是专业院校还是民间,都在努力探讨学习美声唱法的途径,目的就是如何结合科学的发声技巧,为弘扬中国的音乐文化服务,让中国声乐作品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外国人演唱中国歌,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教学经验和想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注释:

①任婧文.浅谈美声唱法中“美”的理解与反思[J].当代音乐,2018(02):119-120.

②陈缨.论美声唱法的艺术魅力[J].当代音乐,2019(07):9-10.

③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1:34.

④于婷婷.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路径[J].当代音乐,2019(03):81-82.

⑤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56.

⑥李宏雄.美声唱法中意大利语语音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音乐,2019(05):66-67.

猜你喜欢

意大利语咬字美声唱法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学唱意大利语作品的基本环节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我国非通用语专业辅修教学探究
意大利语语音歌唱发声特点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民族唱法要适应民族语言的规律与特点